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爲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文|歷史有嚼勁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燕國在受昭王統治的時代,因為前任國王的昏庸,國家剛剛遭受戰亂,一切都百廢待興。燕昭王為了早日恢復國力,就主動降低自己的身份,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他建下黃金臺,各國的賢能之士聽聞以後,都紛紛前來投奔燕國國君。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樂毅就是其中的一位。樂毅是魏國名將樂羊子的後人,他繼承了家族的絕學,練得了一身好武藝,而且熟讀兵法,用兵自如。原本他在趙國,為趙武靈王效力,然而趙國出現政變,趙武靈王被困在沙丘行宮中,活活餓死,樂毅感覺趙國局勢混亂,不利於施展自己的抱負。

就在他深感鬱悶,擔心自己在有生之年沒有機會幹出一番事業,坐在小酒館中借酒消愁的時候,卻聽聞旁邊的人在說,燕昭王建了一座黃金臺,招賢納才。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自己還能有多少大好年華,好男兒志在四方,於是他下定決心,整理好包袱以後就辭別妻子、父母,踏上了前往燕國的路途。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燕王將他作為貴賓禮貌地接待了他,任命他為亞卿,他在這個位置上呆了很長時間。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樂毅知道自己的主要才能在於打仗方面,憑藉自己過硬的專業本領,可以成為一名良將,但是對於國家經濟管理,自己是一竅不通,而在朝政之中,與文官們勾心鬥角就更不是塊好料,所以他索性韜光養晦,因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而樂毅需要做的只是安靜的等待時機。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果然,在一些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燕國漸漸的恢復了國力。燕昭王就開始思考,如何報復齊國當年在燕國內亂之時趁火打劫之仇了。樂毅毛遂自薦,燕昭王知道他是名將樂羊子的後人,對他很是信任,就任命他為大將軍。

不過齊國在多年的苦心經營之下,已經十分強大,這一次的伐齊之旅,是利用合縱之策,燕國夥同其他幾個國家共同出戰。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打齊國,即便如此,五國聯軍加起來的士兵數量,依然不如齊國的駐防軍隊數量多。因為一般合縱的時候,如果不是主戰國,那麼這個國家知道自己所得到的戰利品和地域範圍就會比較少,相應地就不會出太大的力氣,所以五國聯軍裡,主要還是燕國的軍隊,燕昭王是更動員了全國的軍力來一雪多年前的奇恥大辱。

燕國已經動用了全國的軍隊,如果這場戰爭打敗了,樂毅心裡很清楚,這對燕國簡直就是滅頂之災,而自己就會辜負燕昭王對他的禮遇、栽培和期望,所以這場戰役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幸運的是,樂毅善於運用陣法,並且以此達到了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效果。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在取得最初的幾場大勝之後,樂毅摸清了齊國軍隊的實力,知道對方的領將不過是平庸之輩,一方面殺雞焉用宰牛刀,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其他國家在繼續佔太多便宜,享受太多戰果,於是就遣還了聯盟中其他各國的軍隊,而己則帶領燕軍長驅直入,直搗黃龍老巢,一直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

齊國的王孫貴族們,如同喪家之犬,連忙逃出都城,此刻的他們腸子都要悔青了,如果當初齊國沒有逼人太甚,趁火打劫,那麼,現在國家的心臟——都城臨淄,也就不會被人家攻克,而平日裡養尊處優的他們,也就不用荒餐露宿。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拿下臨淄後,樂毅是一個有見識的人,他不像其他平凡的武將一樣,一味的打、砸、搶,而是充分發揮了紳士風度,做了一個非常有禮貌的強盜,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小心翼翼的打包好,準備運回燕國去。

燕昭王聽說了如此豐碩的戰果,就親自去軍中犒勞將士,燕昭王想著現在的戰果也已經差不多了,心中的氣鬱也差不多散開了,就想讓樂毅退兵,然而樂毅為了報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他想要送燕昭王一份大禮,就對燕昭王說:“現在軍中的將士們都十分受到鼓舞,如果這個時候退兵,那麼就太過可惜,但是如果一鼓作氣,定能勢如破竹,甚至拿下整個齊國,將它劃入燕國的板塊。”燕昭王也不是平庸之輩,聞聽此言,想到能成就一番霸業,也十分心動,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於是就贊同了樂毅的做法。同時,燕昭王是一個有頭腦的人,懂得賞罰分明才能激勵士氣,於是燕昭王取昌盛國家之意,封樂毅為昌國君。

而樂毅在得到這個尊貴的稱號後,大受鼓舞,果然說到做到。他在齊國巡行作戰五年,居無定所,沒過多久就又要重新安營紮寨,但是有付出就有收穫,樂毅不僅運籌帷幄,而且親自上戰場殺敵,終於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這些城市都被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這兩座城池沒有收服。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燕國得到如此多的土地,正在前所未有的強盛起來,走在康莊大道上,周邊弱小的國家都紛紛表示臣服,並且向燕國朝貢。本來剩下的兩座城池,樂毅只要揮揮刀就可以拿下,但是樂毅也深知窮寇莫追,哀兵必勝的道理,同時,如果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收服這些齊國人的民心,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和保證燕國對這些城市的有效統治。

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政策,想要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他為國家攻下70多座城池,卻被君王猜忌,最終流落他鄉

但是就在樂毅想要緩緩圖之的時候,一直支持他的燕昭王,卻去天上做了客,他的兒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素來與樂毅有過節,而齊國的田單聽說了這個消息,就用了反間計,放出風聲,告訴燕惠王樂毅是對他不服氣所以才遲遲不攻打剩下的兩座城池。

燕惠王是個沒腦子的,相信了敵人的反間計,最終樂毅功敗垂成,逃往他國,而齊國死灰復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