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魯迅,誰更偉大?

派大的太陽


把孔子和魯迅作比較,有一些相似之外,但有更多的本質不同。不論是形象的高度,還是影響的長度,都幾乎沒有可比性。




孔子和魯迅都是對中國人有重要影響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古、今影響最大的兩個人。重要的事實主要有:

一、孔子的思想和學說是中國歷史上20多個世紀中的主流乃至官方意識形態,更是中國古典教育的主要內容。魯迅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是中國社會尤其是文化和教育界最有影響的文人,有約20篇文章被用作課文,中外罕見,在政治、文藝、教育等領域佔有前無古人的地位。

二、孔子自漢平帝至清康熙皇帝,孔子共有十多個不同的封號,從公元一世紀之初最早的褒成宣尼公,到十七世紀的大成至聖文宣先師。魯迅在二十世紀的幾十年中,被尊為唯一的“先生”以及前無古人的五個“最”的“聖人”。



但孔子和魯迅有更多的不同,從作品、思想到影響,都具有天壤之別。

孔子是中國和世界都尊敬的文化偉人,在歷史影響、治國理念、教育思想等諸多方面都堪稱為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他的學說和思想在兩千多年曆史中是哺育中華兒女的甘泉,對亞洲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的影響。魯迅在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中國具有獨步一時的影響,由於特殊原因得到了史無前例的讚美,和德不配位的聲譽。如“思想家”、“民族魂”、中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等,要麼來自個別人的特殊理解,要麼來自非常時期的特殊背景。他有什麼影響廣泛的重要思想?有哪些偉大的行為代表著中華民族?基本屬於空穴來風,實在無從談起。

魯迅的“盛名”和“偉大”實際上大多來自一些人有目的的“創作”,或來自後世好事者的想象。例如:魯迅棄醫根本不是為了從文,其真實原因是由於成績不好,那個記不起他的藤野先生的課也不及格。他終止學醫於1906年,1911年寫成第一篇試作文言小說《懷舊》,二年後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他在棄醫12年後的1918年發表小說《狂人日記》,這根本不是中國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而是魯迅的第一篇所謂白話文小說,因為他的小說和雜文的語言大多比明清許多小說的語言都古怪難懂。至於魯迅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則純屬好事者的臆想。2008年11月29日,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在一個主題為“諾貝爾文學獎與華文文學”的主題講座上第一次公開闢謠,指瑞典學院從來沒有問過魯迅願不願拿獎而被魯迅回絕。瑞典學院從來沒有問過任何一個作家願意不願意接受該獎。



針對禮崩樂壞、分崩離析的春秋時期社會現實,孔子不僅周遊列國,以圖為國出力,救民於水火,還提出了許多影響至今的重要思想和觀點,如仁、禮、孝、中庸之道、君子人格等,對中華民族的人格養成、理想樹立、社會秩序的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中國出現一代代仁人志士的主要精神成因。在內憂外患的二十世紀初,魯迅在1918年前罕見有什麼救國存亡的文章或努力,在之後也沒有提出什麼重要的思想或影響廣泛的理論,最為人熟悉的是幾個文學人物,如頹唐潦倒的孔乙己,可悲可恨的阿Q,痴語癲狂的狂人,命途多舛的祥林嫂等。就是因為其短篇小說塑造了這些畸形人物,以及眾多雜文對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中國人的譏諷、謾罵和否定,則被譽為“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實在是非常難以理解。

需要清楚的是,在他塑造那幾個據說代表中國人的文學形象時,中國正處於幾千年來最低谷之時,國家處於弱窮之時,人民正在貧苦之際,外部列強欺凌,內部軍閥割據。此時的國人需要的是指路、引領、幫助,最不需要的就是諷刺、挖苦、醜化。並且這些人物形象不僅在20世紀初的中國,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的任何一個國度,都可以找到,但只能是為數極少的幾個奇葩或悲劇人物,根本沒有什麼代表性。至於說他們的象徵意義,則多得力於好事者的豐富想象。



孔子的偉大雖然開始於官方的認可和宣傳,但經受了二十多個世紀的歷史驗證。魯迅的聞名同樣起於官方的高度讚許和大力宣傳,不同的是他的作品尚沒有經受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把他與孔子相提並論,不應是今天的話題,至少是在幾個世紀以後的事,如果他那時仍然享有今天的盛譽。


無中生有hz


出這個問題的人不是傻子就是文盲。孔子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影響了亞洲許多國家,至今還影響著世界。孔子和魯迅猶如大海和一滴水。

我覺得魯迅和崔永元比還挺有可比性的。都出過幾本書,都為普通大眾吶喊過。不同的是崔在做慈善,魯迅只寫文字批判現實,沒做過慈善、捐錢、募捐什麼的,因為當時他也很窮。再一個不同就是魯迅結過3次婚,有個日本媳婦。崔的粉絲比魯迅多,但在時空上可能魯迅可能積攢的粉絲更多,但是不好統計。

另外,魯迅可能都沒李敖知名度高,李敖對國民黨及蔣介石罵得更狠、更露骨,甚至書被禁,人坐牢。這點魯迅是不及的,但是他們本質上是一類人。好用文字批判時政,好女人。


用戶4117569310576


孔子,那是世界文化名人。孔聖人那是才華橫溢,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私立大學校長兼教授。傳播合理的治國理念和人的需要和人格發展的問題。

孔子學院遍佈世界!

魯迅,就是個毛!

魯迅,這個周樹人很低端,學問不如周作人。

魯迅,是個孫子不如。雖然他學習醫學但是對醫學一竅不通!更不懂中國哲學和中醫學。在他的日記中,就能看看自己的大便而已。並且,和愛人夫妻生活用“濯足”來表示,意思是洗腳!

魯迅,頂多是一個嘴炮!

學術研究上不如周作人閒適風格和學術研究和翻譯的十分之一。

民國時期是個動盪時期,魯迅的認識瑕疵狹隘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王清任的《醫林改錯》一樣,雖然比不上現代解剖學,也是很大的進步!我們不能說我們童年的時候幼稚就把童年殺了!更沒有現在的人生了!

魯迅,是個嘴炮!對中國革命做出過一些貢獻而已!

孔聖人,開一代文化之先河,是中國文化和中國儒家文化思想的先驅創造者,走向了世界的舞臺。


小哥283680221


福垊簡單看了下大家的結論,不少人都是說魯迅比孔子偉大,還有些人說沒法比,貌似只有一人說孔子更偉大的。福垊的結論是魯迅不及孔子萬一!福垊以為大概不少人小時候是尖子生,故而容易出現“盡信書”的情況而對孔子誤解。我們先來看看真實的孔子。

孔子【前551(周靈王廿一)年9(八)月28(廿七)日-前479年4(二)月11(十一)日】排行老二,故字仲尼,山東濟寧曲阜人,祖籍河南商丘夏邑人,乃宋國國君微子弟弟微仲(第二代國君)的後代。福垊發現孔子跟墨子、莊子是一個祖先!

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說起孔子,大家都說他是為封建君主服務的,從他的理論到他的實踐都是如此。他嚴重脫離群眾,對民眾洗腦做統治者的順民。真是這樣的嗎?福垊認為,還真不是這樣的!不可否認,孔子的一些學說,有歧視民眾的成分,比如他認為學習農業沒用,這點兒就沒有“我堅決在農村幹它一百年”的栓保覺悟高,現實中栓保和銀環媽是夫婦。在福垊看來孔子不僅不是為統治者服務,反而還藐視統治者,還有革命性哦。

在郭沫若的《十批判書》中墨子借晏子止口說:“今孔丘深慮周謀以奉賊,勞思盡知以行邪,勸下亂上,教臣殺君,非賢人之行也;入人之國而與人之賊,非義之類也;知人不忠,趣之為亂,非仁之類也。”說孔子以正義的名義教唆亂臣賊子以下犯上,還舉出了子貢、子路輔助孔悝在衛國作亂。請看清是孔悝(kuī)不是孔鯉,孔悝是孔文子孔圉的兒子,孔鯉是孔子的兒子。陽虎(貨)先在魯國作亂後又在齊國作亂。晉國佛肸(xi)要作亂,孔子很想跟他一起幹。而且任俠也源自如家。

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福垊的理解就是君臣父子皆有標準和規範,君得有君樣(其他皆同),君沒有君樣(君不君),臣民就可以沒有臣民的樣子,自然君王就要倒黴了。君王的代言人韓非子怒氣衝衝地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可見孔子並不是為君王服務的,甚至說是為臣民服務的。然而,福垊是反對孔子那種潛在的暴力革命思想,孔子本來是商朝皇室後裔,他卻認同湯武革命,說那是順天應人,同時又極力推崇堯舜禹湯。至於孟子就更過分了,直接說殺紂王就是誅獨夫不是弒君,可見孟子將孔子的革命性完全發展,並非常強調“民為貴”。

福垊眼中的魯迅

魯迅不姓魯,其母姓魯,本名周樹人。福垊不太喜歡魯迅。

一、魯迅罵上級、罵同事、罵國民。尤其對於國民,他常常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態。其實罵也就罵了,關鍵他對國民有一種鄙夷心態,這真有點像憤青。而且他還要改造國民性,這對崇尚自由、多元的福垊而言,這種改造簡直就是把人當成工具。國民憑什麼要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二、魯迅有婚外師生戀。

三、當年沙俄侵佔東北,在日留學生組織拒俄義勇軍,而魯迅卻以家有老母,不參加拒俄運動。

魯迅PK孔子

魯迅罵人,而孔子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張和而不同、過猶不及、修齊治平。孔子講仁講要君子風度,而魯迅罵來罵去,與君子的標準相差很遠。大概受其爺爺影響太深的原因吧。

魯迅沒有什麼思想,而孔子的思想已經形成體系,經久不衰,為萬世師表。而魯迅的師生戀,師表上有些欠缺,魯迅只是一個文學家,而孔子卻是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這就是區別,這就是距離。而且孔子也沒什麼緋聞,就一個見南子的事,也算不上緋聞。

孔子影響人,魯迅改造人。影響人是通過教育實現,而改造人則往往具有統治者的心態,只要監獄的犯人才需要改造。

福垊總結:孔子本是對統治者抗爭對民眾同情,雖然多少有點支持革命,但基本還是勸惡揚善。不幸的被歷代統治者所利用,並加以適當的改造,但依然只是個皮,所謂名儒實法是也。而魯迅他對誰都不滿,只認為自己是對的,並且還同而不和。其改造國民性最容易被統治者所利用。孔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試圖去解決問題,而魯迅只是以罵人的方式提出問題,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區別。孔子的後人是衍聖公是祭祀官,魯迅的後人是普通人。


福垊


雖然二人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人物,但不可同日而語。

前者萬世師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後者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道滅集苦


從中華民族的教育理論來說,我還是推崇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在此理論之下演變而來的。再是孔子的禮義仁智信,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魯迅先生只是一個傳統作派,他誕生在黑暗的中國,所以,天生就有一種憤世嫉俗的風格,魯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的那個黑暗的中國,給予了莫大的抨擊,對勞動人民卻是愛憎分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凝淋的鮮血‘’。這似乎說明了他的做人標準,是剛正不阿的,這一切從《魯迅全集》中都可以讀到,他的作品使人充滿激情與鬥志,他的雜文是匕手投槍,直接扎向腐朽黑暗的勢力,是難得的教材,每一個寫稿人都似乎有魯迅的靈魂在裡面驅使做人不應該忘記魯迅當年的風格,寫出來的東西才有希望和力量!


6353902879


孔子弄個套給你鑽,目的是讓當皇帝更舒服;魯迅是告訴你脖子上有個套,你要拿下來。若論影響力,孔子更強,而且更多的統治者還在宣傳孔子,不過就是為了讓百姓心甘情願的進套。天下亂時,需要魯迅去解放人的奴性,天下太平,就不需要魯迅了


放下是境界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孔孟思想影響中華文化幾千年。魯迅先生的思想代表了中國新文化發展的方向,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悟空以為誰更偉大?


雲之端95590


把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和魯迅(1881年——1936年)兩位文化巨匠放在一起比較,確實挺有意思。他們都是為國家和民族,甚至整個人類做出偉大貢獻的人物。但是,兩人相差近2400多年,期間經歷了許多改朝換代,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以及價值觀念的重構。嚴格來說,他們之間沒有可比性。

如果非要比較他們誰更偉大,我們可以看看他們誰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最大。

當我們用當代眼光和現代思維來看待他們時,會發現,孔子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更大。根本原因是我們今天所奉行的道德標準、做人準則、價值觀念等,都以儒家思想為尺度,其核心是仁義禮智信,都是孔子當初制定出來的,這些尺度已經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其影響力和生命力十分旺盛。

儒家思想在先秦諸子百家裡誕生之初,其實非常普通。只因為儒家思想符合歷朝歷代統治者的利益,是國家機器統治人民的最好工具。所以,自秦漢之後,尤其經過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政策後,儒家思想很快從諸家思想中脫穎而出,變成了唯一的皇權思想意識形態。從此後,孔子被人們捧成了大聖人,地位高高在上。

儒家思想把“仁”作為最核心的觀念,無論是大到在治理國家、對外戰爭和外交等方面,還是小到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都要求人們懷有一顆仁慈、仁厚之心,要感化教育,以德服人。因為這個觀點是建立在“人之初性本善”基礎之上的,把每個人都看作是溫柔的獅子。

實質上,這種觀點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是愚弄人的片面之詞。這種觀點把人們教育成了綿羊,喪失了應有的血性。在對待強硬的對頭時,要忍,要逆來順受,在對待窮兇極惡的人,要寬容他,感化他,到最後,自己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而魯迅恰恰跟孔子相反。魯迅不是哲學家,卻勝似哲學家,對人性看得非常透徹。魯迅是特定年代下橫空出世的文化英雄。如果說孔子是站在“以集體利益為本”的立場來看待問題,那麼,魯迅總是站在“以人為本”的立場來剖析社會。

如果說孔子的言論象百靈鳥的歌唱,悅耳動聽,是唱讚歌的首選。那麼,魯迅的言論是刺耳的,他發出的聲音如孤雁哀鳴,尖銳凌厲,具有穿透耳膜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讓心靈久久無法平靜,道出了問題本質,是可以矯正人性陋習和社會弊病的良藥,雖然這個良藥非常苦澀,但能治病。

孔子雖然在全世界擁有極高聲望,世界各地也開辦有許多孔子學院,但孔子並不見得很偉大,在我眼裡,他沒有魯迅偉大。


鴻鵠迎罡


還真不好比,孔子和魯迅誰偉大要看誰說,孔子是為統治者服務的,權貴當然要說他偉大;魯迅是為勞動人民吶喊的,統治者當然討厭他、屏蔽他、封鎖他、通緝他。什麼階級說什麼話吧——一說階級又讓權貴資本震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