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級建造師考試建築工程知識匯總

很多考生為什麼通不過考試,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記不住。也參加了大量的培訓,然而恰恰大多數的培訓課程就是帶著帶大家劃重點,具體怎麼記憶這個知識點老師都推給了考生,讓大家自己背(對於一個沒有太多空閒時間和精力的人來說,效果微乎其微)。想想大家都不容易,所以給大家分享點有關速讀記憶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是節省時間,提高看書、複習效率的(對提取文章的脈絡、關鍵之時點非常有幫助)一點點時間,收穫會超乎你的想象。

IA414010 施工測量

  IA414011掌握施工測量的內容和方法

  ±0.00等於絕對標高。測量的基本工作是:測角、測距和測高。

  二、施工測量的內容

  (一)施工前施工控制網的建立;

  (二)建築物定位,基礎防線及細部測設;

  (三)竣工圖的繪製

  (四)施工和運營期間,建築物的變形觀測。

  三、施工測量的方法

  地面上點的高層測設:b=HA+a-HB(這個公式一定要記住)用於高程的計算

  HA :已知高程,b:前視尺讀數; a:後視尺讀數 HB:設計高程

  IA414012 熟悉工程測量儀器的功能與應用

  一、水準儀

  水準儀有DS05、DS1、DS3、DS10等幾種不同精度的儀器。05、1、3、10是表示該儀器的精度,即每千米往返側的高差數的中誤差(以毫米計)

  二、經緯儀

  經緯儀有DJ07、DJ1、DJ2、DJ6等幾種不同精度的儀器。07、1、2、6是表示該儀器一測回方向觀測中誤差的秒數。常用的有J2和J6型光學經緯儀。

  激光經緯儀適用的測量:

  1、高層建築及煙囪、塔架等高聳構築物中的垂直觀測和準直定位。

  2、結構構件及機具安裝的精密測量和垂直度控制測量。

  3、管道鋪設及隧道、井巷等地下工程施工中的軸線測設及導向測量工作。

  4、能在夜間或黑暗場地進行測量工作

IA414020 土方工程施工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IA414021 掌握主要土方機械施工的適用範圍和施工方法

  土方機械開挖的選擇:土方機械開挖應根據基礎形式、工程規模、開挖深度、地質、地下水情況、土方量、運距、現場和機具設備條件、工期要求以及土方機械的特點等合理選擇挖土機械,以充分發揮機械效率,節省機械費用,加速工程進度。

  土方機械化施工常用機械有:推土機、鏟運機、挖掘機。

  一、推土機

  (一)適用範圍:適於開挖一~四類土,開挖深度不大於1.5m的基坑(槽)。

  二、鏟運機

  大面積場地平整、壓實、運距800 m內的挖運土方。

  三、挖掘機

  (一)正鏟挖掘機:挖土特點是:“前進向上、強制切土”

  (二)反剷挖掘機:挖土特點是:“後退向下、強制切土”

  (三)抓鏟挖掘機:挖土特點是:“直上直下、垂直切土”。最適宜於水下挖土。

  IA414022 掌握常見基坑開挖於支護方法

  二、淺基坑的支護

  1.斜柱支撐:適於開挖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機械挖土時。

  2.錨拉支撐:適於開挖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機械挖土,不能安設橫撐時使用。

  3.型鋼樁橫擋板支撐:適於地下水位較低、深度不很大的一般黏性或砂土層中使用。

  4.短樁橫隔板支撐:適於開挖寬度大的基坑,當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夠時使用。

  5.臨時擋土牆支撐:適於開挖寬度大的基坑,當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夠時使用。

  6.擋土灌注樁支護:適用於開挖較大、較淺(<5m)基坑,鄰近有建築物,不允許背面地基有下沉、位移時採用。

  7.疊袋式擋牆支護:適用於一般黏性土、面積大、開挖深度應在5m以內的淺基坑支護。

  三、深基坑的支護 基坑安全等級見P380頁

  1)排樁或地下連續牆:適於基坑側壁安全等級一、二、三級;懸臂式結構在軟土場地中不宜大於5m;當地下水位高於基坑底面時,宜採用降水、排樁加截水帷幕或地下連續牆。

  2)水泥土牆: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二、三級;水泥土樁施工範圍內地基土承載力不宜大於150kPa;基坑深度不官大幹6m.

  3)土釘牆:用於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二、三級的非軟土場地;基坑深度不宜大於12m;當地下水位高於基坑底面時,應採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4)逆作拱牆: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三級;淤泥和淤泥質土場地不宜採用;拱牆軸線的矢跨比不宜小於1/8;基坑深度不宜大於12m;地下水位高於基坑底面時,應採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1、土方開挖的順序、方法必須與設計要求相一致,並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後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

  4、當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後不能立即進行下道工序時,應預留15~30cm一層土不挖,待下道工序開始再挖至設計標高。使用鏟運機、推土機時,保留土層厚度為15~20cm,使用正鏟、反剷或拉鏟挖土時為20~30cm。

  5.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應在基坑四周挖好臨時排水溝和集水井,或採用井點降水,降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500 mm,以利挖方進行。

  6.基坑挖完後應進行驗槽。

  四、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體回彈變形過大的有效措施:①設法減少土體中有效應力的變化;②減少暴露時間,並防止地基土浸水;③必要時,可對基礎結構下部土層進行加固。

  P380 基坑安全等級一、二、三級:

  1.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為一級基坑:1重要工程或支護結構做主體結構的一部分;2開挖深度大於10米;3與臨近建築物,重要設施的距離在開挖深度以內的基坑;4基坑範圍內有歷史文物、近代優秀建築、重要管線等需要嚴加保護的基坑。

  2.三級基坑為開挖深度小於7米,且周圍環境無特別要求時的基坑;

  3.除一級和三級外的基坑屬於二級基坑。

  IA414023 掌握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案選擇

  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方法(5種)

  (一)真空(輕型)井點,適用於滲透係數為0.1~20m/d的土以及土層中含有大量的細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溝排水易引起流砂、塌方等情況使用。

  (二)噴射井點,排水深度可達8~20m,適用於基坑開挖較深、降水深度大於6m,土滲透係數為0.1~20m/d的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中使用。

  (三)管井井點,適用於土滲透係數較大0.1~200m/d,地下水豐富的土層、砂層或用明溝排水法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邊坡塌方及用輕型井點難以滿足要求的情況下使用。

  (四)截水,截水帷幕的滲透係數宜小於1.0×106cm/S.M,目前常用注漿、旋噴法、深層攪拌水泥土樁擋牆等。

  (五)井點回灌技術:在降水時常常會引起鄰近建築物、管線的不均勻沉降或開裂,為了防治這一情況的發生,通常採用設置井點回灌技術。

  IA414024 掌握基坑驗槽方法(有考點)結合 IA422031地基與基礎工程質量驗收

  基坑(槽)驗槽時應重點觀察柱基、牆角、承重牆下或者其它受力較大的部位;如有異常部位,要會同勘察、設計等有關單位進行處理,

  基坑(槽)驗槽,應有總監理工程師或者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組織施工、設計、勘察等單位的項目和技術質量負責人共赴現場,按設計、規範和施工方案等的要求進行檢查,並做好基坑(槽)驗槽記錄和隱蔽工程記錄。

  五、驗槽的主要內容

  1)檢查平面位置、尺寸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

  2)仔細觀察槽壁、槽底土質類型、均勻程度和有關異常土質是否存在,核對基坑土質及地下水情況是否與勘察報告相符。

  3)檢查基槽之中是否有舊建築物基礎、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

  4)檢查建築物的距離,基坑開挖對建築物穩定是否有影響;

  5)檢查核實分析釺探資料。

  六、驗槽方法

  1)觀察法、2)釺探法、

  4)輕型動力觸探

  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在基坑底普遍進行輕型動力觸探:

  1. 持力層明顯不均勻;

  2. 淺部有軟弱下臥層;

  3. 有淺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觀察難以發現時;

  4. 勘察報告或設計文件規定應進行輕型動力觸探時。

IA414030 地基處理與基礎工程施工工藝和要求

  IA414031 掌握混凝土基礎的施工工藝和要求

  高層建築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長度超過40m時,宜設置貫通的後澆施工縫(後澆帶),後澆帶寬不宜小於80cm,在後澆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

  三、混凝土工程

  (二)混凝土攪拌

  混凝土攪拌裝料順序:石子 → 水泥 → 砂子 → 水 → 外加劑。

  四、大體積混凝土工程

  (一)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築方案

  1. 全面分層:在平面尺寸不大,厚度很大時採用

  2. 分段分層:適用於結構厚度不大而面積很大或長度較長時採用。

  3、斜面分層:適用於平面、厚度都很大的大體積混凝土。

  下層的混凝土澆築一定是在前一次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

  (三)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

  2. 養護時間。澆築完畢後,應在12小時內加以覆蓋和澆水,普通硅酸鹽水泥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於14d;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於21d。

  (四)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1、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攪拌的混凝土,並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

  2、適當降水水灰比,減少水泥用量;

  3、控制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度以內;

  4、及時保溫養護;

  5、預埋冷卻水管,進行人工導熱;

  6、拌合砼時,可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減少混凝土溫度應力;

  7、設置後澆縫;

  8、大體積混凝土必須進行二次抹面工作,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IA414041 掌握混凝土結構的受力特點及應用

  1、混凝土結構的優點:

  ①、強度較高。鋼筋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的強度都能充分利用。

  ②、可模性好,適用面廣;

  ③、耐久性和耐火性較好,維護費用低;

  ④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好、延性好,適用於抗震抗爆結構,同時防震性和防輻射性好,適用於防護結構;

  ⑤易於就地取材。

  混凝土的缺點:自重大、抗裂性較差,施工複雜、工期較長。

  由於鋼筋混凝土有很多優點(①——⑤)適用於各種結構形式,因而在房屋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2. 鋼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1)鋼筋 HPB235 HRB335 HRB400

  對於有明顯流幅的鋼筋,其性能的基本指標有屈服強度、延伸率、強屈比和冷彎性能四項。

  (2)混凝土

  影響粘結強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的強度、保護層厚度和鋼筋之間的淨間距等。

  影響斜截面承載力性能的主要因素:

  1) 剪跨比和高跨比;2)混凝土的強度等級;3)腹筋的數量,箍筋和彎起鋼筋統稱為腹筋。

  為防止斜截面的破壞,通常採用以下措施

  1) 限制梁的截面的最小尺寸,其中包括混凝土強度等級因素;2)適當配置箍筋,並滿足規範要求;3)當上述兩項措施還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適當配置彎起鋼筋,並滿足規範的構造要求。

  連續梁、板的受力特點是:跨中有正彎矩,支座有負彎矩。

IA414042 掌握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三)模板工程設計的主要原則

  1. 實用性; 2. 安全性(要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保證施工中不變形、不破壞、不倒塌); 3. 經濟性。

  (四)模板工程安裝要點:

  7. 對跨度不小於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具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應為跨度的1/1000——3/1000。

  (五)模板的拆除

  1)達到要求的強度要求:

  底模及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必須記住)

構件類型

構件跨度(m)

達到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殼

≤8

≥75

>8

≥100


懸臂構件


≥100

  2)模板拆除前試壓(方法同同條件養護試塊)

  3) 模板的拆除順序:一般按後支先拆、先支後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後拆除承重部分的拆模順序進行。

  拆模的意見由施工單位的技術負責人簽發。

  二、鋼筋工程

  (三)鋼筋配筋

  各種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如下: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四)鋼筋代換

  1. 代換原則:等強度代換或等面積代換。

  2. 鋼筋代換時,應徵得設計單位的同意。

  (五)鋼筋連接

  1. 鋼筋的連接方法:有焊接、機械連接和綁紮連接三種。

  3. 鋼筋機械連接:有鋼筋套筒擠壓連接、鋼筋錐螺紋套筒連接和鋼筋直螺紋套筒連接等三種方法。

  鋼筋機械通常適用的鋼筋級別為HRB335、HRB400、RRB400;鋼筋最小直徑宜為16mm。

  4. 鋼筋綁紮連接(或搭接):當受拉鋼筋直徑大於28mm、受壓鋼筋直徑大於32mm時,不宜採用綁紮搭接接頭,而應採用焊接或機械連接。

  5.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6. 在施工現場,應按照國家現行標準抽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試件作為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六)鋼筋加工

  4. 梁、板鋼筋綁紮

  4)應注意板上部的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棚、挑簷、陽臺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以免拆模後斷裂。

  5)板、次梁與主樑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居中,主樑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樑的鋼筋在上。

  三、混凝土工程

  (五)混凝土澆築(工序不能少)

  1、混凝土澆築前應根據施工方案認真交底,並做好澆築前的準備工作。尤其應對模板、支撐、鋼筋、預埋件等認真細緻檢查,合格並做好相關隱蔽驗收後,才可澆築混凝土。

  2. 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過2m。

  3. 在澆築豎向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以50—100㎜厚於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澆築中不得發生離析現象;當澆築高度超過3m時,應採用串筒、溜槽、溜管或震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5. 混凝土宜分層澆築,分層振搗。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氣泡,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時為止。

  7. 在澆築與柱和牆體連成整體的梁和板時,應在柱和牆澆築完畢後停歇1~1.5h,再繼續澆築。

  8. 梁和板宜同時澆築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次梁方向澆築,單向板宜沿著板的長邊方向澆築;拱和高度大於1m時的梁等結構,可單獨澆築混凝土。

  (六)施工縫

  1. 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築之前確定,並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於施工的部位。施工縫的留置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應記住)

  4)有主次梁的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中1/3範圍內。

  2. 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已澆築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應小於1.2N/mm2

  (七)後澆帶的設置和處理

  後澆帶通常根據設計要求留設,並保留一段時間(若設計無要求,則至少保留28d)後再澆築,將結構連成整體。填充後澆帶,可採用微膨脹、強度等級比原結構提高一級,並保持至少15d的溼潤的養護。

  (八)混凝土的養護

  2.混凝土終凝前(通常為混凝土澆築完畢後8-12h內)進行自然養護。

  3. 混凝土採用覆蓋澆水養護的時間:對採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於7d;其它不得少於14d。

IA414043 掌握砌體結構和施工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一、砌築砂漿

  1、水泥:宜採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不宜大於32.5級;混合砂漿不宜大於42.5級

  2、砂:宜採用中砂

  二、磚砌體工程

  2、當採用鋪漿砌築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750mm,施工期間氣溫超過30度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500mm.

  6、灰縫寬度宜為10mm,且不應小於8mm,也不應大於12mm。

  7、砂漿飽滿度不得小於80%,垂直灰縫宜採用擠漿或加漿方法,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

  8、在磚牆上留置臨時施工洞口,其側邊離交接處牆面不應小於500mm,洞口淨寬不應超過1m。

  9、不得在下列牆體或部位設置腳手眼

  1)120mm厚牆、料石清水牆和獨立柱;2)過樑上與過樑成60度角的三角形範圍及過樑淨跨度1/2的高度範圍內;3)寬度小於1m的窗間牆;4)砌體門窗洞口兩側200mm和轉角處450mm範圍內;5)梁或梁墊下及其左右500mm範圍內;6)設計不允許設置腳手眼的部位。 腳手眼補砌時,灰縫應填滿砂漿,不得用幹磚填塞。

  10、磚牆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築,不能同時砌築處,應砌成斜槎,斜槎長度不應小於高度的2/3。

  11、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地區的臨時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除轉角處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留直槎處應加設拉結鋼筋,拉結鋼筋的數量為每120mm牆厚放置1A6拉結筋(240mm牆厚放置2A6拉結筋),間距沿牆高不應超過500mm,埋入長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於500mm,對於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地區不應小於1000mm;末端應有90度彎鉤。

  12、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抗震多層磚房,應先綁紮鋼筋,而後砌牆,最後澆築砼。牆與柱應沿高度放心每500mm設2A6拉結筋,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小於1m;構造柱應與圈樑連接;磚牆應砌成馬牙槎,每一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過300mm,馬牙槎從柱腳開始,應先退後進。該層構造柱澆築完之後,才能進行上一層的施工。

  14、磚牆每日砌築高度不宜超過1.8m,雨天施工時不宜超過1.2m。

  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工程

  2、普通混凝土小砌塊施工前一般不宜澆水,當天氣乾燥炎熱時,可提前灑水溼潤小試塊;輕骨料混凝土小試塊施工前施工前可用灑水溼潤,但不宜過多。齡期不足28d及表面有浮水的小砌塊不得施工。

  小試塊施工應對孔錯縫搭砌,灰縫應橫平豎直,寬度宜8~12㎜,氣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按淨面積計算不得低於90%,豎向灰縫飽滿度不得低於80%,不得出現瞎縫、透明縫等。

  四、加氣混凝土砌塊工程

  5、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牆如無切實有效措施,不得使用於下列部位:

  ①建築物室內地面標高以下部位;

  ②長期浸水或經常受乾溼交替部位;

  ③受化學環境侵蝕(如強酸、強鹼)或高濃度二氧化碳等環境。

  ④砌塊表面經常處於80℃以上的高溫環境。

  6、加氣混凝土牆上不得留有腳手眼。

IA414046 熟悉鋼結構施工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三、鋼結構構件的連接

  鋼結構的連接方法有焊接、普通螺栓連接、高強螺栓連接和鉚接。

  四、鋼結構塗裝

  鋼結構塗裝通常分為防腐塗料塗裝和防火塗料塗裝。

  (一)防腐塗料塗裝

  1、主要施工工藝流程:

  基面處理→底漆塗裝→中間漆塗裝→面漆塗裝→檢查驗收。

  2、塗料施工常用的方法:一般可採用刷塗法、滾塗法和噴塗法。

  4、塗料、塗裝邊數、塗層厚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二)防火塗料塗裝

  1、防火塗料按圖層厚度可分為B、H兩類。

  B類:薄塗型鋼結構防火塗料。塗層厚度一般為2—7㎜,高溫時塗層膨脹加厚,具有耐火隔熱作用,耐火極限可達0.5—2h

  H類:厚塗型鋼結構防火塗料,塗層厚度一般為8—50㎜,耐火極限可達0.5—3h.

  2、主要工藝流程:基層處理→調配塗料→塗裝施工→檢查驗收。

  3、塗裝施工最常用的方法:通常用噴塗法施塗,對於薄塗型鋼結構防火塗料的面裝飾塗裝也可採用刷塗或滾塗等方法施塗。

IA414051 掌握屋面防水工程施工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一、屋面卷材防水施工

  卷材鋪貼方向應符合下列規定:屋面坡度小於3%時,卷材宜平行屋脊鋪貼;屋面坡度在3%~15%時,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鋪貼;屋面坡度大於15%時或屋面受振動時,瀝青防水卷材應垂直屋脊鋪貼。

  卷材的鋪設方法有空鋪法、點粘法、條粘法或機械固定法。在坡度大於25%的屋面上採用卷材做防水時,應採用防止卷材下滑的固定措施。

  鋪貼卷材應採用搭接法 。平行於屋脊的搭接縫、應順流水方向搭接,垂直屋脊的搭接縫,應順年最大頻率風向搭接。

  瀝青防水卷材採用短邊搭接滿粘法時,卷材的搭接寬度為100㎜

  二、屋面塗膜防水施工

  防水塗膜應分遍塗布,不得一次塗成,應待先塗布的塗料乾燥成膜後,方可塗布後一遍塗料,且前後兩遍的塗布方向應相互垂直。

  三、屋面剛性防水施工

  剛性防水層與山牆、女兒牆、變形縫兩側牆體等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應留寬度為30㎜的縫隙,並應用密封材料嵌填;泛水處應鋪設卷材或塗膜附加層。

IA414061 掌握牆面工程施工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二)施工環境要求:抹灰用的水泥應為強度等級不小於32.5MPa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以及白水泥、彩色硅酸鹽水泥。不同品種、不同強度等級的水泥不得混用。抹灰施工環境不應低於5℃,當必須在低於5℃氣溫下施工時,應採取保證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

  2、砂子:宜選用中砂。特細砂不宜採用。

  3、石灰膏:抹灰用的石灰膏的熟化期不應少於15d

  4、磨細石灰粉:磨細石灰粉的熟化期不應少於3d。

  (四)施工工藝要求

  1、基層處理

  (1)基層處理;清理→處理→鑿毛。

  (2)加強措施,當抹灰總厚度大於或等於35mm時,應採用加強措施。當採用加強網時,加強網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不應小於100㎜,加強網應繃緊、釘牢。

  室內牆面、柱面和門洞口的陽角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無設計要求時,應採用1:2水泥砂漿做暗護角,其高度不應低於2m,每側寬度不應低於50㎜。

  4、設置分格縫:

  有排水要求的部位應做滴水線(槽)。滴水線(槽)應整齊順直,滴水線應內高外低,滴水槽的寬度和深度均不應小於10㎜。

  二、飾面板(磚)工程

  (三)、材料的技術要求

  2、採用溼作業法施工的天然飾面板進行防鹼、背塗處理。

  (四)施工工藝要求

  飾面板(磚)的安裝(粘貼)排列方式主要有“對縫排列”和 “錯縫排列”兩種。

  三、塗飾工程

  (二)施工環境要求:1、水性塗料塗飾工程施工的環境溫度應在5~35℃之間。2、塗飾工程,新抹的砂漿常溫要求7d以後,現澆砼常溫要求28d以後,方可塗飾建築塗料,否則會出現粉化或色澤不均勻等現象。

  (四)施工工藝要求

  塗飾工程基層處理應符合以下要求:

  (1)新建築物的混凝土在塗飾塗料前應用塗刷抗鹼封閉底漆。

  (2)舊牆面在塗飾塗料前應清除疏鬆的舊裝修層,並塗刷界面劑。

  (3)基層膩子應平整、堅實、牢固,無粉化、起皮,內牆膩子的粘結強度應符合規定,其中,廚房、衛生間牆面必須使用耐水膩子。

  (5)混凝土或抹灰基層塗刷溶劑型塗料時,含水率不得大於8%,塗刷乳液型塗料時,含水率不得大於10%,木材基層的含水率不得大於12%。

IA414062 掌握吊頂工程施工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吊頂工程的構造由支承部分、基層及面層組成。支承部分由吊杆和主龍骨組成;基層由次龍骨組成;面層是頂棚的裝飾層

  三、材料技術要求:

  1、木龍骨及吊杆:需經防腐、防火和防蛀處理。

  2、金屬龍骨及吊杆:吊頂工程中的預埋件、鋼筋吊杆和型鋼吊杆應進行防鏽處理。

  四、施工工藝要求

  (一)交接檢驗

  1、安裝龍骨前,應按設計要求對房間淨高、洞口標高和吊頂內管道設備及其支架的標高進行交接檢驗。

  (三)龍骨安裝

  1、主龍骨吊點間距、起拱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吊點間距應小於1.2m,應按房間短向跨度的1‰—3‰起拱。

  2、吊杆應通直,當吊杆長度大於1.5m時,應設置反支撐。

  (四)燈具、設備安裝處理

  一般輕型燈具可固定在次龍骨或附加的橫撐龍骨上,大於3㎏的重型燈具、電扇及其他重型設備嚴禁安裝在吊頂工程的龍骨上。

IA414064 掌握地面工程施工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二、建築地面工程分類:

  按面層材料不同分為:整體面層;板塊面層;木、竹面層。

  3、保護成品

  (1)整體面層施工後,養護時間不應小於7d,抗壓強度達到5Mpa後,方準上人行走;抗壓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方可正常使用。

  (三)變形縫的設置(重要考點):

  1、建築地面的沉降縫、伸縮縫和防震縫,應與結構相應縫的位置一致,且應貫通建築物地面的各構造層。

  2、沉降縫和防震縫的寬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縫內清理乾淨,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後用板封蓋,並應與面層齊平。

  3、室內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墊層,應設置縱向縮縫和橫向縮縫,縱向縮縫間距不得大於6m,橫向縮縫間距不得大於12m。

  4、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溝,應設置伸縮縫,起延米間距不大於10m.

1A421000 進度管理

  1、 雙代號網絡計劃合計算

  總時差:某工作在不影響總工期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機動時間

  某工作的總時差=min(關鍵線路的持續時間之和-某工作處線路的持續時間之和)

  關鍵線路:①從起點節點到終點節點為止,線路時間最長;

  ②當計算(計劃)工期與合同工期一致時,工作總時差為零的線路。

  計算雙代號網絡計劃的時間參數及步驟:

  工作持續時間Di-j→最早開始時間ESi-j→最早完成時間EFi-j→計劃工期Tp→最遲完成時間LFi-j→最遲開始時間LSi-j→總時差TFi-j→自由時差FFi-j

  關鍵線路的確定:從起點節點開始到終點節點為止,線路時間最長;各項工作的計算總時差最小;

  自由時差:FFi-j =min(ESj-k - EFi-j);在不影響其緊後工作最早開始時間的前提下,本工程可以利用的機動時間。

  合同索賠問題與網絡計劃的結合:

  1. 索賠的概念

  2. 索賠成立的條件(一般站在承包商的角度:損失已經發生;損失不是承包商的責任和應承擔的風險;在規定的時間內(28天)提出了索賠)(必須記住:變更合同價款是14天,索賠是28天。)

  3. 索賠的內容(工期與費用)

  工期:業主的責任且延誤的時間超出總時差則工期索賠成立,應順延的時間是超出總時差的時間。

  費用:業主的責任則合理費用索賠成立,一般包括人、材、機。在計算人工費時要注意窩工狀態和工作狀態;在計算機械費時要注意是自有機械還是租賃機械,同時還要區分工作狀態還是窩工狀態。自有機械窩工時按折舊計,租賃機械均按租賃費計。)

  雙待號時標網絡計劃參數:1.持續時間;2.最早開始時間;3.最早完成時間;4.自由時差;5.總工期。

 1A422035 掌握建築幕牆工程質量檢查與檢驗

  一、建築幕牆工程主要物理性能的檢測

  2、規範要求竣工時應提交幕牆的風壓變形性能、氣密性能、水密性能的檢測報告,(通常稱為三性試驗)

  4、三性檢驗不合格怎麼辦?

  規範規定:幕牆性能檢測中,由於安裝缺陷使某項性能未達到規定要求時,允許在改進安裝工藝、修補缺陷後重新檢測。檢測報告中應敘述改進的內容,幕牆工程施工時應按改進後的安裝工藝實施;由於設計或材料缺陷導致幕牆檢測性能未達到規定值域時,應停止檢測。修改設計或更換材料後,重新制作試件,另行檢測。

  5、三性試驗的時間、應在幕牆工程構件大批量製作、安裝前完成。

  三、主要材料的性能複驗

  (一)複驗材料品種

  建築幕牆使用下列材料,除了進行現場材料檢測外,還應對其某些指標進行復驗。

  1、鋁塑複合板的剝離強度;

  2、石材的彎曲強度、寒冷地區石材的耐凍性能、室內用花崗石的放射性

  3、幕牆用結構膠的邵氏硬度,標準條件下拉伸粘結強度;

  4、是採用密封膠的汙染性

  5、幕牆用結構密封膠、耐侯膠與其相接觸材料的相容性和剝離粘結性試驗(這兩項指標密封膠出廠檢驗報告中不能提供。但在密封膠使用前必須進行試驗)。

  四、複驗材料的數量:比例為5‰,不少於5個。

  後置埋件應進行承載力現場實驗,必要時進行極限拉拔實驗。施工單位應委託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現場檢測,檢測單位按照規範規定的比例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檢測。(要點:①提交單位:施工單位;檢測單位:國家法定檢測機構;②方法:隨機抽樣;③不是破壞性實驗④預加值:預加應力不小於設計的2倍)

  五、硅酮結構密封膠的剝離試驗

  1、抽檢比例:半隱框、隱框玻璃幕牆組件,每100個組件抽取1件進行剝離實驗(1%)

  3、合格判定:硅酮結構密封膠必須是內聚性破壞,即必須是膠本身的破壞,而不是粘結面的破壞,如結構膠與基材剝離,則該組件為不合格,如結構膠沿膠體撕開,則該組件為合格。

  六、淋水實驗(由施工單位進行現場試驗)

  每一檢驗區域噴淋面積應為1800㎜×1800㎜,噴水量不應小於4L/(㎡.㏕),噴淋時間應持續5㏕,在室內觀察有無滲漏現場發生。

  建築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

  (1)項目質量控制應滿足工程施工技術標準和(發包人的要求)

  (2)項目質量控制應實行樣板制。施工過程中均應按要求進行自檢、互檢。隱蔽工程、指定部位和分項工程未經檢驗或已經檢驗定為不合格的,嚴禁轉入下道工序。

  (3)建築工程採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築構配件、器具和設備應進行現場驗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關產品應按各專業工程質量驗收規定進行復驗,並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檢查認可。

  (4)各工序應按施工技術標準進行質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後應進行檢查。

  (5)相關專業工種之間,應進行交接檢驗,並形成記錄,未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檢查認可,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

  (6)項目經理部應建立項目質量責任制和考核評比辦法,項目經理應對項目質量控制負責,過程質量控制應由每道工序和崗位的責任人負責。

(7)承包人應對項目質量和質量保修工作向發包人負責。分包工程質量應由分包人向總包人負責。承包人應對分包人的質量向發包人負責。

最後再為大家分享個考試資料,有需要的可以去看看,關注我的頭條,有獲取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