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捕魚祕技——巧布迷魂陣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雄安新區,最真實的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雄安新區大事小情!

白洋淀捕魚秘技——巧布迷魂陣

天上的飛鳥,水中的游魚是令人羨慕的生命群體。就說魚吧,它們整天有什麼事?無非是找點食吃,搞搞對象生兒育女,除此之外就是“旅遊”。有的成群結隊、有的夫妻雙雙、還有的率領子女到處遊逛,越是險要的地方越要一探幽奇。

勞動者最聰明,雄安新區白洋淀的漁民利用魚類愛遊玩的習性,投其所好,給它們設置了“公園”、建起了“樓、堂、館、所”服務周到備至,其實都是佈下的陷阱,暗藏著殺機。箔旋“迷魂陣”就是捕魚妙法之一,令人拍案叫絕。

雄安新區白洋淀“迷魂陣”的構建材料,主要有葦箔、大密封和網片。葦箔就是用麻繩把蘆葦稈編在一起的葦簾子,每片葦箔長一丈五尺左右,寬度有兩米、三米不等,根據水勢深淺而定,以把箔立扎在水底再露出水面二、三尺為宜。大密封用棉、麻線編織竹篾而成,就是個魚能進不能出的簍子。網片是用棉線或合成纖維織的,寬約丈許,網眼能伸進兩個手指頭。

白洋淀捕魚秘技——巧布迷魂陣

佈設“迷魂陣”之前先要選址,漁民戲稱為“看風水”。環境決定著魚的多少,風向和水流情況決定著魚遊方向,由此確定箔旋的座落位置,還要根據不同的季節採取不同的箔旋形式。佈陣開始先扎“行箔”,用一塊長方形的木板,釘上根丈許長的木柄,整體形狀象個直把木鏟,這是扎箔的專用工具叫做箔鏟。先用箔鏟在河底切出一條溝來,然後把箔單片展開,將一端紮在溝裡。行箔要紮成一條直線,箔與箔之間用竹竿結牢。這樣一片箔連著一片箔,在水中立起一道整齊的籬笆。行箔一般一頭在岸地,另一頭向水中射線延伸,到夠用的長度後,扎一道圓形大箔圈把箔頭圍起來,只在箔頭和箔圈的銜接處留兩個縫隙,這是進魚的門口。大箔圈中再扎小箔圈,小箔圈留個門口,以便進了大箔圈中的魚再游到小箔圈裡。這樣大箔圈套小箔圈,一般有三到四層,在最內層的箔圈上開個口坐上大密封。箔旋紮好後,在大箔圈的外側平支起一圈漁網,高出水面二尺許,漁民稱其為“跳網”。一個完整的迷魂陣即告竣工,只等游魚自投羅網,一臺“自動提款機”就開張了。

迷魂陣魚們一路遊逛而來被行箔擋住去路,便自然而然地順箔而行找道兒走,不知不覺遊進了大箔圈。在大箔圈中游來游去正覺得“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發現有個門口,就認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其實已經誤入歧途鑽進了第二層箔圈子。就這樣一圈連一圈地往裡鑽,“曲徑通幽處”最後鑽進了大密封,徹底進入了牢籠。令人不解的是:大密封的入口很窄,小魚兒游進去也算順理成章。而那些幾斤重的大魚也非擠進去不行,尤其那元魚(王八),圓團的身材本來是進不去密封的,卻也一意孤行,想方設法扁著身子滾進大密封裡為漁民而獻身,豈不怪哉?而那些十來斤、甚至十幾斤的大魚,幾經嘗試實在進不了密封,直憋得亂轉亂撞,情急之間施展出“跳龍門”的本事,飛身越過箔旋卻落在跳網上,多大的魚一離開水就再也無用武之地,只有束手就擒了。

白洋淀捕魚秘技——巧布迷魂陣

白洋淀俗語云:“勤罾、懶網、自在箔”,扎箔旋是非常輕鬆有趣的捕魚方法。只要把迷魂陣擺好也就沒什麼大活了,也就是檢查檢查箔與箔之間接頭處有沒有開口,防止魚們鑽出去。打撈打撈旋門和旋內的水草雜物,讓魚們進旋時一路暢通。再就是收穫了,定時把密封裡和跳網上的魚收到船艙裡。由於箔旋捕到的魚新鮮,都是活的,販魚的商人早就在這兒等著,從船艙裡撈出魚來過秤算賬,幾簍魚提過去,一沓鈔票遞過來。這迷魂陣不正像銀行裡的自動取款機嗎?只是看看那些自投羅網的魚怪可憐見的,令人生出無限感嘆:

無事生非探幽奇,步步臨險渾不知。

烹炸端上迎賓宴,觥籌交錯笑爾痴!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雄安新區,最真實的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雄安新區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