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才是最純潔的關係

夜總會的姑娘認為男人都很花心

圖書館的阿姨覺得人人都愛讀書

我認為“可以把公司當成家”

曾經我很想去圖書館工作,因為我特羨慕那些圖書館的管理員,我以為他們有機會讀很多很多的書,後來我去圖書館時跟一位阿姨聊起來,她告訴我:那些都是你們主觀判斷自己想出來的,實際上我們每天都挺忙的。能把活幹好就不錯了,還讀書咧,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曾經,我想找一份很清閒的工作,比如某些公司的前臺,工資不用很高但是可以比較悠閒,這樣的話我可以讀很多很多的書,哪怕是跟這個行業跟這個工作相關的都好,那也是增長知識面的一種方法。後來,我一位在公司做前臺的朋友告訴我,她剛進公司的時候想法跟我一樣,所以她在前臺的桌子上擺了一大摞的書,有跟專業相關的,也有名著。想法怪好,實際上進入公司將近2年連一本書都沒有看完。不是忙碌的抽不出時間而是所有人在忙完工作的時候都在玩手機,所以她每天帶著充電器抱著手機,視力還下降了不少。

很多事情我們都是從自己的主觀上去做了判斷,而忽略了客觀存在的事實。

談錢才是最純潔的關係

2018年被不少負能量的事件充斥著,從年初的徐毓跳樓,到騰訊離職員工3次創業深受打擊跳樓,到某公司高管患癌被降薪20倍。

一條路,總是走的太艱難,一段景,總是美麗太短暫,一場愛,總是傷的太徹底。

從只知道淘寶到慢慢也認識了後起之秀京東。說實話我真的被劉強東實力圈粉了。京東第一次出現在我的視野是因為奶茶妹妹,那個時候覺得即使是大佬不論年齡,都喜歡漂亮年輕的妹子,後來奶茶妹妹也通過自身的努力證明自己不是一個花瓶。

但是這兩年劉強東的做法確實為公司圈粉無數,從那個快遞員救助落水者逝世開始,劉強東不僅拿出錢來補貼他們家更是承諾將逝者的孩子承擔學費到22歲。後來劉強東多次強調公司5年以上的老員工如若得了重症公司全額承擔醫藥費,公司不會讓員工掙了一輩的血汗錢全部奉獻給醫院。

這些事在一個企業的經營上來說是小事,但是員工的心也正是這些小事一點一點的聚集起來的,活該京東發展這樣迅速,活該劉強東粉絲越來越多。

每次看到京東類似的報道,我都主觀的認為,一個公司的員工如果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公司多少都會幫一把。前段時間我很久之前的一個同事母親得了癌症,整個公司給她募捐,雖然事不大,但是在這種最艱難的時刻員工看到的是公司這份心意。

反觀這兩天我們朋友圈刷屏的高管得癌症事件。這位員工在公司兢兢業業24載,但是公司知道他的病情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工資從2.5萬降到了1200元,而他每個月不僅拿不到錢還需要自己倒貼3000多給公司交保險。

從勞動仲裁的角度講這位先生沒有贏面,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你最低的生活標準,也沒有哪一條法文明確規定公司在員工重病期間不得降薪。畢竟相關法規只是一種底線保障,這次引爆大眾譴責的主要是老員工在絕對無助時,公司依然打著法律名義變相驅趕,觸及到了大眾的道德痛點。

談錢才是最純潔的關係

他不是一個孤島,他是無數職場人的縮影,這一起事件,也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提醒:指望公司談感情,是最毒的“情話”。職場有多無情,你就要有多清醒。

記得我有一個朋友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最難的是老闆】,他也跟我哭訴過,跟我說創業的過程是有多麼的舉步維艱,打工的人相對輕鬆。因為在這個公司做夠了可以去另外的公司,還有很多種機會嘗試,但創業者不同即使所有人都可以有放棄的念頭時,他也要苦苦咬牙支撐,因為他沒有退路。

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不好意思這句話不會出現在職場上,功勞是什麼,簡單的理解就是你給公司帶來的收益,那麼苦勞是什麼,努力了很久但是什麼收穫也沒有,那麼換句話說,這是方法問題還是什麼別的問題?不管是哪一環出現問題,簡言之就是你無能。

雖然事實有些血淋淋的,但這個觀點會有8成以上的老闆認同,職場本身就冷血的。如果你進入創業型的公司,面試的時候老闆可能會承諾的很好聽,我們這個行業是朝陽行業,未來前景廣闊,你好好幹我是不會虧待你的,公司發展壯大之後我一定會給你相應的股份,巴拉巴拉的一頓畫餅。最後如果企業做大,老闆或許只能記得那些公司第一批的業績牛逼的老員工,那個時候他們是一起打天下,況且那些元老級的也有超牛的業績加身,所以人家有什麼好悲哀,只剩下你欲哭無淚罷了。

硅谷知名投資人裡德·霍夫曼認為員工與公司之間應該形成新的僱傭關係--------聯盟。

“我們是一個團隊,不是一個家庭”。聯盟,是互利互惠,是為了將彼此都推上新的巔峰。

你要在付出中,有所學,有所得,而不是為了感情與忠誠,錯過了自己應得的權益。

清楚彼此只是僱傭關係,就可以理性看待職場,清楚利益才是最終的歸宿點,談錢才是最純潔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