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山海灣六期候鳥自行車隊今天走進了挹婁文化風情園,挹婁位於友誼縣境內,位置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縣境內距市區64千米,景區面積10公頃,是一個集挹婁文化傳播、學術研究、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等系列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場所。主要景區包括木爾哈勒罕王雕塑,七星祭壇異地復原,七星故事、群落爭雄等浮雕或群雕等,設有挹婁捕魚、製陶、紡線、圍獵等互動內容。

攝影:浪裡白條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挹婁(yì lóu)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來源於肅慎。系繼肅慎稱號後使用的第二個族稱,前後約有600餘年(漢至晉)。公元5世紀後,改號勿吉。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挹婁有漁獵業、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山林中的野獸和江河湖泊中的魚類,是食物的主要來源。狩獵用的工具還是以弓箭為主,“弓長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長尺八寸,青石為鏃”。不過,與肅慎時比較,“石弩”已有很大改進和發展,這不僅反映在使用的箭“簇皆施毒”,中者即死,而且在距今1700年左右的寧安縣東康遺址中,發現了仿金屬工具製造的圓鋌雙翼石簇,還出土了三稜形骨簇。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挹婁當時的社會經濟還是一種原始生產形態,雖然農業有一定的發展,但主要生產工具還是石器,這說明還是一種比較落後的經濟形態。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考古工作者在一直被人們視為“亙古荒原”的三江平原腹地,陸續發現了遠古時期的城池、村落。隨著踏查範圍的不斷擴大,考古工作者在雙鴨山市區域內竟發現了成百上千處古遺址。經考古專家學者認定和對出土文物進行的年代檢測,確定這些古遺址為漢魏時期挹婁人的文化遺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於七星河流域的友誼縣鳳林古城和寶清縣炮臺山古城。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
探秘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挹婁挹婁文化風情園地理位置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縣境內距市區64千米佔地面積景區面積10公頃 全年開放,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景區。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