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生存壓迫將一去不復返

喜:生存壓迫將一去不復返



王建平:《不存在的三重壓迫》

生存的三重壓迫全是人精神意識自造的困擾,人的盲目智慧使人一不小心掉進了邏輯的陷阱裡。這是人獲得自由解放之前付出的代價,這是人為生存的跨越鋪墊的階梯,這是獲得作用力之前的反作用力,人的精神智慧進化到了質變的時刻,人類必須改換生存姿態了。

第一,生命觀念的誤解。人的認識對自身生命的誤解至深,人只是眾多生命體之一,不是物質造就生命,也不是生命造就物質,世界不僅是生命與物質的組成,世界是生命、感知、物質三要素同時存在的體現。生命是三要素之一,是感知與物質的通道和結合體,是介於絕對抽象的感知和絕對具象的物質之間的過渡體和結合體,是感知的載體和感知力的發動機。對於事物的存在,感知運動是第一性,生命與物質存在是第二性。人是生命中最高級的感知體,人獨有的精神感知使人獲得更廣闊更深入的感知世界,人在感知存在循環中完成最高級別的感知任務,人是世界高級存在的關鍵環節。所以,人的生命是構成感知世界存在的重要因素,但卻不是感知事物存在的最終目的,人的生命和物質都服務於感知,感知才是存在的第一性和最終目的。人是感知信息的接收終端,生命是維持感知運轉的條件,以感知為本是人行為的宗旨,生命過程服從於感知。生命的此在服務於感知的同在,個人的生命運動構成共同的感知,所以,生命是感知的動力,人亦是感知存在的受益者。生命服務於人的感知,生命不是人的全部,生命只是人感知的條件和寶貴資源,這就是人與生命的本質關係,這樣的生命意義還會是人的壓迫嗎?

第二,物質觀念的誤解。物質並非是獨立的存在體,物質與生命都是感知的載體,生命通過感知連結物質構成存在,生命是感知體,物質是被感知體,二者都是感知的產物。物質不但是生命感知的對象,也是生命感知運動的材料。物質的屬性就是為生命感知呈現的,除此,物質沒有別的存在目的。實際上,感知讓生命與物質成為一體,生命體是物質,物質體也是物質,生命與物質都運動著感知,生命與物質組成感知運動的循環往復,這就是事物的存在。生命與物質不是對立的或依附的關係,他們是存在的一體,是感知與被感知的轉換關係,由於感知方向的改變,生命體可變成物質,物質可變成生命體。物質對於生命的意義是感知,生命對於物質的意義也是感知,剔除了人為附加給物質的含義,生命與物質本質相通,物質就是生命的物質,生命就是物質的生命,物質的意義對生命不構成任何壓迫。

第三,生存意義的誤解。人為生命而存在,這完全誤解了生命和存在的本質。生命為生存而生存,這墜入了邏輯因果的死循環,其結果就是存在的無意義。這是動物生存本能表象導致的認識障礙,是表象與本質背離的認知結果。存在的意義不在存在本身,存在的意義在感知。生命與物質本來並不存在,是感知使得他們存在,生命、感知、物質互相依賴共同存在,這個彼此關係產生相對意義。意義產生於目的,感知存在的目的賦予生命與物質以意義。人生存的意義就在於此:為了感知存在,為了存在的感知。生命的目的是實現人的意義,人在感知意義的引領下必然有自由的生命和愉悅感知的人生。人揹負著感知存在的使命,人的生存具有無比神聖的意義。

生存的三重壓迫是人認識的誤區,感知理念解釋了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