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2018年是P2P發展的第十二年頭,也是P2P行業的生死大年。已經開展兩年有餘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被繼續延後1-2年,原定於6月30日完成的P2P備案落空。網貸行業自6月中旬以來經歷了腥風血雨的洗禮,幾百家平臺瞬間消亡,頭部平臺惶恐不安。8月13日銀保監會主導的全國性網貸合規檢查細則已經下發,預計於2018年年底完成合規檢查,P2P備案再次讓人看到曙光,市場信心得到快速提升。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自2006年誕生以來,服務小微和個人弱勢群體的P2P很長時間沒有得到監管的充分重視,一直到2013年下半年政府及監管有關機構組織調研,P2P才正式以金融創新者的形象進入監管的視野,開始了合規發展的里程。而在e租寶之後,P2P行業被汙名化,大量機構去P2P化,行業一度哀鴻遍野。直至2017年上半年P2P整改備案之風颳起,大量機構迴歸P2P。

好不容易挺過剛剛平息的P2P暴雷潮,存量P2P是否能夠通過合規檢查,順利領到準生證,從此乘上金融持牌經營的大船揚帆起航呢?

一、2006-2013年:從理想到現實的摸索

在這段時期,監管有短期關注過P2P,但卻是出於防範風險。2011年8月25日,原銀監會印發了《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稱人人貸(P2P)信貸服務中介公司存在大量潛在風險,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採取有效措施,防範民間借貸風險向銀行體系蔓延。P2P以壞孩子的形式第一次步入原銀監會的法眼,這種對P2P偏謹慎觀望的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後來銀監繫統的監管思路。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二、2013年-2015年:百花齊放的時期

2013年8月,人民銀行等十幾個有關部委聯合組成了成員豪華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到滬、杭兩地走訪調研,被調研單位包括多家P2P機構。這一聯合調研,使得網貸行業備受鼓舞。

現在來看,2013年-2015年是P2P行業真正大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黃金時期空前絕後。在2013年初之前,P2P平臺的數量屈指可數,市場為人所知的只有十餘家平臺,在此期間,P2P平臺的數量存量一度突破3000家。黃金期內,形成了行業的中堅力量,也由於大量的騙子和不具備經營能力的個體和機構的混入,導致行業後續進入了落寞期。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P2P市場在這一時期的繁榮體現在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等大量背書能力強的機構的加入。也正是在這個黃金時期,技術與金融才真正開啟深度融合。IT領先企業紛紛進軍P2P,小米投資積木盒子,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紛紛搭建P2P,聯想則通過孫、子公司構建了龐大的P2P群落,網貸行業真正颳起一場技術旋風。

P2P的林子大了,好鳥有不少,壞鳥自然也不會少。在沒有銀行存管甚至第三方託管都不存在的莽荒年代裡,一些騙子單純是看準了在P2P行業圈錢跑路的機會,另一些騙子則是一些過剩產能的企業主,試圖通過P2P平臺進行自融。這兩年的黃金時期也是P2P跑路頻頻的兩年。

三、2015-2016:從野蠻發展到規範發展

在2015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迎來了久違的牛市,P2P行業卻第一次遭遇行業性的流動性危機,持續火爆的股市分流了原本要投向P2P的大量資金。股災出現後,配資平臺又被視為股票市場高杆槓的元兇之一,為P2P的發展蒙上陰影。

2015年7月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首次為P2P行業正名,明確“個體網絡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屬於民間借貸範疇”,同時就個體網絡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達成部委間的一致意見。行業性質以及監管歸口的明確本身算是行業的一個重大利好,極大扭轉了P2P上半年的頹勢。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好景不長,同年11月份爆發的e租寶事件一下子開啟了行業的冰河期,建國以來波及人數和涉案資金最大的非法集資大案的帽子扣下,壓得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喘不過氣。而原銀監會於2015年12月公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監管政策嚴於市場預期。一時間,無論行業從業人士還是投資人對於行業的信心都有大幅下滑,在2016年2月大王理財為第一家主動清盤的平臺,P2P除了跑路終於有了良性退出的案例。一時間,退出P2P成為很多從業人員的選擇,僅2016年上半年市場共有247家P2P實現良性退出,平臺數量第一次出現下降。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於P2P民間借貸信息撮合服務平臺的定性給予了明確,就個人貸20萬、企業貸100萬授信額度的上限做出了規範,推動了這一時期存量P2P平臺的密集轉型,資產種類逐步聚焦,尤其是聚焦到個人消費信貸。早些年以千萬級企業貸項目見長的有利網、積木盒子等平臺,基本都轉型為個人貸平臺。和信貸這樣的房抵貸平臺也轉型得比較徹底,數據顯示,在2015年時,房抵貸業務佔比中高達98.1%,而在2016年和信貸計劃上市時,開始全力轉型消費信貸類資產,到2017財年末,抵押貸佔比下降到0.8%,此後徹底轉型消費信貸類資產。相比較而言,紅嶺創投這樣的大額標歷史包袱沉重的平臺則陷入存廢的尷尬處境。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也正是因為定位的明確以及監管規則的有章可循,2015年12月宜人貸於美國成功上市,成為紐交所上第一隻中國互聯網金融股,時隔兩年,2017年11月3日,和信貸成為國內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公司。目前已在美國上市的互金機構已經很多,有個現象值得關注,包括宜人貸、樂信、拍拍貸、趣店、和信貸、信而富等平臺基本都是個人貸平臺,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個人貸平臺的認可。

四、2016-:合規整改,生死選擇

2016年這一年,大量的P2P從業機構為了規避P2P的嚴格監管,紛紛試圖突圍,向第三方線下理財、互聯網資管、互聯網小貸、現金貸、助貸機構轉型,“去P2P化”蔚然成風。好在2017年3月各地金融辦開始下發P2P整改通知書,於2016年8月正式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辦理備案登記”終於有了實質性的舉動。與此同時,第三方線下理財、互聯網資管、互聯網小貸、現金貸、助貸等先後受到整頓,“突圍戰”淪為“陣地戰”,大量機構開始迴歸P2P,試圖通過備案登記解決合法身份問題。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2017年8月25日,原銀監會官網公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與2016年8月24日發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放在一起共同構成了P2P監管體系的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同年12月全國網貸整治辦下發了《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一時間P2P備案似乎指日可待。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1+3”監管框架的順利落地奠定了P2P網貸整改備案的路徑圖,行業的合規程度大幅度提高。存管銀行成為這一時期的重中之重。除了陸金所,有中國平安這個好爹,好歹能拉郎配安排個平安銀行做資金存管,其他平臺都或多或少遭遇過與商業銀行合作的艱辛往事。

2018年7月的雷潮陣陣帶來了從業人員和投資人的恐慌,關於這場雷潮的成因以及應對措施,陽光總在風雨後,行業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這個行業真的能夠證明自己能夠做到推進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府一定會鼓勵行業的健康發展。這場行業洗牌,在網貸史上,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洗牌只是將一些行業內的害群之馬及早清退,優秀合規平臺將會脫穎而出,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P2P磨劍十二載,有荊棘,有風雨,更有未來!

2018年是P2P的生死大年,合規檢查的出臺給網貸行業指出了一條活路,但也並非意味著備案能夠快速落地。從當下監管關注的重點看,如何“引導機構無風險退出”是最為頭疼的事情。“生”的問題以“死”的問題有效解決為前提,不解決退出平臺如何安詳死亡、不給社會添堵的問題,就無法給優質合規平臺補發準生證。今年8月15日,銀保監會召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開會,要求主動協助化解P2P的暴雷風險,問題的解決有了重大突破。

小零錢APP,相信藉助金融市場更多實力主體的力量,網貸行業的風險緩釋機制有望加速構建並完善,“生”問題的解決也將為時不遠,網貸行業發展的第二春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