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

1940年5月28日,日本32架重型轟炸機群組成三角陣容對成都進行地毯式大轟炸,面對遮天蔽日龐大機群,中國一方只有一架戰鬥機孤零零升空迎戰,以毅然決然之勢對日軍機群進行俯衝。在之前五次與日軍慘烈空中格鬥中中國空軍已全軍盡沒,作戰飛機全部摧毀,日本轟炸機群早已得知中國空軍已全軍覆沒,肆無忌憚直逼成都,甚至專門配備了一架飛機載有兩名分別叫八木和小柳著名記者拍攝這次行動,以宣傳日軍威勢。這架孤零零升空的戰機是成都機場僅存的蘇制波利卡爾波夫伊15型教練機,僅配備兩挺機關槍。

“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

和配備六挺機關槍,載有七人的重型轟炸機體型根本不成正比,根本無力摧毀日本軍機。這架中方唯一的戰機以嫻熟的技術,擊穿日軍陣型,發現機槍無法摧毀日本戰機之後,誤以為脫離日本機群進行拍攝任務的載有記者的日軍飛機為指揮機。遂加足馬力,向敵機右側撞去,力求同歸於盡,日軍飛行員慌忙向右調整,兩架飛機形成相對靜止狀態,中國軍機從他面前一擦而過,而這一切都被飛機上的攝影機錄了下來,擦過去以後中國戰機又衝到日軍編隊,再次俯衝,而鏡頭的最後一幕,是中國軍機衝穿日本機群,向下飛去。

“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

這段珍貴的影像被旅日作家中國教授薩蘇偶然收集到,才將這段沒有記入中國空戰歷史的中日力量對比懸殊的空中戰鬥還原於天下,雙方力量對比1:32。後來薩蘇教授調查發現,那一天成都機場就起飛了一架飛機,駕駛這架飛機的是中國空軍中央航校姓李的中國教官,那次戰鬥得以倖存。當教授去他家調查的時候,遺憾的發現李教官已經去世,而他家人從沒聽說過這次空戰。於是家人查了他的日記,日記裡這一天只有一句話:"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

我突然體會到,他當時的那種心情,他不像有的人抱著那種我是空中戰士,我上去亮相我漂亮一下,不是以這種瀟灑的態度上去的。而是帶著我們無法想象的悲痛與傷感上去的。前面的五次空戰,他看著自己的學生一個個戰死,最後只剩下了他一個人,那是一種怎樣的悲涼!所以他最後在日記上寫了這句話,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他上去了就沒想著回來,他要報仇,他要去陪他那些學生,他要去拼命。

“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

這種人才是中國的脊樑,這句話我潸然淚下,以上就是小編個人的意見,如果您有什麼不同的意見的話,歡迎大家理性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