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如今你已進入“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工作的煩惱、夫妻的磨合、家庭的代溝……你不一定能在生活的每個環節都發揮出最佳的狀態。尤其面對孩子。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其實孩子處在我們所有關係鏈條中最弱小的環節。我們也很難不將火氣爆發在這個最弱小的對象身上。

單位領導不能得罪,關係到利益前程;同事要處好關係,每天8小時面對面;父母意願不能違抗,百事孝為先;夫妻關係處理好,生活才幸福……

所有關係裡面,唯獨孩子這一層級是最弱小的。

“沒聽見!沒聽見!再說一百八十遍!”孩子們嘴邊無心的歌謠,吐舌搞怪的鬼臉疲憊了你的心。你生他養他,傾其所有,他卻老跟你惹麻煩。

所謂恨鐵不成鋼。這個恨字,很形象,沒有咬牙切齒,沒有聲色俱厲,夠不成恨意。愛之深、恨之切。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裡描述:你敢打罵孩子,是因為他比你弱小。此話不無道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人很容易成為情緒的奴隸。

有些自身能力欠缺的父母管不好孩子,壞情緒就變成了他們的大敵。弱弱小小卻調皮無休的孩子,很可能就成為了大人發洩的出氣孔。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1

不要

突然襲擊

有一個很熟悉的場景: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或玩遊戲,你突然發現觀看時間太長了,趕緊趕緊關掉!

接下來孩子大吵大叫,哭哭鬧鬧不說,你得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收拾這個殘局。你的怒火不停往上冒,隨時會爆發。

不要突然襲擊!如果咱們事先和孩子約定好娛樂時間,結果也許會不一樣。

你可能會說:我提前說過呀,就玩一個小時!為何他們還是不願意收場?

那就提前30分鐘提醒一次,提前15分鐘再提醒1次……諸如此類,讓孩子心裡有個適應時間,便不會覺得幸福怎麼走得那麼突然。

孩子並非你想象的那麼不講理,前提是你必須提前跟他講理。如果事前溝通過,事先提醒過,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

指責換成引導

你是不是一個敢讓孩子“試錯”的家長?如果你已經對年幼的孩子每天犯的錯像家常便飯一樣習以為常,心態平和,你可能會自然降低自己躁狂的程度了。

當孩子瘋跑摔跤、打碎碗盤、弄壞傢俱、吵鬧不休……你本能第一反應常常指責埋怨孩子,並想糾正錯誤。你好像不爆發出來,渾身不舒服……

大部分父母、大部分情況就是這樣乾的。這樣幹其實大部分問題不能解決,可能還會強化錯誤行為併產生逆反心理。想想此時,他需要的是什麼?

此時,你如果問問孩子,剛才發生什麼事了?讓他自己好好講述事情的經過。問他這樣做好還是不好?為什麼?以後該怎麼處理?需要你什麼幫助。

指責換成引導,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探索並想辦法改進,遠比你一頓劈頭蓋臉的指責埋怨更能起到管教的作用。

你在孩子心中再也不是一頭容易暴躁的獅子,而是冷靜型、分析型的成熟家長,這也將影響孩子今後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3

絕不

當眾批評

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提到:當兒童感到不安全的時候,當他在安全需要、愛的需要、歸屬需要和自尊需要方面受到根本阻礙和威脅的時候,他就會更多的表現出自私、仇恨、進攻性和破壞性。

基於此,當孩子當眾表現出某些過激或搗蛋行為,普通的父母會馬上當眾大聲呵斥並嚴厲制止孩子。

如果你真正懂得他行為背後的契機時,你才能用愛來呵護他的尊嚴並影響其行為得到改變。

而經常當眾吼罵的家長,其實反倒會表現出你自身修煉尚欠缺,管教孩子自然不得力。

試著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戳疼孩子脆弱的內心,將他帶到另一個房間或角落。這個行為也可以讓生氣的你也暫時按耐住火氣。

為親子雙方營造一個坦誠的溝通氛圍,也給孩子心裡上留一個接納你建議的空間,更容易讓孩子放下心中的疑惑或憤怒,試圖讓他冷靜下來,也讓你自己冷靜下來,幫助他自我探索和反省。

4

採用

陽性

強化法

鼓勵勝過批評,這句話道理都能懂,但真正遇到棘手問題,我們卻很難想起要正面激勵。

你批評了那麼多次,有用嗎?負面批評得多了,不妨翻一個面。

你的孩子總是喜歡拖拖拉拉,你總是著急上火地批評,他不但不聽,也許會加倍磨蹭,心裡還在想:你好煩啊……我不聽不聽就不聽……

其實你不是吝嗇表揚和鼓勵,而是被氣得想不起來。你可以試著不去批評眼下孩子正在磨蹭的行為,而是鼓勵他去聯想自己行動迅速的場景並給與強化刺激。

我曾這樣對孩子說:“上次我下班回家還沒換好衣服鞋子,你就跟我說:媽媽,我飯都吃完了!我的天吶,簡直就是神速嘛,太棒了!今天是不是比上次還要快要好?有獎勵有獎勵哦!”聽到這樣的鼓勵,孩子頓生自信和目標。

說白了,就是變著法子刺激好的行為產生,而弱化不良的行為習慣。心理學上有一種陽性強化法,每當兒童出現所期望的心理與目標行為,或者在產生良好行為之後,採取獎勵辦法,立刻強化,以增強此種行為出現的頻率,故又稱獎勵強化法。

獎勵的方法有很多:好吃的零食、好聽的故事、好玩的遊戲……而其實孩子覺得你給到的最大獎勵就是你下班回家不玩手機、不忙工作,全心全意對他的陪伴!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5

陪孩子做時間管理遊戲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聽話、拖拖拉拉,就喜歡包辦代替,成為保姆型父母。

幫忙穿衣服、幫忙餵飯、幫忙收拾書包,幫這幫那的。他們覺得這樣做比跟在孩子屁股後面絮絮叨叨更省心省事。

就像你每天早晨很明確地告訴孩子:還不快點要遲到了!沒有時間了!可是他依然慢條斯理地對著衛生間的鏡子扭來扭去,嘻嘻哈哈。

皇帝不急太監急。孩子似乎對家長嘴裡急得跳到嗓子眼的“遲到了”、“晚了”這類詞極具免疫力,絲毫不起作用。

不妨將每一天的生活都變成跟孩子玩耍的時間遊戲:跟孩子買一個“卡哇伊”的定時器,“滴瀝!”擰好每項遊戲任務的時間。

例如起床穿衣5分鐘,刷牙洗臉上廁所10分鐘,吃飯15分鐘……調好定時器,鈴聲一響,代表此項遊戲完成時間到。

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就給予表揚或獎勵,勝利進入下一關。如果孩子前面磨蹭,但能在後面環節趕上來,也可以彌補前面所丟失的時間。

通過時間遊戲管理孩子,孩子會從中受益,你也會慢慢變得從容而淡定。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6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們看幾本書,聽幾堂課就能信手拈來管教孩子的妙招?這是扯蛋!

唯有不斷學習和反覆練習,養成良好的教養習慣,你才能徹底打敗曾經那個無知的你,也才能讓孩子真正朝著陽光的方向奔跑。

你得時刻提醒自己,不再惱怒、不再焦慮、不再衝動,不把壞情緒感染到孩子那裡,你就是他最好的榜樣!

加油吧!媽媽們!


摔不壞的“小雞蛋”——

孩子的時間管理神器

就是這個有趣的“不鏽鋼雞蛋”機械計時器,幫我輕鬆搞定孩子的時間管理!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輕輕一擰,遊戲計時開始!

鈴聲一響,遊戲結束!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簡單又好用,推薦給爸比媽咪們!

還有很多生活妙用哦!

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因我學會了這幾招(家長看完必轉)

搜索看看“摔不壞的雞蛋”

https://s.click.taobao.com/fmhvWWw


期待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