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四十年 共繪同心圓」慧明: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慧明: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市委統戰部組織開展了“上海統一戰線與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徵文活動,得到了全市廣大統戰成員和統戰幹部的積極響應、踴躍參與。目前,文章徵集階段已經結束,即日起同舟君將選登部分來稿,與大家共同追憶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統一戰線的發展變化,共同分享發生在統戰成員身邊的精彩故事。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面對國內外紛繁複雜的嚴峻形勢,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我們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大方向,始終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民主法治日趨完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呈現出欣欣向榮、穩定健康發展的盛世景象。作為一名親眼目睹、親身經歷改革開放發展變化的宗教界人士,回顧40年來宗教的發展和變化,感慨萬千。

我是1983年從家鄉來到上海,入學上海佛學院,師從淦泉法師。那時我才15歲,國家剛改革開放沒幾年,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當時的佛學院師資缺乏、辦學經費不足、住宿條件也很艱苦,我記得是上下鋪八人一個房間。為滿足廣大信眾的信仰需求,上海幾所剛恢復的寺院大多因陋就簡地修繕一下就對外開放了,當時很多寺院尚未恢復,佛教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社會影響力都遠不及現在。

1995年,受當時的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玉佛寺、靜安寺方丈真禪法師的委派,我有幸到靜安寺擔任監院。那時的靜安寺雖已經過了前一輪的初步修繕,面貌有了一些改觀,但依然殿宇低矮,通道狹窄,大雄寶殿偏之一隅,山門被旁邊的商店包圍著,顯得狹小擁擠,整個場所佈局凌亂,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無法滿足正常宗教活動的需要。1996年,適逢地鐵2號線規劃建設,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靜安寺積極謀劃,依託地鐵動遷帶來的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下對門前和周邊的商店進行了置換動遷,經過十年的改建,一個古色古香、巍峨莊嚴、氣勢非凡的靜安寺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南京西路上一顆璀璨明珠,繁華都市的一道亮麗風景,實現了“把一個更壯觀、更宏偉的靜安寺帶入21世紀”的目標。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慧明: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靜安寺

改革開放後,上海佛教界在真禪、明暘、淦泉法師等老一輩大德高僧的正確引領下,在王永平、邵忠、賈勁松、尹波等一大批護法居士的鼎力護持下,高舉愛國愛教偉大旗幟,堅持“聽、跟、走”的優良傳統,積極協助黨和政府落實宗教政策,先後恢復了大量寺院,組建了佛學院,大力培養僧才,開展民間外交交往,努力引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積極為社會慈善公益事業貢獻力量,逐漸糾正了社會對佛教的偏見和歧視,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近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佛教界更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合理規劃宗教場所;協會積極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教風建設和文化建設,大力培養僧才,努力維護佛教界的合法權益;各佛教寺院不斷強化自我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運作更加規範,服務更加全面。佛教界努力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大力加強海外交往和同港澳臺地區的聯繫,為維護世界和平、實現祖國統一發揮積極作用,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公益事業,響應國家號召,保護生態環境,傳播綠色健康理念,傳遞正能量,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貢獻佛教界的智慧和力量。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慧明: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在上海的三十多年,我從一名小沙彌,逐漸在教內擔任上海佛學院副教務長、上海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靜安寺監院、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靜安寺方丈、上海佛教協會會長、上海佛學院院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還考取了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最終碩博連讀,獲得了博士學位;政治上也得到黨和政府的信任與培養,先後成為區政協委員、區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及靜安寺的改擴建工程建設,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改革開放給我個人及佛教界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發展機遇!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慧明: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慧明: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發展成果,讓我深切的認識到:

改革開放,為宗教的恢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事實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今天的強盛和繁榮,也不會有宗教今天的興旺與發展。宗教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撥亂反正,落實政策,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吹響了改革開放的偉大號角。從此以後,圍繞著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建設,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1982年新修訂的我國《憲法》第36條明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得到了國家根本大法的保護;1982年中共中央頒發了《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圍繞著全面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宗教團體恢復運行,宗教場所恢復開放,宗教自養逐步實現,宗教走上了良性發展的正確軌道。進入新時期,國家加強法制建設,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頒佈實施,把宗教事務管理納入了法制範疇,為宗教的正常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舉措,在政治上充分保障了宗教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改革開放帶來了政治昌明、民主法制,宗教界人士得以當選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為國家建設建言獻策。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是國家發展最好的時期,也是宗教迎來最好的發展階段。我們真切地懷著感恩的心,感謝改革開放給中國宗教帶來的重生。

改革開放,為宗教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給國家和人民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社會和諧安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穩定增長,也為宗教順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外部環境。得益於經濟發展,宗教的自養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修建一座寺院需要大量投入,日常維護需要投入,佛教文化建設需要投入,培養僧才需要投入,甚至舉行一次法會也要很大的投入。知恩報恩,宗教只有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更好地回報和服務社會,才能不辜負黨和國家、人民對宗教的期待。

只有把佛教置身於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才會有佛教真正的價值和美好的未來。佛教這四十年的發展,是與國家共同發展的四十年,也是享受改革開放紅利的四十年。佛教的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領導與關懷,離不開社會的理解與支持,離不開信眾的擁護和參與。佛教只有始終高舉愛國愛教的偉大旗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擁護改革開放,始終與國家和人民站在一起,始終維護好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才能真正維護好自身的利益,實現佛教界自身的理想和追求。佛教只有把自己融入到時代發展的洪流中,才能迸發出頑強的生命力,讓改革成為宗教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在不斷自我革新、勇於自我否定中才能實現與時俱進,體現自身價值,才能不斷壯大自己,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慧明: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就是要進一步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堅定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佛教界一定要把握好機遇,發揮好自身優勢,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素養,提升管理水平,加強教職人員隊伍建設,加強佛教文化建設,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信眾,積極參與到宗教走出去戰略中,為“一帶一路”倡議貢獻智慧和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上海佛學院院長、上海靜安寺方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