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范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人們有多焦慮,雲南就有多稀缺。

“停留”與“出走”是寫在我們基因裡的兩種生命編碼。我們的祖先離開非洲,不停地尋找人間樂土, 滿意了便留下,不爽了繼續走。我們走過了多少地方, 便有多少個“應許之地”。現在,很多地方已經乏善可陳,而另一些地方則仍舊令人魂牽夢繞。

雲南,就是那個依舊讓人想念的“應許之地”。在這個全球化不斷演進的時代,雲南還頑強地保持著不同。那是四季適宜的溫度、好吃的食物, 是隨心所欲的一段時光,是板塊碰撞與大地褶皺賦予的一切美好。是啊,上帝愛雲南。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實景圖

雲南就像一個小孔成像的透鏡,她幾乎是把現實中習以為常的狀態倒了過來。也唯有倒過來,才能呈現她的獨特價值。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也許最恰當的就是“快”。一個站在風口上的創業者, 經過兩三年打拼,就可以上市敲鐘,實現財富暴漲;一個冉冉升起的城市,經過三五年發展,就可以改頭換面,煥然一新;乃至一條道路,用不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可能完全換了一個模樣,變得陌生起來。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快速發展與變化的中國,稱得上是 21 世紀初期最耀眼的符號。世界各地的冒險家們齊聚這裡,人人心潮澎湃,滿懷期許地踏上這片淘金樂園。我們崇尚成功,力爭上游,“快”成了唯一的標準。但是,由此帶來的迷惘與焦慮,也正在困擾著快速崛起的都市中產階層。

在“快”的時代,無趣與無意義正在成為我們最大的敵人。吃飯是為了“打卡”,旅行是為了“打卡”,跑步要“打卡”,早起也要“打卡”。什麼才是發自內心的願望?焦慮不僅來自現實的 KPI(關鍵業績指標),也源自無處不在的鄙視鏈:業界精英、高端人士、旅行達人、美好生活家、文藝小咖、情感博主都在你的朋友圈裡。別人的公司上市了,別人家的孩子鋼琴考過了10級,別人天天美食但一點都沒胖……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還有無窮無盡瑣碎的困擾。有了即時通信工具後,工作成為 24 小時的事情,回到家依然被各種事務裹挾著。當效率至上的文明發展到極致,碎片化的移動互聯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自我世界就被步步擠壓。每個人都在時刻追求“自我提升”,都在不停地比較,生怕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

可是,這種矇眼狂奔所帶來的眩暈感真的會讓人感到幸福嗎?村上春樹曾說:“為了生活零售時間和生命,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中國衛生部一共進行過三次大樣本的精神障礙流行病調查,最近的一次調查結果剛剛在今年 4 月發佈。之前兩次調查得出的心境障礙患病率的數據都不過萬分之幾,但這一次的調查結果卻是 4.06%。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按照中國13.8億人口換算,這個數字相當於5600萬人。主持這次調查的中國殘聯副主席黃悅勤教授認為:“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方式改變,違反人類固有的生物節律飲食和睡眠,導致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最終造成情緒障礙的惡果。”這恐怕是對我們當前生存狀況的一個重要解釋。

追求物質和追求幸福是兩回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經濟學家提出“幸福悖論”:在經歷了短暫的由於收入增加導致的幸福以後,人們的幸福感又會逐漸恢復到接近於原來的水平。比我們更早進入消費社會的美國,已經經歷了這個階段。1946年,美國是全球前四大經濟強國中最快樂的國家,30年後它排在第8名,1986年,它排到了第10。到了上世紀90年代,默克家族基金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失控,三分之二的人希望生活回到平衡狀態;一半的人希望自己的生活能簡單化。從那時起,追求簡單自在的生活開始成為趨勢和潮流:慢性壓力讓身心俱疲,簡單生活拯救了自己。按照需求增減衣物,而不是買買買;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為了績效奔命。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生而為人,自然要面對許多艱難的問題——病痛、焦慮、懦弱、疏離、愛與被愛。今天,我們的世界和以前不同了,更加龐大、激烈、浮躁、虛榮,也更容易讓人恐懼和迷失。在這樣的世界裡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並不容易。這時候,我們便發現雲南的可貴。

簡單地說,她呈現了“時代精神”的背面:

不以“快”為目的,不浮躁、不焦慮;遵循內心的指引,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貼上任何標籤 ;不偽裝“體面”,欣賞生命中所有真實;不需要時刻情緒穩定,得意忘形反而更加自然; 不屑於精緻的利己主義,而是兼濟天下的快意人生。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這種價值觀,我們稱之為“雲南範兒”——它是日常生活中的自足、自由與自在。在這種狀態下,我們以獨立的姿態面對世界,在不斷的成長中完善自己;不退縮,不逃避,為自己人生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做出決定,並承擔責任;直面自己的內心,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盡力去呈現生命中最本真的部分。

對個人而言,這不僅是一種生理上的,更是心理的、情感的、社會的、文化的成熟度。那是生命應該有的樣子。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實景圖


為了展現什麼是雲南範兒,我們採訪了四組與雲南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人:火燒雲餐廳的創始人黃靜浩,憑著一身倔強勁兒,把地道的雲南美食帶進了“北上廣”,勇敢地生活,便是她此生的意義。崇尚自由的楊一玻夫婦,一邊在北京、上海打理著自己的公司,一邊將雲南的天然蜂蜜賣到了歐洲人的餐桌上,快意的生活不需要標籤。雲南姑娘卡生,雖然早早地就離開家鄉四處行走,但云南生活是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為了安放鄉愁,她在北京的衚衕裡打造了一個隱秘的雲南小院兒。藝術家潘德海和妻子董雪每次從北京的名利場回到安靜的邊城,都會變得舒展起來,進入最佳的創作狀態。

他們倔強、自由、包容,內心充盈,甚至有些天真,他們共同塑造了這片富庶土地上生機勃勃的創造力。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實景圖

對奔波中的人們來說,雲南是一個心靈港灣。我們有多焦慮,她就有多稀缺。在這裡,不需要時刻盯著微博和朋友圈點贊表態,不需要在家長群裡互相攀比陡增煩惱,不需要背棄內心只是為了績效和掙錢疲於奔命。不如放鬆下來,喘一口氣,像雲南人一樣,且歌且行,讓生命自由舒展。

當我們覺得想要離開、停留或者繼續前進的時候,我們發現,還好有云南。

雲南範兒,生命應該有的樣子丨三聯雲南特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