光線傳媒副總裁劉同:參加工作15年,有9點感觸與你分享一下

今天看到劉同這篇職場“雞湯”,寫到了我的內心深處,我覺得對現在職場中的年輕人來說非常有營養,特此拿出和大家分享一下。可能閱讀量不會高,但是能看到的肯定都會有所收穫。

以下原文:

到今年,我參加工作十五年了。工作換了三四份,但都在同一個行業,現在就職的光線傳媒我也工作了十三年了。

這些年關於工作,有幾點感觸想與你分享一下。

1 剛參加工作時,以為人脈就是一切,花所有的工資用來交際,後來才意識到工作能力才是別人持續與你交往的原因。(我傻了小半年)

2 加工資和升職只能二選一的話,我選後者。加工資會讓我暫時的生活好一點,但升職卻會讓我擁有更多挑戰和證明自己的機會,讓一個人變得更有價值,工資自然最終會漲的。(證明自己有價值了還不漲那就離職吧…)

3 年輕的時候可以換崗位,但不要輕易換行業。在行業內換崗位,可以讓你瞭解一個行業的全貌,有助於你未來的全局觀。但換行業,很有可能你又從頭開始,浪費了曾經的積累。

4 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的個人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找到合作者,一個有能力的人能在小環境生存,但身處一支有能力的團隊,才能在行業中揚眉吐氣。

5 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壞自己的原則或道德,如果你決定在一個圈子打拼下去,你會發現你曾經做過的錯事造成的影響比電池還難降解。(我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

6 一個人能不能快速成長,要看工作初期有沒有一個好的領導。好領導不僅有好能力,好心態,還應該敢認錯,敢承擔責任。(我遇到過好幾個)

7 一個不尊重員工的公司,走不長久。一個不講究公平的公司,不僅對公司還是個人發展,都很難持續。

8 工資是公司發給你買你的時間的,但更重要的是公司給你機會創造利益的報酬和讓你學到更多東西的獎勵。(這樣的話,能更積極的看待工作吧。)

9 我們聽著“大家”的意見考上了大學,選了專業,進了社會,投了簡歷,定了城市,租了房……看起來我們是越冬候鳥中的一群,但依然有很多人在回到家歸於獨處時,也會疑惑:這是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嗎?所以你的生活應該是你的選擇,而不是別人的指導。

我看過一個留言,她說“我在不喜歡的城市上不喜歡的學校、讀不喜歡的專業、身邊好多不喜歡的人、找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租著便宜但不喜歡的房子,還有不喜歡的上司…可週圍的人都覺得我不錯,我也不知道未來我會走到哪裡?”

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這樣一段時間吧。覺得自己是越冬候鳥群中的一隻,努力讓自己跟得上所有人的遷徙,一刻不停往前飛,在人群之中才有安全感,可一個人回到孤獨時刻,又忍不住問自己: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就像一隻鳥不知疲倦的飛著,以為自己在鳥群中,以為前方就是南方,但在某個閃失之間早已迷途。

最後想說:每個人都是職場中的一隻候鳥,希望你不要成為迷途的那隻,希望你逆風飛行,不失去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