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英寸iPad Pro平板辦公體驗


不過以這種方式去評測iPad Pro顯然對不起大家的好奇心和自己的良心,畢竟硬件的全面提升、iOS 11 的加持,讓iPad Pro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寫作工具。 於是我冒著失聯、抓狂和手指痙攣的風險,毅然決然地把 MacBook Pro 丟在了家裡,抱著 iPad Pro 開始了兩天的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實驗瞭解的是:iPad Pro 能否完全勝任我的日常工作?相比桌面平臺,它的短板在哪?它的優勢又是什麼?在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之間,iPad Pro 的定位是什麼?普通用戶應該怎麼選擇?

我的工作瑣事繁雜,又涉及團隊異地協作,對多任務要求比較高,但每天工作的時間線也無外乎在以下事項中游離穿梭: 在桌面平臺,很多工作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解決,轉到 iPad 上辦公,我會優先選擇 app,具體哪些生產力 app 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直接秀桌面截圖:

美好的工作日從選題把關開始,我要做的是瀏覽大量的新聞源,並在微信群裡和橫跨廣州北京兩地的同事溝通討論。   iOS 11 為 iPad Pro 定製了一個 Dock 欄,這個 Dock 的邏輯跟 macOS 非常相似,它不僅可以容納更多 app,還可以隨時在第三方 app 中呼出。在一個 app 中,拖拽 Dock 上另一個app 就能實現多任務。

Reeder 3 是一個非常棒的 RSS 閱讀 app,它提供的應用內分享其實非常強大,我既可以直接將文字收藏到 Pocket 裡,也可以直接複製鏈接出來。但由於不少網站並不提供 RSS 全文輸出,所以當我被標題吸引之後習慣於打開原網站,然後複製鏈接丟到微信群裡。


Reeder 3 支持了鍵盤快捷操作,所以用 Smart Keyboard 上下鍵可以滾動瀏覽新聞,點擊右鍵則進入原文。 在 iOS 10 上,複製粘貼的這一套流程是:先用手在瀏覽器上長按複製鏈接,然後在微信對話框裡再長按粘貼,然後點擊發送。

講完了亮點,講講不爽的地方——手痠,因為我的手不得不在鍵盤和屏幕之間來回懸空操作。 相比桌面平臺鍵盤+觸控板的交互邏輯,iPad Pro 的用戶界面完全是通過多點觸控執行的,雖然接上了 Smart Keyboard 讓 iPad Pro 看起來像臺二合一的筆記本,但這個鍵盤畢竟不能進行所有的交互,我總得用手觸控屏幕。

比較遺憾的是,由於 iOS11 仍然是 beta 版,當從瀏覽器拖拽文字粘貼到 Ulysses 的窗口時,Ulysses 會出現閃退。

不過,10.5 英寸 iPad Pro 由於增加了寬度,Smart Keyboard 也變為了全尺寸,打字的時候終於不會覺得壓抑了,比起 9.7 英寸輸入也更不容易出錯了。

iPad Pro 性能過剩同時也意味著,還沒有幾款 app 能夠真正挖掘 iPad Pro 潛在的性能,它們佔據著交互上的優勢,本可以在易用性和功能性上比肩桌面級的應用體驗,但現狀是:除了極少數像 Affinity Photo 這樣的標杆級 app,大部分的 iPad 應用還只是單純 iPhone 的放大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