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與各民族是大家庭與家庭成員的關係

在新疆阿勒泰地區,一處小小的土坯房旁邊的院子裡,擺著一口大鍋。街坊鄰居辦喜事時都來借這口鍋,圖個吉利。原來,這口不尋常的鍋叫“團結鍋”,是新疆阿尼帕媽媽給她的20個來自6個民族的孩子煮飯用的,也“煮”出了民族團結的一段佳話。阿尼帕媽媽生養了9個孩子,又收養了不同民族的11個孩子。她最不喜歡聽別人問哪個孩子屬於哪個民族,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我們這個大家不分民族”。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正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縮影。

1988年,我國著名學者費孝通提出了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格局的論斷,得到廣泛認同。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係,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係,各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裡不同成員的關係。強調各個民族是多元,中華民族是一體,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總書記的這些論斷,是對五千年中國歷史的精闢概括,也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指明瞭方向。

我國各民族匯聚為一個大家庭,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自然結果。縱覽民族發展歷史,各個民族起於多元,源於本土,互相吸收,有存有亡。距今四五千年以前,中華大地上就已形成了華夏、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五大民族集團。這5個民族集團都源自中國本土,在一定區域內逐漸發展起來。隨著各民族間不斷進行遷徙、散居、通婚等各種形式的交流,血緣逐漸融合,從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多數民族都是融合了多種民族成分而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單元。比如,回族主要是唐宋以後由來自西亞和中亞的穆斯林與中國的漢族等民族相融合而形成的。漫漫歷史長河中,也有些民族因為戰亂、環境惡化等原因,併入了其他民族,或組成新的民族。

在中華民族這個統一的大家庭中,把我國各民族密切維繫在一起的紐帶主要有6個。

一是地理上相對封閉。中國的東西南北周邊地帶分別是山林、大海、高山、戈壁、草原,這種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促進了區域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密切交往。

二是分佈上交錯散居。經過長期發展,各民族交往範圍不斷擴大,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的獨特分佈格局,特別是許多民族在同一地域內交錯散居,密不可分。比如我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的雲南省,39萬平方公里地域內生活著漢族、彝族、白族、哈尼族等26個民族。

三是政治上團結統一。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一。國家長期統一,密切了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種力量反過來又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四是經濟上相互依存。

各民族因生活地域、生產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在經濟上產生了很強的互補性,形成了十分頻繁的經貿交流。最有名的是“茶馬互市”和“馬絹交易”,大家交換馬匹、茶葉、織物,各取所需。這種經濟上的客觀聯繫也為各民族關係日益緊密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是文化上兼收幷蓄。幾千年來,中原文化向周邊輻射、傳遞,漢字的廣泛使用,對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產生了重大促進作用。各民族的文化也不斷傳入中原,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許多事物,例如用的桌椅、旗袍,吃的黃瓜、火鍋,都與少數民族的貢獻密不可分。

六是情感上相互親近。各民族在密切交往交流的過程中結下了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誼。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對南中少數民族推心撫慰、唐代文成公主入藏結姻,都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拉近了各民族之間的感情,譜寫了民族團結的歷史佳話。正是這種相互親近的感情,更好地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統一。

中華民族大家庭歷經戰火洗禮與時光打磨,6個紐帶日益牢固。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和亡國滅種的危機把我國各民族的命運空前緊密地連在一起。

血與火的共同抗爭讓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族經過28年浴血奮鬥,推翻了內外敵人,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空前團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民族攜手走過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基礎日益深厚、紐帶愈發牢固。

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民族是一家。民族團結的花兒最鮮豔,民族團結的果實最甜蜜,民族團結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團結的祖國最強盛。在前進的道路上,任何艱難險阻,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能動搖眾志成城的中華兒女建設強大祖國的堅定信念,都不能阻擋緊密團結的各族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堅定步伐!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必將越來越燦爛!

(來源: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主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創新觀點面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