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闖王坡」上

站在“闖王坡”上

站在闖王坡上,仰望著萬里長空,我似乎穿透了歷史的帷幕,看到了:

昨天先輩們正穿梭在歷史的刀光劍叢,萬里煙塵中,還挺立著無數不屈的身影。

蒼茫的洛水依舊在不知疲倦的向東流動,黃土覆蓋的河邊,古道上正晃動著無數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而又剛毅的臉龐,他們都在步履匆匆,向西疾行。

於是,我聽到了有人在這樣的低吟:“洛河盡頭浪捲雲,洛陽城中已無軍,烽火湮滅馬聲喑,蒼山柏林惜亡魂,疊嶂千重秋色晚,古道斜陽又黃昏,望斷長空北歸雁,何時佳人能見君”。

於是,就在某個黃昏,也許是某個黎明,從這個隊伍裡走出一彪同樣憔悴,但不失英武的騎馬官兵,他們向北登上了這座不是太高的山峰,其中有一個魁梧的漢子,左手輕捋飄動的長髯,右手緊握三尺長劍,表情凝重,遠眺潺潺洛水,俯瞰茫茫古道,陡然間,一個決策油然而成。

於是,歷史又一次展示了這樣的場景:“車錯轂兮短兵接,矢交墜兮士爭先,左驂殪兮右刃傷,嚴殺盡兮棄原野,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刀光劍影,風石火球!戰鼓咚咚、殺聲陣陣,鮮血的顏色在眼前模糊;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這是何等慘絕人寰的場景啊!放眼望去,已是屍橫遍野!地平線消失在屍體之後!恐懼攫緊了人們的心臟。慘烈畫面,氣壯山河,令人不忍直視,而又感嘆不已!

於是,李自成,成為了後世一個永遠無法忘記的名字,闖王的故事也就被定格成數百年經久不變的話題。

於是,這座小山包也就成為了歷史的見證,以自己的名字,不知疲倦的向未來講述著自己的曾經。

然而,歷史終歸是歷史,一切都已經成為了必然的過去。

但我們還是看到了:公元1644年3月18日,明朝滅亡,大順開張。“天下闖王,大順響亮;紅極一時,威武雄壯;勝利匆忙,不思綱常;驕傲做大,瞬間覆亡”。十分惋惜的是:大順立國之後,不思安危,不知進取,目關短淺。見利忘義,縱聲色,奪名利,掠財物,殺功臣,霸人妻,戰略、組織、作風一錯再錯,終於釀成歷史遺憾。其成真如排山倒海,其敗亦如風捲殘雲。後人曾嘆曰:“天時本無闖王命,偏聚義軍滅朱明。可憐大順地不順,急就嫁衣歸滿清。嘆息自成進北京,頭腦衝昏神無形。不思同心守正果,瞬間分崩喪功名。”

而今天,我們雖然暗淡了歷史記憶,遠去了刀光劍影,我們也看到:刀槍開始生鏽,戰馬失卻嘶鳴。洛水沖淡了戰爭的傷痛,無數逝去的生靈也已經得到了重生。時光的流失,眼下早已經是車水馬龍,萬家燈火,流光溢彩,你聽到的卻都是醉生夢死,歌舞昇平。

日出日落,苦樂年華伴隨著春夏秋冬;三百多年的時光,也早已憔悴了歷史天空的面容。

但在這裡:佇立在闖王坡上,歷史還是把我們拉到久遠的大明,亦或是大順?

雖然,闖王留給人們的是無數的褒貶和遺憾,但我們還是看到了在這裡挺立著那英姿不減,威武不屈的身影。他還在構建著著一個大夢,眺望北方。那個大夢讓他們久久的魂牽夢縈,悵然至今。

於是,在黃塵古道,我們彷彿又一次聽見車粼粼、馬蕭蕭的轟鳴。歷史包涵著太多的悲壯,寄託著不盡的幽情,更多的是昭示著往昔的辱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

我們讚頌的應是:闖王及闖王的群體那:剛毅的意志,不屈的探索。相信至今,他們還在用沉寂,期頤著情的涅槃,夢的圖騰。

淚眼婆娑,眼淚滋潤著和風;心情激盪,孕育著長久和平。

仰望深邃的宇宙,雖然是陽光明媚,但那裡也是點點繁星佈滿的時空。

人間蒸騰著春天的縷縷浩氣,還洋溢著夏秋及冬的晶瑩。

茫茫洛陽古川,還在飄蕩著恢宏大氣的長風,中華民族的後裔,正如同展翅翱翔的雄鷹,在歷史的長空下,還在伴著鼓角爭鳴以及戰馬那鐵骨錚錚的鏗鏘聲音默默旅行,滿懷激情,一路奮進。

透過浩瀚的天宇,品數著滿天依舊明亮晶瑩的星星,不由得深邃思索著歷史浩淼的太空。

闖王坡,你雖然見證了過去,但你一定要記好:你還要繼續見證當今的芸芸眾生!

還是用這一首詩結尾吧!

“夕陽西下又黃昏,闖王坡上幽斷魂。不見烽煙四邊起,回頭已是千年身。一年明月今宵多,邙山腳下古人眠。酒後微醉亦獨醒,百年之後誰識君。”

站在“闖王坡”上

站在闖王坡上,手撫著那棵已經乾枯了的“闖王柏”,禁不住想到了昔日的闖王李自成,內心對已經時過境遷的闖王充滿了不盡的讚歎和惋惜。

很多人同情崇禎,把明朝滅亡,清軍入關的責任很大一部分算到李自成身上,認為如果不是李自成在後面搗亂,文化相對落後的滿人就沒有機會入主並統治中原,如果按照明朝末期在沿海已經出現的資產階級萌芽趨勢繼續發展,近代中國也不會被外國侵略奴役成那樣。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對李自成的評價一直不高。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李闖王的形象才有了很大的改觀,甚至完全正面化。

其實客觀來說,李自成能夠成為叱吒一時的歷史風雲人物,除了時代背景以外,是有著其個人的鮮明性格特徵的。他出身是農民,既有久闖江湖的義氣、精明、善於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優勢,也有農民的吃苦耐勞、小富即安和目光短淺的特徵。作為他個人來說還有一個最突出性格特點就是意志堅強、性格倔強、剛愎自用。正是這個特點讓他幾次陷入絕境時一次次東山再起,捲土重來。也正是這個特點讓他逼反吳三桂,誤殺李巖,終於土崩瓦解、一敗塗地。

總的來說,李自成就是一個既意志堅強、能吃苦耐勞、有著農民式的狡黠和軍漢的豪放氣邁、敢打敢闖的英雄,又是一個目光短淺、小富即安、剛愎自用、殘忍冷漠的莽漢。他的成功和失敗既是時代造就的,也是他個人性格所造成的最終結果。他在某種程度上誤打誤撞的影響了歷史的進程,但卻最終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

嗚呼,李自成,一個真正的草莽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