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集中清理整頓「大、洋、怪、重」地名

濟南:集中清理整頓“大、洋、怪、重”地名

濟南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少地名蘊藏獨特的文化內涵,也寄託著濟南人的鄉愁。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能夠保護好老地名?在新區命名時,又該如何起出符合濟南氣質的名字?日前,濟南市政協第九專題“商量”便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濟南:集中清理整頓“大、洋、怪、重”地名

300多個老地名

已在這座城市消失

隨著城市的發展,濟南不少蘊藏著歷史文化的地名卻消失了。“我與有關資料對照統計了一下發現,我們市區原有的老地名,到目前為止已經消失了300多個。”市民代表徐宗亮說。在他看來,一些有條件的老地名完全可以恢復起來。

對此,濟南市政協委員朱希才有自己的看法,“我感覺有些老地名雖然它的準確位置不在了,完全可以把它移植到新地方。”朱希才表示,在這方面濟南有很多現成的例子,“比如正覺寺消失了,我們可以把它移植到正覺寺小區,這樣效果也很好。像寬厚裡街區,很多老地名很有濟南的味道,你像勺子頭、耳朵眼、獨門巷、洪字廒街,這些名字完全可以把它移植下去,通過移植,把老濟南的傳說、生活,再一次展現給大家。”


濟南:集中清理整頓“大、洋、怪、重”地名


已經消失的老街巷地名是否應該恢復?山東省地名研究所副主任郭曉琳認為,這需要有規劃和標準。“我認為應該是給一些消失的老地名建立紀念標識。比如說在街角綠地多建一些地名文化口袋公園,建一些文化牆,或者在地名標誌物上設二維碼,行人手機一掃,地名的來歷、沿革、含義、文化內涵一目瞭然。”

濟南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副處長劉琦表示,對於人們關心的老地名保護問題,濟南也在積極嘗試移植和復活。2016年,濟南順應廣大市民的要求,復活了皇華館街、北察院街、鳳凰嘴街等8個老街名。此外,濟南還對部分具有文化遺產價值的老街區掛牌立碑,像已消失的五三街、東流水街的舊址,都設立了文化石。

濟南:集中清理整頓“大、洋、怪、重”地名


再起怪地名

可能受處罰

老地名消失讓人可惜,新地名“大、洋、怪、重”也影響了濟南形象。

“大,就是誇大,動不動就是什麼城、什麼府、什麼環宇、世紀。”朱希才說,還有一些命名時崇洋媚外,像巴黎、萊茵、牛頓、瓦特等等。另外有一些名字,如老虎山隧道、老虎洞山隧道,很容易搞混。

“命名大、洋、怪、重”也是目前地名主管部門集中清理整頓的重點。劉琦說,截至目前,濟南全市共清理不規範地名363處,對其中不具備命名條件的65處責令停止使用或更名。

劉琦還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濟南市地名管理辦法》的修訂,增加對不適用地名處罰的條款,為濟南的老地名保護工作提供法律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