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否昏君 孔子也表懷疑

家喻戶曉的《封神演義》講述了一段在武王伐紂的歷史背景下,正邪鬥法,神妖混戰的神話故事,這一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書中的主要人物商紂王是人人恨之入骨的殘暴君王。他好酒荒淫,寵妲己,甚至建酒池肉林,奢靡腐化,殘忍暴虐,親奸佞遠賢臣等等,罪行罄竹難書。最終牧野之戰,將士們臨陣倒戈,失去民心軍心的暴君商紂王被武王所打敗,一把火將自己燒死在宮殿之中。

此人是否昏君 孔子也表懷疑

然而,歷史上的商紂王和傳說充滿了矛盾。《史記·殷記》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膂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已之下……”由此可見,商紂王是個有文武才能的人,不僅才思敏捷,勇力過人,而且還頗有辯才。

一些史書也說,紂王帝辛對東夷用兵,費了很大的力量,打退了東夷的擴張,俘虜了‘億兆夷人’作為自己的軍隊,紂對東夷的經營,使以後中原文化逐漸發展到了東南,對我國曆史有一定貢獻。這些可以看出紂王不是隻知吃喝玩樂的無能之輩,紂徵東夷,使商的疆域擴張到東南,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了開發,中原先進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讓當地人民利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了生產。

此人是否昏君 孔子也表懷疑

孔子認為“桀紂之惡不致如是”,班彪的伯父班生也說,“安有據婦人而臨朝”?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對商紂王是否確實殘暴提出過質疑。在他看來這是有心之人故意將罪行加諸紂王頭上。近代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在考察這一問題的時候,發現商紂王的罪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也就是說這些罪行是後人編造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都大打折扣。

那麼,為什麼要刻意醜化商紂王?懷疑論者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他的政敵別有用心的宣傳。如奢靡腐化、殘暴荒淫、鎮壓反叛、剪除異己,等等,這些是很多帝王的共性,並非是紂王獨有。但是這些劣行表現在商紂王身上卻是如此駭人聽聞、令人髮指。二是將罪惡的源頭引到女人身上。妲己本是紂王剿滅部落的戰利品,也是帝王的玩物,但後世卻認為是他導致商朝滅亡。三是為了抹殺紂王的歷史功績,這在上文中已經給予闡述。歷史上真實的紂王究竟是什麼樣的,這些在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論,還有待後世之人進一步研究發現。

此人是否昏君 孔子也表懷疑

至於妲己應是因紂王而被汙名化,亡國之君必須有滅亡的理由,除了說帝辛的不堪外,還應有外推動力,美女導致荒淫是極好理由,比如妹喜魅惑夏桀使夏王朝滅亡,後來的楊貴妃促成安史之亂,都是同一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