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自媒蓬勃生長、抖音縱橫四方、網紅新人層出不窮、小鮮肉網紅當道、音樂節遍地開花、民謠、搖滾、說唱各領風騷。

華語流行音樂誕生至今四十餘載,浮浮沉沉,曾經百舸爭流的樂壇是如何在當時百花齊放?

恰逢改革開放,華語流行音樂萌芽

回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中國重要變革時期,經濟轉型、文化變遷、對當時文化和生活都產生決定性影響,流行音樂亦是如此。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歷經十年動盪,內地的政治、教育、文化到了全面改革、重新出發的階段。1977年,全國高考恢復,重開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院校,為培養未來藝術人才奠定了基礎。

高考,徹底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中國合夥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強就是那個年代的縮影。

隨著鄧小平應邀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間接推動兩國音樂文化交流。同年3月,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率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訪華。這是“動盪”後第一支外國交響樂團來中國演出。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後來成為指揮大師的小澤征爾,曾在1978年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訪問,聆聽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小澤掩面而泣,從坐著的椅子上跪了下去,他虔誠地說:“這種音樂應當跪著,坐著和站著聽都是極不恭敬的。”

南北派音樂各不相同,卡帶使音樂有承託

由廣東廣電投資建立了首家企業化的唱片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開創性與香港百利唱片公司合作,通過體制關係,引進中國第一套先進的立體聲錄音設備,第一任老總便是著名歌星廖百威的父親廖明祖。

當時太平洋影音所處的廣州,文化相對開放,這就給了太平洋合適的“土壤”,使其能最早把流行音樂產業化。這也就有了後來的朱逢博、李谷一、吳松華、費翔、程琳等一系列歌手的唱片,還建立大名鼎鼎的太平洋藝術團。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但當時,對許多家庭來說,最貴重的莫過於一臺黑白電視、一部卡帶錄音機、一臺縫紉機。僅有的一部錄音機在親戚、朋友間輪流使用、小小的黑白電視能吸引一票鄰里整晚一起追劇。

錄音機的普及,卡帶銷售讓當時不少唱片公司掙得盆滿缽滿。此後,音像公司、出版社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第一代流行音樂人更是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趁此時機,中國大陸第一個流行樂隊——省歌舞團“紫羅蘭輕音樂隊”在廣州成立,樂隊成員包括畢曉世、韓乘光等人。他們用最簡陋的設備、淺薄的音樂技巧,點燃了中國流行音樂星星之火,悄悄拉響中國流行音樂的第一聲。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1978年 中山紀念堂 紫羅蘭輕音樂隊

地處沿海,廣州自古以來已是對外交流的窗口之一,經濟發展相對蓬勃。受此影響,廣州的文化發展亦走在全國前列,市民對於優秀文化也有著更高的追求。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流行音樂萌芽依然在廣東,一批優秀的臺前幕後音樂人開始湧現,如李海鷹、劉志文、解承強、陳珞、陳小奇、王文光、張全復、許健強、湯莉、廖百威、李達成、陳汝佳、王建業等人。

與南方的廣東不同,以付林、谷建芬、施光南等為代表的北派音樂創作人,此時正開始嘗試更具思想化、藝術化、更自由的創作風格,如:《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鄉戀》、《希望的田野上》、《軍港之夜》等經典。

但是由於社會開放接受程度仍然較低,聽眾思想守舊,在地域政治因素的籠罩下,無論是李谷一的《鄉戀》還是蘇小明《軍港之夜》,一開始遭遇了不同的聲音批判,認為如此靡靡之音不能登大雅之堂。

最終,隨著一些歌曲登陸央視春晚,依靠強大傳播力,得到全社會認可。時至今日,站在大連旅順的軍港前,望著港內小橋,感受到的可不是一首簡單的歌曲,更多是滄桑的中國近代百年史。

粵語歌抬頭髮展,第一代明星湧現

而毗鄰廣東的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比內地早很多,但仍然以英文歌為主。嚴格意義上,粵語流行歌曲的興起是以1974年的電視劇主題歌《啼笑因緣》和電影插曲《鬼馬雙星》《雙星情歌》為標誌的,粵語歌的興起,使其與國語、英文歌曲處於三足鼎立的狀態。

其中,不得不提粵語流行樂壇的靈魂人物許冠傑,他把普通老百姓的口語寫進歌詞,開闢了粵語歌新天地。

許冠傑早年組過樂隊,許氏兄弟電影紅極一時,《最佳拍檔》至今仍保持香港的電影觀看人數紀錄。許冠傑1978年推出“買到要搶”的經典大碟

《半斤八兩》,標誌粵語流行歌市場正式形成。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他被譽為香港流行歌鼻祖,在許冠傑的影響下,大批歌手轉唱起粵語流行歌,一批新秀崛起,香港樂壇春天正在到來。

擁有銅喉鐵肺之稱林子祥是香港樂壇中頂級的歌手,他的歌曲在當時非常的有衝擊力和感染力,林子祥早年唱英文歌,後改唱粵語。《千枝針剌在心》、《在水中央》帶有明顯的古典小調味道,他創作的《愛到發燒》、《阿LAM日記》則走另一極端,完全西洋風格。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阿LAM的作品如《真的漢子》、《敢愛敢做》、《男兒當自強》則充分展示他超人的歌喉。在後來的譚、張爭霸的時代,林子祥仍牢牢把住他歌壇巨星地位,顯示不俗的實力。

真正的“前流行歌年代”的歌星當屬徐小鳳。在粵語歌流行之前,她已經是一位非常紅的歌星了。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七十年代末,順應潮流唱起《風的季節》、《風雨同路》等代表作。小鳳姐以其雍貴大方的形象在香港歌壇獨樹一格。92年舉行的告別演唱會,連開43場,創下香港樂壇的紀錄。

此後幾年,香港擁有許冠傑、羅文、溫拿、關正傑、林子祥、鄭少秋、汪明荃、徐小鳳、甄妮、葉麗儀、區瑞強、葉振棠、奚秀蘭、陳百強、鍾鎮濤、譚詠麟等著名的歌手與組合,整個歌壇呈現生機勃勃、群星爭輝的繁榮景象。

影視金曲留烙印,創作人及樂隊初顯露

而粵語流行曲在當時最為廣泛的傳播方式,便是影視劇主題曲。以演唱影視主題曲紅極一時的羅文,以柔軟、略帶戲曲唱腔的聲音,演繹《射鵰英雄傳》、《小李飛刀》、《錦繡前程》別有風味。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特別是《獅子山下》更譽為"香港市歌"。後來,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港時,向香港市民吟誦這份歌詞,號召港人發揚獅子山的精神,奮發圖強,使獅子山成為香港精神的象徵。

影視主題曲和插曲傳遍大街小巷,也給大批作曲、填詞人施展的機會,盧國沾、顧嘉輝、黎小田、黃霑成為最耀眼的音樂人。透過香港電視劇,中國內地開始接觸粵語歌曲,使粵語歌曲在全國廣為傳播。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鄭少秋在電視中扮演各種英雄和俠客。其歌曲代表作是《楚留香》、《倚天屠龍記》,他也是那時最具影響力的歌星之一。直到九十年代,他仍以《笑看風雲》、《歲月無情》等電視歌曲繼續他的長青地位。

汪明荃是當紅影星,代表作《京華春夢》、《萬水千山總是情》,同名主題曲也是汪明荃演唱。汪明荃在香港演藝界被尊稱為“阿姐”,資歷深厚。

關正傑的身份雖沒前兩位那麼顯赫,但他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歌手之一,是頒獎禮上的常客。後來離港,投身地產行業。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葉振棠最為國人熟悉的是《霍元甲》主題歌《萬里長城永不倒》的主唱者。相對於關正傑,他的歌手生涯要長得多,至今依是歌壇常青唱將。

當然、還有《上海灘》的神奇走紅的葉麗儀、《神鵰俠侶》的張德蘭、以及甄妮

除了“許氏風格”濃重的口語化歌曲和傳唱度極高的影視劇主題曲外,以區瑞強的作品為代表的民謠也在香港流行樂壇佔一席位。

區瑞強以獨特的田園氣息在樂壇獨樹一格,《陌上歸人》、《漁火閃閃》是其代表作。區瑞強雖未曾大紅大紫,但他是香港民謠運動重要推動者。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而談及早期的香港樂隊,特別要提溫拿樂隊。早在1968年,譚詠麟與陳友,彭健新,葉智強,陳百祥等組成Loosers樂隊,這是溫拿前身。之後譚詠麟前往新加坡讀書,陳百祥去中東做生意,樂隊成員分道揚鑣。

1973年,溫拿樂隊正式成立,成員包括譚詠麟、鍾鎮濤、彭健新、葉智強、陳友以及Andrew Oh(後因簽證問題退出),他們喇叭褲和齊肩發造型成為當時青年人效仿的對象。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1978年,溫拿樂隊解散,單飛成員也在各自領域小有所成:鍾鎮濤歌影兩棲;彭建新獨特的鄉村風格獲得一定地位;陳友在電影界頗有成就。特別是譚詠麟,不僅成為香港樂壇炙手可熱的歌手,還進軍臺灣電影界,收穫1981年金馬獎影帝的殊榮。

說到香港和臺灣,又怎能不提鄧麗君?此時的鄧麗君早已功成名就,不但紅遍兩岸三地,更飄紅日本、東南亞。本來不太紅的歌,經她翻唱後立刻爆紅,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奈何》、《在水一方》。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1980年,鄧麗君獲臺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成為首位獲該獎項的歌手 ,並開始世界各地的巡演。1981年,鄧麗君在香港出席“香港第五屆金唱片頒獎禮”,五張大碟同時獲得“白金唱片獎”,打破香港歷屆白金唱片紀錄。

而鄧麗君的多首經典作品,如《小城故事》等,更是臺灣民歌運動的代表作。

民歌運動推動原創,唱片公司“七國混戰”

臺灣作為早期國語文化中心,流行音樂分為國語和臺語(閩南語)兩大版塊。雖呈現發展勢頭,但翻唱之風依然盛行,歐美文化影響深刻。

1976年的冬,歸臺青年畫家李雙澤在一次演唱會上,向觀眾席投了一瓶可口可樂,並激憤喊出“唱自己的歌”。很多人以此作為臺灣民歌運動的開端。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此後民歌運動過程中,唱片公司起到舉足輕重作用,最為突出的就是新格和海山兩家公司。

1979年,新格唱片推出齊豫首張專輯《橄欖樹》。齊豫得天獨厚的嗓音表現出獨特的氣息。專輯製作人李泰祥亦是“獨樹異幟”,他與齊豫的合作創造出截然不同的曲風。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橄欖樹》被選定為電影《歡顏》主題曲,成為關注焦點,被譽為民歌時代無以論比的經典。

海山唱片在民歌運動的作用雖不如新格強大,但也起極為重要作用。最重要人物就是由他們一手捧紅的歌手蔡琴,早在專輯《出塞曲》推出前,她的作品 《恰似你的溫柔》就早已在樂壇上深植人心。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歌林為代表的小公司也紛紛致力於民歌手發掘。歌林捧紅鳳飛飛,芮河推出陳淑樺,寶麗金打造劉文正、黃仲昆、費玉清、併為樂壇留下《好好愛我》、《三月裡的小雨》、《南屏晚鐘》等作品。

民歌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他歌手此時亦紛紛推出多首優秀的作品。其中最紅的當屬歐陽菲菲的《熱情的沙漠》,鄧麗君的《小城故事》,以及侯德健創作、李建復演唱的《龍的傳人》。沒錯,這首《龍的傳人》的原曲,就是後來被王力宏重新改編翻唱的《龍的傳人》。

1980年,段鍾潭與段鍾沂兄弟的“滾石有聲出版社”在臺北成立,這是滾石唱片的前身。張艾嘉轉投滾石後,由當時初出茅廬的羅大佑擔任製作人,推出《童年》專輯。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這是羅大佑辭去醫生工作後,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1982年,羅大佑發行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打破當時流行的民歌曲風 ,帶領檯灣流行樂走向毫無前例的批判與省思風潮。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當年還未變成大叔的“小李”李宗盛,在中專肄業後,加入“木吉他”合唱團,在寶麗金髮行了一張《木吉他作品全集》。後來,樂團解散,期間在流行音樂界,他並無突出成就,直至1985年進入滾石任職,才開始爆發他的音樂天賦。

後來主打香港市場的葉倩文,事實上出生在臺灣,但移民返臺後決定將事業中心放在香港。與葉倩文相反,臺灣歌手蘇芮簽約香港UFO唱片出道,後來又轉籤臺灣飛碟。飛碟唱片是由從滾石出走的吳楚楚與彭國華成立,之所以取名叫飛碟,就是為了影射滾石——“地有滾石,天有飛碟”之意。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後來的飛碟,擁有王傑、小虎隊、林志穎、郭富城、張雨生、蘇芮、蔡幸娟、姜育恆、伊能靜、鄭智化、葉倩文、陶大偉等歌手。其中,陶大偉的音樂也深深影響著兒子陶緒忠,及後陶緒忠加入樂壇,成為大家熟悉的陶喆。

隨著唱片行業發展,飛碟最終被華納控股收購,變身臺灣華納。

CD載體取代卡帶,唱片業邁向新紀元

1981年,荷蘭飛利浦公司成功研發了CD鐳射光盤,日本新力公司則推出CD播放系統,共同締造音樂軟硬件的數字化。

他們讓華語樂壇熠熠生輝 至今也無法超越的經典|流行音樂40年顧

與此同時,載體革命讓錄音帶、LP唱盤受到致命衝擊。自此,唱片載體數字化的年代正式開啟,全球的唱片行業也因CD的普及而發展至巔峰。


流行音樂誕生至今已四十載,四十年來,華語樂壇的流行音樂帶給我們無數優秀的音樂作品,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近日,【流行音樂40年顧】專題將於【音樂無限】公眾號正式開始每週連載。此後亦將會有文章相關音樂人的個人延伸閱讀推送,各位樂迷切勿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