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6天1店,已覆蓋1500萬人,盒馬狂奔背後:阿里的新零售之城

平均6天1店,已覆蓋1500萬人,盒馬狂奔背後:阿里的新零售之城

不可能的速度!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一天開出11家大店——被侯毅謙遜地稱為“也是打著手電筒往前走”的盒馬,這樣的速度當真是“狂奔”,至少放眼國內,沒有任何一家零售企業可以做到,強悍如大潤發或永輝,一年能開出20-30家大賣場,也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這個2年前突然冒出來的新物種,又一次出人意料地刷新了一個開店紀錄。

明天,北京、上海、杭州、蘇州、成都、深圳、西安、南京、武漢、廣州10個城市的盒馬新店將同時開業,盒馬的門店數量達到46家。值得關注的是,盒馬首次進入了西安、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實現了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六大板塊的中心城市佈局,“盒區房”覆蓋人口達1500萬。

作為CEO,侯毅說“不自豪就假了”,因為從這天起,“盒馬成了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公司,這也是第一張新零售的全國性城市網。”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盒馬首次單日開出10家以上門店——2017年9月28日,盒馬鮮生也是10店同開,同時挺進3個新城市。進入2018年,截至目前,盒馬門店數量在不到5個月內激增23家,以6天一家的速度在全國各大城市亮相。同行不可能感覺不到壓力——因為以這樣的開店節奏複製下去,盒馬在不久的未來,就將成為所有大型零售企業、尤其是以傳統大賣場為主而尚未完成新零售轉型的門店必須要直面的對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誰都不知道新零售怎麼幹,盒馬衝到第一個先幹。”侯毅說,盒馬願意為零售業蹚這個雷。(有關解析盒馬鮮生的文章,請參見《靈獸》此前文章:1. 侯毅:說盒馬是生鮮賣場已過時! 2. 另類業態刀刀見血:盒馬鮮生、掌魚生鮮...攪局者們要割實體店的韭菜了嗎?!)

新零售之城

4月26日,在“大西安新零售之城建設”啟動儀式上,阿里巴巴在西安首次提出將打造“新零售之城”,而西安有望成為先鋒。

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西安市長上官吉慶,西安市政協主席嶽華峰等黨政一把手均出現在了啟動儀式上,王永康還親自為盒馬頒發了西安公司的營業執照——政府對於與阿里合作打造“新零售之城”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作為西北最具潛力的省會城市,西安市對於新零售的擁抱態度和響應速度也讓人刮目相看:百日內連續引進3盒馬,盒馬副總裁張國宏表示,盒馬西安公司辦理營業執照只用了短短兩個小時,這是在其他地方不可想象的速度;同時,西安也在大力吸引人才落戶,盒馬一位員工從在線申請到落戶西安只用了半天時間——這些創新之舉和效率的提升,對於一個城市的創新至關重要。

新零售之城並不是阿里首先提出來的。今年1月,福州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阿里巴巴“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泰禾“大有碼頭”等新零售業態發展,打造全國知名的新零售之都。國內城市社會零售總額排名第一的上海也在近期宣佈,將啟動打響“上海購物”的八項工程,其中第一項就是發展新零售促進新消費。去年底,媒體就曾以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四個零售業創新最多的城市誰才是新零售之都展開過激烈討論。

這是一個值得行業和企業高度關注的變化——它意味著,新零售將不再是某一家或幾家、也不再僅僅是傳統零售企業與新零售企業的融合與競爭,它將在更多的城市上升為政府意志,最終成為體現城市競爭力的一個極為關鍵的指標或參數。

換句話說,未來將有更多的一二線城市,加入到爭搶新零售之都建設的陣營中來。道理很簡單,工業化完成之後,消費將成為未來10-20年最具活力的市場,沒有哪個城市願意失去這一輪消費市場主導的晉級機會。這將會是一輪技術時代大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之爭。

零售企業顯然將在這一過程中擁有更大的商業機會和施展舞臺,當然前提是你必須先完成新零售的轉型,否則只能是被盒馬這樣已經被認定為新零售的企業搶了先。

成型的產品線與產業鏈

毫無疑問,阿里更具先發優勢。

以西安為例,新零售給這個西北的城市提供了升級消費和換道超車的歷史機遇。4月26日,菜鳥網絡智能物流樞紐也正式在西安啟動。這意味著盒馬30分鐘達、天貓超市1小時達、天貓旗艦店2小時達、銀泰商場門店發貨等“線上下單、樓下發貨”的分鐘級配送服務,將在中西部城市全面開啟。

另一組數據則更為直觀:除了盒馬門店46家,1500萬城市居民入住“盒區房”外,自阿里啟動新零售戰略以來,短短一年時間,天貓與品牌落地各城市的智慧門店已達到10萬家;天貓超市1小時達進駐20城,覆蓋上萬天貓小區;超過350座城市開通了支付寶城市服務;口碑和餓了麼已覆蓋全國2000多個市縣的本地生活服務體系;全國51家銀泰百貨覆蓋各大城市商圈,雙11客流、銷售同比增長超50%。

“八路縱隊”既可化整為零,又可單兵作戰。從這個層面看,阿里已經從產品線和產業鏈上基本完成了新零售的首輪戰略佈局,為其體系化的對外輸出奠定了基礎——目前還沒有其他企業在整個商業生態搭建與落地的賽道上具備這樣的能力。騰訊雖然也有京東、永輝、步步高、家樂福等線上線下零售企業助陣,但在業務協同上還處於起步階段,甚至可能說還遠未到起步階段。

在阿里看來,“新零售之城”有著多元業態,並全面數字化:線下零售業態方面,以天貓智慧門店、天貓小店、口碑智慧商圈、銀泰、大潤發為代表,好比“舊城改造”,而盒馬這樣的創新業態則承擔著“城市新區”的任務;同時,菜鳥、盒馬、餓了麼為代表的新零售供應鏈和物流,全面提升城市的基礎設施,將原本割裂的城市商業生態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線上線下業態的融合,構建起一個全新的協同網絡。

新零售正在步入“深水區“。

願為零售創新“蹚雷”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2018年,盒馬將在西安共開出10家門店,覆蓋主城區300萬市民。用張國宏的話說,在一個城市一年開10家大賣場,回顧近20年零售業的發展,幾乎沒有這樣的先例。

侯毅稱,盒馬已經跑得很快了,但2018年還要“再快些”,“一邊給骨架填上血肉,一邊孕育新生命。”

3月底,盒馬與新城、印力、恆大、碧桂園、融創、世茂等13家國內主流商業地產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不久後,廣州也傳出保利地產與盒馬達成合作的消息,這為盒馬門店的物業提供了保障,這些地產商在各地的商業項目,將成為盒馬門店進駐的優先選擇。

根據盒馬此前的計劃,2018年,盒馬在全國的門店將達到100家,其中北京和上海兩地的門店都將達到30家。

當然,盒馬的高速擴張,也必然不可避免會遇到供應鏈、人才梯隊是否能同步跟上開店速度等問題。

按照目前門店數量,盒馬線上線下覆蓋的人群已高達1500萬,到今年底,這個數字將達到3000萬——對於阿里的新零售戰略來講,1500萬或是3000萬將是與此前電商用戶完全不同意義的一個突破:

最近幾個月,盒馬推出了24小時配送、盒馬雲超(SKU數20000個左右,比盒馬鮮生實體店多出了廚具、日百、美妝、成人等品類)等服務和項目,並將打造基於社區的生活服務中心。候毅此前也曾對《靈獸》表示,盒馬的終極目標是做成一個超級APP。因為電商未來就是掌握高頻品類優勢為王。當生鮮這個品類做到全國第一時,完全可以再誕生一個電商的超級APP平臺。所以盒馬在具備超級流量後,剩下的就是圍繞核心消費群如何不斷增加服務品種和品類。

平均6天1店,已覆蓋1500萬人,盒馬狂奔背後:阿里的新零售之城

這是一個具有巨大想象空間和市場潛力的嘗試——如果跑通,意味著在消費領域,將出現繼淘寶(天貓)和京東之後,第三個超級線上消費平臺——而這個平臺是以線下骨幹門店為網絡支撐,“空地一體協同”,並隨著消費市場的升級與成熟,更體現出“以少勝多”的優勢(SKU數並非越多越好,20000個已足夠滿足消費需求)。

候毅說,衝在第一個的人未必能收割成果,但一定是要蹚雷的。“我們就是要蹚雷,要做新零售的探路者,而且要把我們長征路上血淋淋的傷口、熱乎乎的經驗,給到我們的夥伴,他們是農業基地、品牌供應商、地產商、餐飲業者,甚至是我們的同行。”

這也契合了阿里巴巴CEO張勇的觀點。張勇近日表示,新零售至今仍沒有一個完全定型的方案,所有零售的解決方案、業態都在不斷地演化和升級過程中。

“不是因為它大,不是因為它強,而是因為它的意願和轉變的主動性,包括它的團隊是不是有互聯網的一些思考,這是我們非常看重的一點。”他說。

張勇表示,即使走到一起,阿里也要和這些合作伙伴不斷去嘗試、不斷去試錯、不斷產生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阿里不是置身事外,給這些合作伙伴一些錢或者給一個工具來做這個事,更重要的是能夠把自身的試錯和商家的試錯疊加在一起,成為一個團隊去試錯,不斷地去創新,最終達成目標。

在這點上,侯毅從盒馬角度也做出了詮釋:兩年前沒有人知道新零售是什麼,因為有盒馬,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新零售的價值。但新零售只是掀開了冰山一角。大量的工作我們看到了還來不及做,還有很多現在看不到的,未來必須要做。侯毅此前還表示,新零售不是一場獨角戲,盒馬將與眾多或作夥伴一起,實現新零售全產業全生態共同發展,共生共榮。

其實,這不應該僅僅是阿里或者是盒馬的想法,而更應該成為線上互聯網巨頭和線下傳統零售企業的共識。 (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有關專業水果店和生鮮店更多的探討,歡迎參加5月15-17日中國合肥“2018中國零售創新峰會暨小業態發展大會”。

有溫度 · 有深度 · 有態度

靈獸,專注新零售、新消費的商業原創報道

關注連鎖/零售/電商/商業地產

創業創投/資本對接領域

聚焦全球商業創新

精準覆蓋中國商業精英人群

入駐今日頭條/搜狐/企鵝/大魚/一點/網易/百家等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