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安倍改組內閣 「獨大」格局能否延續

新華社東京10月2日電(記者王可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0月2日改組內閣及自民黨高層。這是安倍在9月成功連任自民黨總裁後進行的一次人事大調整。

分析人士指出,安倍此次人事調整在維持政權“骨架”的同時從黨內支持勢力中大量起用“新人”,並在選舉、修憲等相關要職上任用親信。這雖然可以進一步鞏固政權,但也帶來了一系列不穩定因素,明顯的“朋友政治”傾向或將為“安倍獨大體制”埋下隱憂。

国际观察|安倍改组内阁 “独大”格局能否延续

10月2日,在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改組內閣後召開記者會。(新華社/法新)

維持“骨架” 論功行賞

2日上午,自民黨召開臨時總務會,正式確定新一屆黨內高層名單。當天下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宣佈了新的內閣名單。

內閣中,菅義偉和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作為安倍政權的“骨架”留任。考慮到日美貿易談判等外交事務的延續性,外務大臣河野太郎、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也分別留任。

此外,為維繫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之間的關係,安倍應對方請求任命來自該黨的國土交通大臣石井啟一繼續擔任這一職務。

自民黨高層中,黨內要職幹事長二階俊博和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已被早早確定留任。而自去年8月起出任自民黨國會對策委員長的森山裕因在朝野各黨派中擁有廣泛人脈而獲安倍留用。

在19名內閣閣僚中,有12人系首次入閣。其中,被認為精通防務政策的眾議員巖屋毅成為新的防衛大臣,而在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中支持安倍的參議員片山皋月則出任地方創生擔當大臣。

日本媒體指出,安倍上述人事安排是對支持其連任自民黨總裁的勢力“論功行賞”。在新任內閣成員中,有9人來自“細田派”“麻生派”“二階派”“岸田派”等有“擁立之功”的派系。而在總裁選舉中支持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的時任農林水產大臣齋藤健和自民黨總務會長竹下亙等人此次都遭到撤換。

不過,安倍在新內閣中也任命了“石破派”的山下貴司為新的法務大臣,此舉被認為是為了對外顯示黨內團結。

国际观察|安倍改组内阁 “独大”格局能否延续

10月2日,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安倍與改組後的新內閣眾閣僚合影。(新華社/法新)

應對選舉 加速修憲

分析人士認為,安倍此次人事調整另一大特點,是在政權中樞,特別是在與選舉及修憲相關的職位上安插與自己理念相近的親信,這顯示未來“應對選舉”和“加速修憲”將成為安倍政權的兩大重點任務。

明年的參議院選舉被自民黨視為頭等大事。安倍選擇盟友甘利明出任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而此人在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中曾任安倍陣營的總負責人。甘利明此前曾擔任經濟再生擔當大臣,是“安倍經濟學”的主要推進者,後因捲入受賄醜聞辭職。

在修憲方面,此前擔任文部科學大臣的下村博文被調任為自民黨修憲推進本部長,而此前擔任厚生勞動大臣的加藤勝信則被調任為自民黨內負責協調修憲討論的總務會長。這兩人都是安倍多年的親信。加藤2日表示,他將根據安倍的指示切實關注修憲討論的動向。

分析人士指出,為加速修憲,安倍在相關要職上起用“近臣”,但這有可能弄巧成拙。日本共同社分析稱,若這些親信一味以出格言論展現完全按安倍意願推動修憲的姿態,反而更容易引來在野黨的批評。

與此同時,還有多名與安倍政治理念相近的親信被委以重任。此前擔任自民黨總裁特別助理的柴山昌彥首次入閣出任文部科學大臣,內閣官房副長官西村康稔、自民黨幹事長代理萩生田光一等“安倍近臣”也得到留任。此外,備受安倍器重的前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則被任命為自民黨新的第一副幹事長。

国际观察|安倍改组内阁 “独大”格局能否延续

9月20日,在日本東京自民黨總裁選舉現場,成功連任自民黨總裁的安倍與石破茂(左)一同舉起雙手。(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朋友政治”埋下隱憂

分析人士認為,安倍在此番人事調整中提拔親信、獎勵“功臣”意在收買人心、穩固政權,但這樣的人事安排也可能為“安倍獨大體制”埋下隱憂。

首先,為了對支持自己連任自民黨總裁的勢力“論功行賞”,安倍從這些勢力中選拔了多名無閣僚經驗的“新人”入閣,但他們在領導力及國會答辯能力上將面臨考驗,如若應對不當則可能成為安倍政權內的不穩定因素。

其次,下村博文、稻田朋美、萩生田光一等安倍親信曾先後被捲入森友、加計學園等相關醜聞。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更因財務省的“篡改門”事件至今面臨各界追責。這些人重新或繼續出任要職,將可能使輿論焦點再度聚焦相關醜聞。

第三,安倍的“朋友政治”和對“異己”的排擠打壓也將招致黨內部分人士不滿。共同社援引一位自民黨籍前內閣成員的話稱,名單上都是安倍的朋友,這無助於保持黨內凝聚力。

日媒分析指出,新內閣和政權中樞的不穩定因素可能對安倍的支持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明年執政聯盟的參議院選舉選情。安倍的黨內凝聚力主要源自其“選舉神話”,一旦這一神話破滅,“安倍獨大體制”必將受到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