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程式設計師如何避免淪落出局?

老程序員如何避免淪落出局?

對於程序員來說,身處更新換代如此快速的技術領域,如何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並在職場中走得遠爬到高是個很重要的命題。

老程序員如何避免淪落出局?

作者|嶽京杭

農耕社會,妻子織布,丈夫種田,一個家庭,只需少許外部依賴,就能生存生活下去。

在社會生產高度專業化的今天,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活動,處處依賴外部協作網絡,同時每一個人類個體,又成為複雜網絡的一個節點。

對於一個成熟組織的打造,則是要弱化對任何一個節點的依賴,壞了,被替換了,都不影響組織的正常運轉。

而個體,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則要儘可能成為最重要的節點,職場中要想走得遠爬到高,筆者認為以下三點至關重要:

  • 儘早明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並持續精進;
  • 進入能發揮自身特長的團隊和公司;
  • 差異化競爭,佔領關鍵崗位。

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先說兩個身邊的故事。

筆者的研究生專業是通信工程,當時實驗室很大,我們那屆碩士招了70多號人,實驗室有很多老師,每個老師帶4-8個學生。

實驗室的大老闆在業內名氣不小,雖然幾次評選工程院院士失利,但是在申請國家重點項目方面還是很有實力的,我們這些學生就只是在實驗室做做項目。至於做什麼項目,學生通常沒有選擇權利,老師申請到什麼項目就做什麼項目。

老程序員如何避免淪落出局?

專心鑽研技術不聞窗外事的 A

對面宿舍有個同學A,他導師的資歷比較淺,手裡沒有專業(通信工程)相關的項目,就在外面拉了一些小的互聯網應用相關項目(2009-2012年),小打小鬧,A整個碩士期間就鼓搗這個小項目。

A讀研期間除了做實驗室項目,其他時間都宅在宿舍折騰自己發起的一個開源IM軟件,從來不參加各種學生活動。

他曾經跟筆者講過一個故事,至今記憶深刻,作為項目骨幹,導師讓他寫一個向上彙報的材料。

他的興趣在於寫程序,對寫材料這種文字工作毫無興趣,又不能不寫,寫好了,估計以後各種彙報材料都得由他寫,於是他就給導師提供一個很low的版本。之後導師再也沒有讓他寫過材料,另一個女生則在研究生期間寫了2年材料。

畢業季,他拿到了阿里巴巴的offer,程序員技術崗,就再也沒有出去面試了,繼續宅在宿舍鼓搗他的開源軟件。筆者曾問他為什麼不繼續出去面試,憑他的實力肯定能拿到更好的offer——那是2011年下半年,淘寶offer的競爭力遠不如百度給力。

他說這個offer崗位的工作內容跟他特長匹配。最終他去了阿里,後來轉到一個更加核心的部門,五年升到P8,幾年下來拿了不少股票,阿里待過的同學都知道,這個晉升速度非常不容易。

老程序員如何避免淪落出局?

技術合格情商較高的 B

另一個故事的主角B,是筆者曾經待過的某公司旁邊團隊的一位女同事,通過校園招聘入職。小組裡同一批次進來的還有另外4位男同學,他們5個都是程序員。4位男同學的技術水平明顯高於B,B屬於技術合格情商較高。

在一個男性居多的團隊,技術合格的女程序員,某種意義上就具備了性別優勢。除了小塊的開發工作,經理把組織團隊聚餐之類的雜活交給了B,B在這事上花了不少心思,不久幾乎每一位團隊成員都認識了她。然後經理又讓她輔助做一些彙報表格、PPT之類的前期工作,B都欣然接受。而這些工作,你讓其他直男程序員去做,多半是不樂意,也不一定能做好。

一年後晉升季,5位新人,只有4個名額,B晉升了。其他4位埋頭寫碼的開發主力程序員都抱怨不公平,論技術水平,他們都比B高。

兩年後,組織調整,團隊一部分人轉到了其他事業部,原來的經理離職,另一個資歷較淺的經理C成了主事經理,C也喜歡請B輔助做一些彙報表格、PPT之類的工作。

後來這個團隊爭取到公司的一個重要項目,沒多久B在技術線上又升了一級,三年連升3級,然後迅速轉到管理線,成了一名實習經理。B和C在業務上各管一塊。

因為C已經脫離技術多年,B剛由技術線轉過來,對團隊的技術棧和每位成員的技術特點都相對比較熟悉,所以技術老大也更喜歡跟B打交道,B代表團隊參加協作團隊的會議逐漸增多,向更高級別經理彙報的機會也多起來。

更重要的是,因業務發展,團隊由不到10人,擴展到了30多號人,大部分面試B都參加了,新進來的成員很大一部分都成了B的基本盤。B管理的業務越來越多,C逐漸邊緣化,也越來越受到上面領導的認可。

5年時間,B已經甩開跟他一起入職的程序員一大截,如果她死扣代碼,大概率不會比其他四位程序員發展更好。

老程序員如何避免淪落出局?

A 還是 B?

以上兩個故事,A很早確認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並投入了大量時間,持續精進,對其他無關事物則很少過問,然後找到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平臺。B在團隊中迅速認清形式,毫不猶豫轉變戰略,揚長避短,逐漸成為了團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這兩位是同齡人中筆者有過近距離接觸,大公司職場上升順利的。他們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

工作中遇到更多的是隨大流,並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要什麼,以及如何達成目標。隨大流上大學,隨大流選專業,隨大流上研究生,隨大流上班,並沒有多少差異化的主動選擇,結果往往比較平庸。

那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條路呢?

作者:嶽京杭,湖南人、北郵碩士。曾北漂8年,後跑路杭州,通信從業多年、後轉行互聯網,先後經歷三星電子、百度等公司,目前從事人工智能相關開發工作。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中產之路」,以技術人的角度,探討行業動態,職場見聞,轉行路徑,工資外收入,中產中年等實際話題。


  • 放棄高通的蘋果,真的“偷”了芯片機密給英特爾嗎?
  • Java 11 正式發佈!
  • 移動開發者如何更好地學習 React Native? | 技術頭條
  • 用 Python 分析《鬥破蒼穹》,分析其究竟是爛片無疑還是滄海遺珠?

徵稿啦

CSDN 公眾號秉持著「與千萬技術人共成長」理念,不僅以「極客頭條」、「暢言」欄目在第一時間以技術人的獨特視角描述技術人關心的行業焦點事件,更有「技術頭條」專欄,深度解讀行業內的熱門技術與場景應用,讓所有的開發者緊跟技術潮流,保持警醒的技術嗅覺,對行業趨勢、技術有更為全面的認知。

如果你有優質的文章,或是行業熱點事件、技術趨勢的真知灼見,或是深度的應用實踐、場景方案等的新見解,歡迎聯繫 CSDN 投稿,聯繫方式:微信(guorui_1118,請備註投稿+姓名+公司職位),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