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禹城,後有德州?是的!

德州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鬲國。據《德州鄉土志》記載:“堯舜時期,夏封有鬲氏國,此鬲國之始。 ”國都大體位於禹城,隸屬九州中的兗州。...................................................

先有禹城,後有德州?是的!

先有禹城,後有德州?是的!

見證大禹治水的具丘山

鬲國是上古時期一個非常著名的方國,鬲國人是大禹治水的積極響應者、主力軍。在參與大禹治水的同時,他們治理了內河,此河為當時的交通樞紐,也成為捕魚、澆灌排澇的重要渠道。《書疏》記載:“李巡曰,治水狹小,可鬲以為津也。 ”因此得名鬲津河。

《左傳·襄公四年》還特別說明:“靡自有鬲氏。 ”鬲津河是禹疏九河之一。徐福即由此河乘船入海東渡日本。

至唐宋時,黃河奪鬲津古河入海,一度成為宋遼、宋金之邊界。後黃河南移,奪淮入海,此河遂逐漸湮沒,明清稱老黃河,建國初期叫四女寺減河,現在叫漳衛新河。

先有禹城,後有德州?是的!

德州市博物館鎮館之寶,西周青玉鳥紋刀

大禹治水,成功平息水患,鬲國人積極開展了興農、紡織、製造、漁獵、牧養等生產,發展成為一個先進的民族。在少康復國、商湯滅夏過程中,他們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就產生在這期間。

先有禹城,後有德州?是的!

商代灰陶鬲

秦統一後廢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立鬲城為縣,大體範圍為鬲津河以東、漯河以西,這是鬲縣的開始。西漢時候,韓信伐齊,定濟北,取鬲城,說的就是這裡。三國時候,曹操追殺袁紹之子袁譚,為防備青州援兵,在鬲縣的東北方向建設了臨齊城,也就是目前的陵城區邊臨鎮。北魏時期,鬲縣四面受敵,於是遷治到這裡,這是鬲縣設立以來的第一次遷移。

鬲縣退出歷史舞臺是在586年,乾隆德州志記載:“隋開皇六年,廢鬲縣,立繹幕縣。 ”至此,從堯舜時期一路走來的有鬲氏國,用了大約2656年,完成了其歷史使命,為德州的誕生做好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