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外出遊玩時的旅行衛生比今天還講究

古人在外出遊玩時的旅行衛生比今天還講究

中國古代醫學對旅行保健非常重視,一些做法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參考價值。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裡既強調旅行中應帶必備藥,又要求攜帶急症治療的參考書,提出:"凡人居家及遠行,隨身常有熟艾一升……此等常不可缺少,及一兩卷《百一備急藥方》,並帶避毒蛇、蜂蠍毒藥隨身也。"

李時珍特別讚賞生薑和大蒜在旅行中的防病、抗病作用,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凡早行山行,宜含(生薑)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

古人在外出遊玩時的旅行衛生比今天還講究

為提醒旅行者預防"水土不服"和其他應注意之點,清代養生學家石成金在所撰《長生秘訣》中寫有"行旅調攝"專節,對旅途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作了更為詳細的記述。例如:"凡出外旅行,到他鄉別處,先買豆腐青菜吃過,則無不服水土洩瀉之病。"又如,為了儘可能使身體抵抗力在旅途中不被削弱,"凡出處,清晨須吃飽飯食,不可空心行路,免致感冒風邪。若是舟旅,飲食早吃不便,可帶六味地黃丸,不論春夏秋冬,滾水服下三四錢,治事最妙。如無地黃丸,即單是熟地黃亦可。"旅行時,若"天久陰雨,或入客館,及久無人住之處,地土潮溼,或跋涉雨途,衣裳被褥潮嘓,俱用蒼朮燒煙燻之,以避黴嘓臭惡之氣。"若是"大凍寒月,或騎驢馬,或步雨雪之途,兩足凍冷麻木",到達住宿處後,"先用溫火烘熱,以手揉擦,令血脈回陽,再用熱湯洗之"。

古人在外出遊玩時的旅行衛生比今天還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