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有咖—譚樹森:大觀園跤場上的一代跤王

上半年,電影《摔跤吧!爸爸》,讓摔跤成為人們的關注重點。但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幾十年前,摔跤在濟南,就名聲大噪。濟南的大觀園跤場,同北京的天橋跤場、天津的南市跤場、保定的清真寺南街跤場,是全國聞名的四大跤場。

齊魯有咖—譚樹森:大觀園跤場上的一代跤王

一代跤王譚樹森

大觀園跤場上的譚氏摔跤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末,濟南與北京、天津、保定齊名,並稱中國四大跤城,大觀園跤場名重一時。濟南摔跤流派各有所長,譚氏摔跤傳承最為久遠。從晚清善撲營至今,譚氏摔跤已有上百年曆史。

2010年,譚氏摔跤入選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提起譚氏摔跤,就必須要提起它的第二代傳人,譚樹森。

譚樹森,原名譚高升,自幼學習摔跤,在大觀園摔跤為生。譚樹森的父親譚寶龍是晚清時期善撲營的撲護手。善撲營最早是康熙皇帝建立的一支直接聽命於皇帝的宮廷內衛部隊,譚寶龍擔任過善撲營的頭等撲戶、隨軍教頭等職。一代跤王譚樹森的摔跤技藝,正是得於家傳。

齊魯有咖—譚樹森:大觀園跤場上的一代跤王

譚樹森

抗日愛國,教訓日本軍官

關於譚樹森,還有一段抗日佳話。曾經有一位車伕,拉著一名醉酒的日本軍官。日本軍官也不說要去哪裡,只讓這位車伕拉著車走。迫於軍刀的威嚇,老實的車伕只得繼續拉車,實在拉不動,只好回頭向日本軍官求饒,卻換來皮鞭的抽打。就在這時一個魁梧的大漢突然出現,車伕趕緊躲到後面,喊道:"譚先生,快救救我。"車伕喊的"譚先生",正是譚高升。由於摔跤技藝高超,日本武士多次上門挑戰,都被譚高升一一擊敗,受辱的日本人早就打算加害譚高升。這次毆打了日本軍官,譚高升遭到了日本鬼子的全城通緝,大觀園的跤場也被封了,無奈之下,譚高升只能到南京避難,投靠自己的師傅宋振甫。後來,譚樹森師徒為抗日人士傳送情報,抗戰勝利之後,譚樹森回到了濟南,開始潛心鑽研摔跤技藝,苦心鑽研"鉤子"絕技。

鉤子絕技,名震四方

1948年9月,濟南解放,譚樹森和大觀園的眾多藝人也迎來了新生,他們不再是舊社會的窮苦藝人,而是真正成為了藝術家、武術家。1959年,譚樹森更是穿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裝,成為了濟南軍區體工大隊的摔跤教官,培養了大批的摔跤人才。

憑藉著自己的"鉤子"絕技,譚樹森多次在全國的中國式摔跤比賽中奪得冠軍,曾經有內蒙的摔跤選手潛心研究譚樹森的"鉤子"摔法一個月,可是到了賽場上,依然被譚樹森以7:0的比分戰勝,"神鉤子"的名號響徹跤壇。

齊魯有咖—譚樹森:大觀園跤場上的一代跤王

資料圖

提起大觀園的跤場,很多老濟南人還很激動,他們回憶,五六十年代,大家缺少娛樂渠道,很多人就買張票,去大觀園看譚樹森摔跤,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群,把跤場圍得水洩不通。

齊魯有咖—譚樹森:大觀園跤場上的一代跤王

資料圖

可惜譚樹森在60歲時早逝,不過他的兩個兒子,譚新泉和譚強,為了更好的傳承譚氏摔跤,一直在堅持訓練,培養傳承人。

後繼有人,兒子傳承譚氏摔跤

譚新泉說,父親那個年代,練習摔跤真是下了苦功夫,天還不亮就起床,去硬地上直接摔,不像現在,條件好了,有專門的場地。現在譚新泉每日帶著徒弟練習,他的徒弟年齡大多在20歲以下,常年跟著他練的大概有五六人。這也是讓他有點困擾的地方,因為一提起摔跤,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拒絕讓孩子學習,怕細皮嫩肉的孩子摔著了,傷著了。

齊魯有咖—譚樹森:大觀園跤場上的一代跤王

譚樹森的兒子譚新泉在指導徒弟

如今,譚新泉有個願望,他希望中國式摔跤,能成為全運會的一個項目,納入正式比賽,讓中國式摔跤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實現更大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