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客家 新娘嫁俗

結婚是人生大喜事,男女雙方家庭都很注重,會盡可能操辦得熱鬧些。舊時,有錢人家娶親用大花轎八人抬新娘,一般人家都是步行出嫁。今天社會進步了,不論城鄉娶親大都用小汽車迎送,拍照錄像,風風光光,更顯得隆重熱烈。雖說是與時俱進,但萬變不離其宗,客家新娘出嫁大都還傳承著老祖宗留下的風俗。

新娘出嫁的吉日良時到來那天,首先要打扮新娘。打扮新娘是最重要最莊嚴最神聖的事項,就是用艾葉、蘇茅、抹草、香葉、桃葉、葛藤、紅粬等煮水給新娘沐浴洗身,全身洗乾淨後,只穿內衣內褲走出浴室,穿上新紅木屐,走到已經準備好的摸欄(竹器)內站立好,然後由五官端正、有子有孫、富貴雙全的女長輩為新娘穿上男方送來的新衣服,併為她梳頭、別針、扎頭花、塗口紅、抹雪花膏,如有金銀戒指此時也一塊戴上。經打扮後的新娘楚楚動人,周身發出陣陣香味。穿鞋時,要在鞋內墊放花邊銀錢,意為新娘腳踏銀錢,財路暢通,衣食無憂。新娘出門前要先到祖公廳裡拜別老祖宗神位,轉身拜別父母雙親,再轉身拜別兄弟姐妹和眾親友。此時此刻,新娘和父母兄妹都會動情地流出飽含悲喜交集的淚水。新娘父親或男性長者此刻將茶、酒、粬水混合的酒水潑灑在新娘已打開的紅花傘上方,口唸:“茶香酒香,去到×家子孫滿堂”,以示祝福;隨後,新娘在媒人婆的領引下,緩緩走出大門(也叫“出菜園”),新娘一路行走,要強忍淚水,不得回頭張望,意為全心全意安安心心到新婆家生活,決不走倒頭路。

新娘行嫁陣容為五人,先行第一位是媒人婆(俗稱“徑露水的”),她的作用是帶路前行並掃除出嫁路途中的蟲、蛇、石塊、雜草、蜘蛛網、露水等障礙物,以保證新娘出行安全。媒人後第二位是挑籮公式的體健、豐滿、端莊的好命水中年婦女,籮公式一般有幾十斤重,裡面擺放著新娘嫁妝和衣物鞋襪、圍裙袖套、胭脂水粉、圓鏡香苞、針頭線腦、糖果點心、一些零碎銀錢等。特別要說的是,所挑籮公式的扁擔兩頭分別用紅繩系掛有茁壯常青、挺直秀美的杉樹枝和山茶樹枝,意為新娘今後必有後撐(杉),有子孫後代,像山茶樹一樣多子(籽),人丁興旺代代昌。排在第三位的就是主角新娘,這天,新娘顯得格外漂亮,青春煥發,紅衣紅鞋紅圍巾,紅傘紅繩紅頭花,是人生中最為高興,最為幸福的一天。行進在新娘後頭的兩位就是送嫁女,送嫁女也要漂亮、大方,還要有膽量,能說會道,能幫助新娘在晚上男家鬧新娘時應付各種禮儀並解圍。

新娘出行,一路春風得意。民間還有說法,大小官員狹路遇到行嫁新娘都要下馬下轎讓新娘先通行,此舉就是敬重新娘、敬重母親、敬重生命血脈。人們看到新娘經過往往都會放下手中活計,行注目禮,遠望新娘風采,心中默默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