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築牢時代警魂、錘鍊過硬作風、樹立江西形象」主題微徵文活動獲獎作品賞析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句話、十六字”總要求,南昌市公安局於近日在全市公安機關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築牢時代警魂、錘鍊過硬作風、樹立江西形象”主題微徵文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各單位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民警踴躍參與,報送了一大批主題明確、情感真摯,文筆細膩,寫作水平高的作品。經專家精心評選,選拔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 10名。獲獎作品賞析請戳下方☟

一等獎作品

不負韶華

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立國的艱辛,沒有像老一輩那樣有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共同記憶,國家意識、民族意識主要都來自於政治課本和新聞聯播,很難把個人價值根植到祖國的宏大藍圖裡。

我們的成長時期,註定了我們沒有機會吃太多的苦。在遭遇時代羈絆的上一代人眼中,他們走過實打實的飢餓、家徒四壁,我們從蜜餞裡成長的脆弱就是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證據,說我們“一點點小風浪都禁不住”,真是沒有脾氣反駁。

要把時代的接力棒交給我們這一代,上一輩總是抱著懷疑和不放心。

尤其近來盛傳“佛系青年”,佛系生存,說是“管他天下千萬事,閒來輕笑兩三聲。”馬雲有這樣說:“當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險,不去拼一份榮光,不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微博,逛淘寶,打遊戲,幹著我們80歲都還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

不奮發,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

恰如同袍年少,在最有資本流血流汗的時候你選擇躺屍,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是少年,卻韶華傾負,再無少年之時。

穿這一身警服,我們端的是黨和人民給的飯碗,拿的是國家和人民給的俸祿,我們得對得起這份託付。“芝麻官,千鈞擔”。我們哪有時間“躺屍”,哪有時間“安逸”?我們這一代青年幹警,為人民負重前行披一身霞光,為人民背鍋前行抹一行熱淚。位卑不敢忘憂國!為中國夢,盡鬼才之能,傾畢生之力,鑄大業,不負韶華!

只為擔得起警察兩個字,我們要練就一身激濁揚清的本領。慾望是最難餵養的野獸,它永不滿足又時刻舔舐著蠢動的靈魂。做新時代的特警隊員,要“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做到三省吾身,警鐘長鳴,自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在公安工作中不失控,不摔跤,不走彎路,不犯錯誤。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一陷貪墨,終身不可洗濯。故可飢、可寒、可殺、可戮,獨不可一毫妄取。卑而不失義,瘁而不失廉。

如今的的執法環境,每出一個警都有可能把自己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往前一步是犧牲,往後一步是瀆職,一腳在監獄一腳在地獄,未到的前方是一片霧茫茫,大霧下,是看不見的懸崖。民警也是人,會害怕,會腿抖,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在無盡的夜裡看到魑魅魍魎的貪婪,在罪的懸崖見到賭徒可怕的掙扎,在最底層的世界看到不死總會出頭的妄想,深淵裡拼命奔跑,我從來都不敢停,我要從黑暗裡走出來不帶一絲的骯髒。投身公安工作,就是給自己一片懸崖,多危險都不回頭!若非超人的膽識和強烈的使命擔當,何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這,真是一條孤獨且難行的路啊,也正是因為道阻且長,路上的戰友才顯得分外珍貴和重要。

滿腔熱血還是逃不過生活的化骨綿掌,我看到有如身處夾縫中進退失據的身邊戰友,慼慼然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涸轍之魚。《看見》裡有句話說:“有些臉背後,是緊咬牙關的靈魂。”其實,豈止是緊咬牙關的靈魂,有時候,你還得咬碎了牙齒,把辛勞和苦楚往心裡去吞哪。

這世上,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

只有路走對了,我們才不怕山高海遠。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十九大報告說只有理論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堅定,只有政治上堅定才能思想上純潔。

無數英烈為拯救民族危亡壯烈犧牲在偉大的鬥爭中,他們,用鮮血染紅如畫戰旗,用血肉築起精神高地!

國有脊樑,才能屹立不倒!

警有忠魂,才能愈戰愈勇!

築牢時代警魂、錘鍊過硬作風。作為青年幹警,中國夢在我們一代手中,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江西這塊紅土,紅色基因代代傳,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精神,樹立新時代警察江西形象,是我們的使命擔當。

同袍們!願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忠於信念!以堅韌不拔的意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用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作者:特警(防暴)支隊三大隊--徐湧康

二等獎作品

問道井岡山

我對井岡山的第一印象,來源於作家袁鷹的那篇散文《井岡翠竹》。那時候,遵循傳統教學的中學老師一遍遍解析段落大意,這革命的竹子,在年少的我的腦海裡深入紮根。

2016年10月,我有幸參加在井岡山舉辦的全省公安文學創作筆會,與30餘名公安文學筆友相會於革命聖地,帶著一顆朝聖者的靈魂,學習、遊歷、傾聽、思考,不但汲取了豐富的文學養料,還真切體驗到了紅色歷史與綠色山川交相輝映的獨特風光,領悟到老一輩革命家塑造的源遠流長的井岡精神。

紅色井岡:高路入雲端

10月27日晚,我和3名公安文學愛好者抵達井岡山火車站,當地有個朋友熱情地開車接送我們上山,途中,我忍不住好奇搖下車窗觀賞夜色下的井岡山,只見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蜿蜒而上,一會兒在密林間盤旋,一會兒在峽谷裡遊弋,翻山越嶺直入雲霄。臨近茨坪,路旁漸次亮起了鮮紅奪目的火炬燈,彷彿黑夜裡燃燒的火把,予人希望和光明。

“欲行大道,必先知史”。次日,在開班儀式上,主持人告訴我們,10月27日,正是87年前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登上井岡山的日子,在這裡,他安營紮寨,會師朱德,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課餘,我漫步在青山環抱宛若井狀的茨坪鎮,決心好好地品讀那段歷史,拜謁這座承載著光輝革命事蹟的天下第一山。

井岡山的“歷史紅”始於1927年,“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是年9月9日,湘贛邊秋收起義暴發,點燃了人民起義的星星之火,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在進攻長沙受挫後,清醒地對客觀形勢作出判斷,毅然向南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尋找落腳點,保存力量,再圖發展。在毛澤東領導下,這支革命軍歷經一個多月的艱苦轉戰,行程 1000多里,終於將紅旗插上了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

今天的革命聖地,每日有萬千遊人絡繹而至,在他們心中“朝聖”的意味可能更勝於觀景的願望。置身井岡山,我認為覽風景覓史蹟不可不為,但觀其形、求其神才最為完美。當我從茨坪、茅坪、黃洋界哨口一路走過,心中不免感慨萬端。

毛主席舊居位於茨坪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凹,在這個普通而又充滿歷史積澱的院子裡,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經在這裡指揮紅軍作戰,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武裝鬥爭。院中的大樹下,有一塊大青石,當年毛主席經常坐在這裡讀書看報,思考問題,後人親切地稱之為“讀書石”。就是在這裡,一代偉人以他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略與氣魄,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把中國革命的實踐系統化、理論化,寫出了指導武裝鬥爭的名篇《井岡山的鬥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將井岡山革命的星星之火燎遍神州。

在革命烈士陵園,年輕英俊、腰別雙槍的王佐還在馬上凝視著遠方,眉宇間隱隱帶著憂傷,當年正是他騎著快馬去迎接毛澤東上山。與他並稱“井岡雙雄”的袁文才手持駁殼槍,坐在山岩旁沉思。同行的長輩學員講述起了那段鮮為人知的烽火往事。王佐和袁文才原本出身綠林,各自率領兩支農民自衛軍活躍在井岡山周邊地區,在寧岡縣委和毛澤東積極爭取下,他們選擇了跟共產黨走的道路,敞開山門迎接朱毛,率部投身革命。帶領的農民武裝力量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與三灣改編後的第一團同仇敵愾,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在邊界山區,完成了山大王向紅色將軍的角色轉變。但是兩年後,由於黨內左傾錯誤思想的影響和井岡山當地土客籍矛盾的加劇,這對32歲的結義老庚同一天被湘贛邊界特委當做土匪錯殺。當叱吒風雲的井岡雙雄被殺的消息傳到贛南時,轉戰途中的毛澤東頓足長嘆:“這兩個人殺錯了”。195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認袁文才、王佐為革命烈士,多年的歷史冤案,終於得以昭雪,他們為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作的貢獻也將永載史冊。

五大哨口之一的黃洋界,至今仍保留著1928年8月井岡山保衛戰的一段塹壕和營房。站在這裡,當年發生的那一場激戰,彷彿映入眼簾。紅軍以不足一營的兵力,擊潰了敵軍四個團的進攻,保衛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欣聞揮毫寫下了“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逍遁”的豪邁詩篇。佇立紅軍浴血奮戰的山巔,如今已聽不到槍炮的轟鳴,只有陣陣的松濤伴著遊人的腳步。山崖邊,一門仿製的迫擊炮及一些按原貌恢復的滾木擂石,靜靜的訴說著當年戰鬥的艱辛與殘酷。

在參觀革命舊址途中,我看見一群群身著紅軍服裝的旅遊團隊穿行其間,聽見一首首耳熟熊詳的紅歌遍地傳唱,“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裡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我低吟著“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的詩句;想像著當年紅軍開赴井岡、割據創業、兵敗湘南、跋涉長征時的喜與悲、苦與樂;回味著“三灣改編”、朱毛會師、“十六字訣”、黃洋界保衛戰等歷史事件的點點滴滴;整理著對革命烈士陵園、毛主席舊居、革命博物館等地的印象和感受,我終於懂得,井岡山的“歷史紅”,關鍵在於其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並孕育了一種源遠流長的革命精神。而這道路,既是井岡山的實地之路,也是早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路,更是眼前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

綠色井岡:沉醉不欲還

“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巍巍五百里井岡,有著無可比擬的“綠”,綠在奇峰峻嶺,綠在溪流深潭,綠在蒼松勁柏,綠在挺拔的井岡翠竹,奇秀的自然風光讓人流連忘返。

井岡山最負盛名的花要數杜鵑。作家劉華筆下這麼寫道:“就這麼悄然地綻開。一枝枝、一簇簇,佇立在村舍邊、山溪畔,是嬌羞的、也是熱切的,撥開瀟瀟春雨,撩起濛濛晨霧,翹望著春的來路……”。從號稱“井岡明珠”的筆架山經過,處處可見“井岡之美,美在杜鵑山”的廣告語,時時可聞老俵們對十里杜鵑的讚譽。他們告訴我,每年仲春時節,這裡漫山開遍杜鵑花,遠遠望去像天邊墜落的繽紛雲霞,因此又名杜鵑山。時值深秋,我無法觀賞春花爛漫的景色,卻見山上山下紅楓挺立,層林盡染,別有一番秋韻。

從河流知水之不竭,從大海知水之寬廣,從瀑布能領會到水的奔騰與激情。龍潭是井岡最美自然風景之一,沿平整的石階拾級而下,幾度峰迴路轉,可見五簾形態各異的瀑布掛於絕壁斷崖,或如仙女翩翩起舞,或似蛟龍斷鎖出洞,震耳的水聲夾著冷煙般的水氣撲面而來。這水氣挾勢生風,吹得人不禁打個冷顫,周邊樹木沾水帶露,滋長得更加蓬蓬勃勃鬱鬱蔥蔥。我自龍潭攀上攀下,仰望飛瀑流泉,耳聞深谷傳響,心中不禁生出黃庭堅詩中構築的“松風與溪月,相守歷古今”的林泉意境。

秋天的黃洋界,是一片雲的海洋,每逢清晨,群山萬壑間升騰起白色的波濤,堪稱一大景觀。為了觀雲海,我和幾位學員清晨五點鐘趕到黃洋界,站在山上遠眺,但見雲海瀰漫,一座座山峰如同一個個海島,又像一艘艘乘風破浪的航船。一陣大風吹來,雲海翻騰,如同大海上捲起一陣陣波浪,又像氤氳飄渺的天宮仙境,我們一邊觀景一邊拍攝,疑似不在人間。

五百里井岡,炮聲和硝煙早已遠去。今天的井岡千峰競秀,萬壑爭流,雲霧渺渺,林海茫茫,處處在綠色中伸展著生命的張力,彰顯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陶治著人的心境和情操,讓人沉醉不知歸路。而綠色,是我們生存發展最美的韻律。

“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一位詩人說過,走得最快的都是最美的時光。在井岡山的日日夜夜,我的心靈平靜安寧,思緒綿長悠遠。它帶給我的震憾是之前未曾想到的,好在我已把收穫、精神、情感、友誼和感恩裝滿以後的行程。

作者:交通管理局直屬二大隊--餘芳芳

二等獎作品

紅色基因入警魂

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執著堅守!——題記

回顧紅色歲月 激盪熱血青春

八一起義在南昌,革命搖籃是井岡,紅都瑞金閃金光……我走過一處處革命遺址,翻開一個個紅色故事,歷史上那一幕幕革命畫面彷彿在我腦海重現……我恍若穿越了時光,見證了歷史,走進了那革命時期,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在戰爭年代中的信仰、堅守與家國情懷。

以江西為起點的中國的革命,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其中的艱難困苦難以想象,但我們依然能克服困難獲得勝利。最終,新中國從這片土地中誕生了。據統計,解放之初,在江西就有革命烈士二十五萬多人,而全國每五個烈士中就有一個是江西人。這意味著是我們的江西兒女用鮮血換來了革命的順利開展,在這片紅土地上生長的我為此而自豪。

既然生在這片紅土地,就更要對得起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辛福生活,我要源源不斷從中汲取紅色養分,激發我的奮鬥熱情,激盪我這熱血青春。作為青年民警,必將更加自信、更加自如的接力挑起新時代人民警察的責任與重擔!

品讀紅色家書 牢記從警信念

是怎樣的力量,能夠穿越歷史的時空,給人以真理的啟迪?是怎樣的情懷,能夠歷經生死的考驗,給人以人性的溫暖?又是怎樣的理想,能夠撥開重重迷霧,給人以信仰的方向?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萬死也無恨!”“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勝利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我們!”……這一封封的紅色家書,是一座座豐碑、一段段歷史,是一種精神、一種傳承。正是這一封封的家書,承載著人格和親情,蘊藏著信仰與力量。

一封信箋,傾訴無盡想念;紙短情長,訴盡家國情懷。從教誨其子“世道艱苦,奮鬥才是出路”的楊傑烈士,到鼓勵獄中的妻子“牢獄是幾號的研究室呀!每天讀書,又可以消卻寂寞煩惱”的鄧中夏烈士,再到“我的血不會白流”的鐘志申烈士等,這裡面的每個字眼、每一句話都是那段革命歲月的歷史註腳,也是一種奮鬥拼搏的人生詮釋,更是我要學習與傳承的地方。

再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當初從警時的入警誓言,我更堅定了自己要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的使命,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奉獻自己青春的決心。

學習時代楷模 弘揚警察精神

對於個人或者基層組織來說,“紅色基因”從來就不是與生俱來的。這必須通過不懈努力,苦讀經典,勤於實踐,勇於磨鍊,在為人民服務中去傳承的。不論崗位多麼平凡,每一位犧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國的基石,每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都是祖國建設這部機器上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英雄並不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榜樣就在我們身邊。

“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呂建江,生前系河北省石家莊市公安局橋西分局安建橋綜合警務服務站主任,2014年從部隊轉業參加公安工作以來,13年如一日紮根基層一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為民服務的觸角拓展到網絡空間,延伸到千家萬戶,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被譽為“新時代的馬天民”和“網上雷鋒”。2017年12月1日,呂建江同志因積勞成疾,不幸去世,2018年4月,中宣部追授他為“時代楷模”稱號。呂建江同志心裡裝著群眾,時刻想著群眾,熱情服務群眾,盡其所能地為群眾解難事、做好事、辦實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不愧是“新時代的楷模”。

同樣,我們作為基層一線警察的一員,要學習呂建江同志的不忘初心,忠誠於黨,兢兢業業,始終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崗位,更要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築牢時代警魂,弘揚警察精神,展現新時代公安的新形象。

頌讀歷史,勿忘前輩,積極向上,展望未來。這個時代是發展的,但優秀的紅色文化基因卻不會變。在這風雲暗湧的和平歲月裡,我們唯有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力量才能穩步前進、興盛強大,才能為建設幸福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南昌樣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等獎作品

紅色基因寫忠誠 無私奉獻築警魂

清晨,我穿越大街小巷,像所有人一樣,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往來汽車的鳴笛聲中,去往上班的路上。在莊嚴的國徽下,我敲擊著數據分析的鍵盤,一陣風,拂過我專注思維下有點發亂的頭髮,突然敲響記憶裡關於紅色的鐘擺,我彷彿看到了嘉興的遊船、遵義會議的會桌、井岡山的燎原之火。

深夜,我再一次悄悄離開家門,路燈,輕輕為我潑灑一陣光明,在無形戰線的戰壕裡,溫柔催我加快步伐。我在這座城市的深夜裡,電腦屏幕的提醒信息,筆下關係的分析梳理,重點群體的舉手投足,匯織成一律音符,在鐮刀與錘頭的光輝下,吟唱一曲唱不完的讚歌。

紅色基因、時代警魂,我翻閱那一本用革命先烈鮮血譜寫的歷史,我用心感受在身體裡的警魂,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希望,無形戰線奮鬥的技偵民警,第一件事便是對黨忠誠。

過硬作風、江西形象,梳理分析支離破碎線索,追根溯源,鬥志鬥勇,群眾從未知道我們的存在,我們一直都在。作為一名共產黨人,一名人民警察,就是要為黨的事業奉獻。

我是一名技偵警察,在這個具有無尚光榮的英雄群體裡,我越來越理解了:忠誠是一種堅定的信仰,是一種不滅的傳承,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定律。是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從容,是劉伯堅的“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的大義凜然,是鄧雅聲的“飲彈從容向天嘯,長留浩氣在人間。”的浩然正氣。

我是一名技偵警察,在這一心只為黨和人民事業奉獻的優秀群體裡,我越來越理解了:奉獻是優秀作風的傳承,是樹立江西形象的關鍵。它好比是龔全珍心繫鄉村教育的一生堅守,它又如邱娥國滿腔熱血傾注公安事業的一片深情,它還如無數公安烈士為了人民安居樂業奉獻生命的偉大。

我們是技偵民警,我們不是群眾眼裡可以直接面對罪犯、捨命搏鬥的“英勇神兵”,我們無法向派出所社區民警一樣走街串巷,幫居民解決大小麻煩問題,我們也不是疏導交通,不分晝夜,默默矗立馬路的交警。

但是,我們有敏銳縝密的分析思維,睿智果敢的判斷,我們在無名英雄的站臺背後,耐得住寂寞,對支離破碎的線索挖地三尺,抽絲剝繭,從海量枯燥的線索中提取關鍵信息,提供給辦案部門,幫助他們攻克難關,在無形戰線的戰壕裡默默奉獻。

每一次的大案要案的衝鋒陷陣,每一次重點群體的安全穩控,每一次將危險化解在發生之前。我們都會在心裡亮起一盞美麗的燈,它照亮了我們傳承紅色基因閱讀紅色歷史的書本,它讓我們的黨旗、國旗更加鮮豔,它讓我們的金色盾牌閃閃發亮。

忠誠,是技偵民警每一個分析過程中包含的熱血沸騰,它代表這一種信仰,它給予我們無限的力量,它讓汗水成為凝結的明珠,它引領我們攀登黨和人民事業的巔峰。

奉獻,是每一次完成重大任務後嘴角的微笑,它像一朵鮮花,綻放了青春的美麗與精彩,它永遠不凋謝,不零落,它開在每一位技偵人的心中,雙手捧起,敬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

我們是技偵民警,我們看不見時光的飛快流走,聽不見大街小巷的熙熙攘攘,記不起哪一天深夜悄悄離開家門。我們在辦公室,我們在嫌疑人可能出現的深巷,我們在十字路口隊形跟上,我們眼裡寫著專注。

我們是技偵民警,我們一起在一個戰線奮鬥,我們一起笑,我們一起發愁,我們有時一起擁抱,我們團結在一起,用忠誠和奉獻書寫人生。

我們是技偵民警,群眾從來不知道我是誰,不知道我在哪裡,但我們知道,我們熱愛,我們忠誠,我們奉獻,我們是平安守護者,我們為國家的繁榮,群眾的安居樂業,感到深深的自豪。

三等獎作品

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的力量

夜深了,我合上手中的《紅色家書》,心情仍是久久不能平復。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幹部,我懷著無比崇敬和渴求的心情,認真品讀了省委書記劉齊推薦給廣大黨員幹部的這本《紅色家書》,書中那一封封直指心靈的信件,一張張觸人淚目的老照片,傳遞著先烈們堅定的革命信念、炙熱的家國情懷。全書三十餘篇,我重點讀了李大釗和趙一曼這兩篇,並分別在政治部紅色精神學習會及宣傳處紅色專題學習會上為同事們誦讀過,便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觸。

“惟吾中國,自鴉片戰役而後,繼之以英法聯軍之役,太平天國之變,甲午之戰,庚子之變,乃至辛亥革命之變,直到於今,中國民族尚困軛於列強不平等條約之下,而未能解脫。此等不平等條約如不廢除,則中國將永不能恢復其在國際上自由平等之位置。而長此以往,吾之國計民生,將必陷於絕無挽救之境界矣!”李大釗同志的《獄中自述》開篇便用激昂的文字表達著自己對國家深切的擔憂和痛惜之情。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李大釗同志始終夜以繼日的為黨工作,直至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被抓前,面對敵人李大釗始終神情自若,被抓後,面對種種酷刑和威逼利誘,李大釗始終大義凝然,堅貞不屈,他死的壯烈,死得其所。這份對理想捨生忘死的奉獻和執著,無悔無怨,觸動靈魂!他尤如那個暗淡土地上的一束火把,將革命的火種傳遍全中國,燃盡陰霾,照亮黑暗。

如果說偉大的革命烈士李大釗同志的書信讓人震撼而崇敬的話,那“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的家書,於我這剛當母親不久的人而言,讀來卻是字字錐心了。所謂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而身形纖瘦的趙一曼卻將這份剛強轉移至了自己最為之熱愛的革命事業,內心最柔軟的那部分,臨死前傾囊付諸於書信之中留給了自己的孩兒:“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她對孩子的愛,已經超越了普通母親的愛,她沒有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糧食,卻用投身革命的實際行動,給了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糧!21年後,寧兒才收到這封家書,得知母親犧牲,寧兒大哭一場,悲傷到連母親的烈士證和撫卹金都沒有勇氣去領,因為他不敢去碰觸那由母親鮮血換來的東西。“誓志為人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好一位巾幗英雄趙一曼,好一位“紅槍白馬”女政委!

我曾是一名軍人,退伍多年也從未忘記那段光榮歲月賦予我的精神力量以及銘刻在心頭對黨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去年初戰友聚會時,一位同年兵聊起她在江蘇省軍區幹休所工作時,有幸認識了很多離退休老幹部,他們之中有開國將領、有退休老司令,參加過兩萬五千里長徵,中共蘇區反圍剿、淮海、渡江等多個戰役,個個戰功赫赫,雖說都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佳,但提前當年歲月,仍是慷慨激昂,滿腔熱血!建黨九十週年舉行閱兵典禮時,這些老將軍們哪怕已站不穩、起不來,卻都眼含熱淚,顫顫巍巍的舉起了自己的手,向電視熒幕裡的習總書記致敬。他們重黨性、講境界、做表率,內心那份對黨和國家無比崇敬的赤子之情,深深的感染了戰友。而聽戰友講述他們故事的我們,又何嘗不被感動,不受鼓舞!他們的思想境界,和紅色家書這239 頁紙裡呈現的文字一樣,展現著一種崇高的信仰,傳遞著一份偉大的力量。我深刻體會到,不僅要向那些革命先烈和英雄前輩表達最崇高的敬意,更要銘記他們的心願,永誌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 而每一位犧牲的烈士和偉大的革命人士,都是我們如今幸福生活的基石,在歷史長河中,他們是有奉獻情懷的偉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切換時空,英雄不是隻高不可攀地活在故事和歷史中,榜樣就在身邊,你、我皆可。

“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鬥的心。”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今天,面對黨的十九大新部署,我們每一位共產黨人、每一名公安民警都應將《紅色家書》讀在心裡,記在心中,更要融進自己的血脈,從一封封家書的血肉深情中不斷汲取“精神營養”、傳承紅色基因,走好新時代的信仰之路。

三等獎作品

信仰的傳承

2011年,我在永新縣公安局工作。永新縣,地處贛西,位於羅霄山脈中段,因其不顯著的地理位置和不發達的經濟,並不廣為人知。卻也得益於此,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這個小縣城樹立起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三灣改編。九十一年前,毛澤東在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確立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等一系列指導原則,從政治上和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重回永新縣,提出“我們看永新一縣,要比一國還重要”、“用大力經營永新”等著名論斷。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井岡山考察時提出,要讓廣大黨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紅色基因教育,與井岡山毗鄰的永新縣扮演了當仁不讓的角色:永新縣是全國第七大將軍縣,有41位開國將軍。豐富的紅色資源,孕育出了茁壯的紅色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後輩,在各自的時代、各自的崗位奮勇爭先。

我的小爺爺,是一名紅軍戰士,時為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三總隊二十五區隊通訊員。在一次部隊轉移駐軍途中,突降大雨,導致部隊通訊中斷。小爺爺接到命令,前往維修通訊線路,在維修過程中,不幸犧牲。從此,家裡的門樓上,多了一塊白底紅字的小匾:光榮烈屬。小爺爺犧牲的時候,父親都未曾出生。但小爺爺的事蹟,經爺爺的口,傳給了父親,又經父親的口,傳給了我。這口口相傳,讓我對“對黨忠誠”有了更深重的理解,那是值得用生命去捍衛的誓言。

2013年,我來到南昌市公安局工作。南昌,是一座英雄城。這裡是軍旗升起的地方,九十一年前,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共同的理想,在南昌發動八一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作為江西革命的搖籃之一,南昌有著豐富的紅色基因,這些紅色基因,為整個城市人文環境的成長,厚植了營養豐富的紅色土壤。歷經時間的洗練,紅色基因浸透在每一個英雄城兒女的心中,化為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化為信仰的力量,愈加顯得醇厚。硝煙散盡,紅色文化永遠傳承,理想信念之光依然璀璨。

有幸聆聽了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邱娥國的一堂課。課上,邱娥國同志提出,現在都在號召學習邱娥國精神,我自己也要學習邱娥國精神,因為邱娥國精神已經不屬於我一個人,已經固化為一種精神符號——服務人民,所以,我自己也要學,還要用餘生去踐行。傳承邱娥國精神,續寫為民新篇章,邱娥國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城人民警察。今年“五四”青年節,南昌市公安局表彰了一批優秀“青年標兵。”在青年標兵成長分享會上,熊輝輝同志用樸實的語言,將二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民公僕形象娓娓道來;被中央電視臺《等著我》欄目報道的楊敏同志,飽含深情的講述了義務幫助57人尋親的感人事蹟,震撼心靈……故事還在繼續,精神永遠流傳。從此,“服務人民”在我腦海中活了起來,化作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堅實行動。

我很幸運,與江西兩大革命搖籃結緣。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信仰的傳承歷久彌新。當前,全省各級機關正在大力開展《紅色家書》誦讀活動。我們為什麼要誦讀《紅色家書》?因為這是信仰,這是穿透人心的力量,這是跨越時空傳承。誦讀紅色家書,是誦讀“初心”的大情懷,是誦讀“信仰”的大力量,是誦讀“使命”的大擔當!九十年前,南昌八一起義部隊和經歷過三灣改編的部隊,最終在井岡山成功“朱毛會師”。 時代的機遇,歷史的選擇,為了同一個理想不懈奮鬥,最終建立起新中國。“節物風光不相待,碧海桑田須臾改”,邁入新時代的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傳承紅色基因”與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的盛大會師,定會結出累累碩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