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作爲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文|歷史有嚼勁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張湯在杜陵出生,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的東南部,算是京郊戶籍。他的父親任長安丞,於是張湯在父親的薰陶之下,從小就顯示出與眾多小孩不同的法官本色。

在那個年代,因為生產能力不發達,肉是十分稀奇的食物。張湯的的父親外出歸來後,發現家中的肉都沒了,而家裡只有張湯一人在守門,所以他就懷疑是自己的兒子偷吃了為數不多的肉,於是勃然大怒,拿出鞭子把兒子狠揍了一頓。張湯感覺冤的不得了,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出幕後真兇,終於,他發現了家中有一個老鼠洞,於是就把洞給掘開,然後果然發現了曾經丟失的肉。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老鼠胃口小,肉還剩下一些。隨後張湯就開始像玩“過家家”一樣立案審訊,最終將這隻偷肉的老鼠以盜竊罪進行處罰,施以磔刑。磔刑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刑罰,先割肉離骨,然後再割斷肢體,最後割斷咽喉,受刑之人極為痛苦,但是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後血液流進,氣息終竭而亡,從中也能看出張湯作為一個小孩子就這樣殘忍,雖然他是秉公辦事,但是他性格之中的狠厲可見一斑。

而且,張湯把對老鼠的審訊過程的文書寫得有模有樣,他的父親看到以後心裡頭很是驚奇,大喜過望,覺得自己的職位後繼有人。後來張湯果然子承父業,做了長安丞。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在天子腳下管制轄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為在帝都之中,皇王孫貴族實在是太扎堆兒,而且王孫貴族還經常仗勢欺人,所以說做長安城的屬吏,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一大票惹不起的人。但是張湯剛正不阿,儘管自己出身寒微,但是執法卻從不徇私,所以漢武帝對他很是賞識。後來皇后陳阿嬌因為嫉妒衛子夫受漢武帝寵愛,生下孩子,而自己卻無所出,就命令女巫楚服行巫蠱之事,建立神壇,祭祀詛咒。

紙裡包不住火,後來漢武帝得知有人敢詛咒自己心愛的女人後就勃然大怒,命令張湯負責查辦此案。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即便陳皇后是竇太后的親外孫女,是大長公主最疼愛的女兒,而且還是漢朝開國功臣堂邑侯陳嬰的後裔,在這重重身份之下,陳阿嬌還戴著風冠,多少人都因為畏懼陳皇后的勢力而不敢秉公執法。但是張湯卻是個直性子,管你什麼身份,事情是怎樣就是怎樣,最終查明瞭事情的始末,使得漢武帝廢除了陳皇后。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漢武帝雖然窮兵黷武,但是也偏愛有學問的人才,張湯在這個判案的時候又經常採用《尚書》、《春秋》之中的名言來寫立案報告,顯得才華橫溢,此舉再一次給他加分。張湯也素來狡黠,善於揣摩漢武帝的心意,對於疑難案件,先奏請漢武帝,漢武帝若是肯定自己的做法,就按照老大說的辦,然後以此來顯示漢武帝的英明,所以他的錯誤經常被漢武帝原諒。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後來他在處理淮南、衢山、江都的三王謀反案件之時,窮追猛打,揪出了不少皇親國戚,不留下一點情面,於是漢武帝對他更加欣賞,擢升張湯為御史大夫,統領百官

當時崤山以東發生了旱災,災民們不得不背井離鄉,遷徙到其他地方,以至於局勢有些混亂。官府需要開倉賑災,但是糧食卻不充足。張湯沒有錢,但是他有權,於是他就幫助漢武帝薅富商大賈的羊毛,最終使得國庫充實起來,儘管贏的手段並不光彩,但是,漢武帝對他的經濟能力卻很是認可。在張湯患病不能工作之時,漢武帝還親自屈尊前去探望。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匈奴人總是侵擾漢朝邊境,還厚著臉皮要和親,博士狄山援引孝惠帝、高皇后時的例子,認為和親是對漢朝有利的,但是此時的漢武帝一心想要動用武力,讓侵擾漢朝多年的匈奴之禍被徹底根除,所以對於狄山的看法嗤之以鼻,於是就派他去長城守一個烽障。

一個多月以後,狄山的人頭就被兇猛的匈奴人給砍了下來,從此以後,朝中再也不敢有人說和親之事,而張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跟皇帝站在了統一戰線,認為也不應該和親,而是應該動用武力,所以漢武帝越發覺得:“知我者,張湯也。”所以張湯雖然是御史大夫,地位應該在丞相之下,但實際上的權力卻比丞相大的多,漢武帝有什麼事兒都跟他商量。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丞相府的長史朱買臣曾經比張湯地位高,但是在去拜見張湯的時候,張湯神情倨傲,對他很是不禮貌,而且張府的門客對朱買臣也不太恭敬。小心眼的朱買臣就懷恨在心。

後來,丞相莊青翟與張湯原本是要一同向皇帝上奏一件事,但是張湯卻臨陣脫逃遊,由丞相一人承擔了那件事的罪責,張湯這事確實做得太不地道,朱買臣就愈發鄙視張湯的為人,然後和自己的兩個好朋友王朝和邊通謀劃,想要置張湯於死地。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張湯在寒微之時曾與一些商人交好,後來漢武帝的經濟計劃不知怎麼回事被商人知道。商人就加倍屯積貨物,所以朱買臣他們就在此事上做了文章,上奏漢武帝說:“張湯一直與商人有交情,所以定然是張湯洩露了您的打算,使得奸商得以大賺一筆。”漢武帝知道以後十分的氣憤,就想要治張湯的罪,但是張湯並沒有做這樣的事,於是只好在家中服毒自殺,以死明志。

此人作為業務骨幹,一生都清廉簡樸,最後卻含冤自殺

張湯死後,漢武帝派人去抄家,發現他家裡的財產連五百金都不到,而且還都是皇上的賞賜以及自己的俸祿,根本就沒有什麼灰色收入。皇帝此時回過神來,明白了張湯並沒有與商人合謀,而是受奸人陷害,卻為時晚矣,張湯已經去了黃泉路上。因此為了幫隊友報仇,漢武帝就把朱買臣三人處以死罪,漢武帝為張湯的死感到惋惜,就晉升了張湯的兒子張安世的官職,來彌補自己心中的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