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滿人排隊剪辮子,漢人寧死不屈,僅僅害怕清朝復辟嗎?

鵲·鷂丶


當時的歷史上的確出現了這諷刺的一幕,清朝滅亡之後,滿人排著隊剪辮子,可是漢人卻是寧死不屈,僅僅是因為害怕清朝復辟嗎?當然不是,這個因素是最小的。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一直實行的是高壓統治,第一件事就是剃髮易服,滿清入關之後,頒佈了剃髮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一開始的時候漢人是誓死抵抗,堅決不肯剃髮。甚至出現了一個城池中,所有人的都不願意剃髮最終清兵直接屠城,男子選擇戰死,女人都選擇直接抱著孩子自盡,非常的有骨氣,寧可死也不肯剃頭。隨著高壓統治的繼續,男子才全部開始剃頭。

漢人為啥不肯剃頭?中國歷史上有句老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堅決不肯剃頭,因為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為了氣節,更何況這個還是異族下發的命令,大家肯定更是不從了。可是清朝統治已經有三百多年,人們早就忘記了這件事。

滿族人的統治是非常成功的,因為他們主動漢化,主動接受漢文化,從皇帝到平民都是如此,清朝的百姓早就把這些都忘了,畢竟時間太久了。所以說開始剪辮子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哪能說剪就剪,為了氣節也不能剪。

說起來也挺可悲的,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滿足統治者的統治非常成功,而滿族人排隊剪辮子,說白了就是三個字,識時務。漢人不剪辮子,除了上述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怕清朝將來有一天覆闢,自己就遭殃了,當這個原因相對少一些。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借用網上的說法就是,這個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讓他們剪掉辮子一下很難適應,剪辮子需要時間。就好像改革開放,你到廣州看見外國人,覺得很好奇,但是看多了,就不好奇了。沒有帶頭大哥剪辮子,誰敢輕易的剪辮子呢?

此外,清朝入關時就下了一道死命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不剃髮就殺頭。所以,沒人敢亂剪辮子。清朝滅亡,信息傳播沒有那麼快,最先剪辮子的肯定是知識分子。清朝滅亡,滿清閉口不提剃髮易服的事,使許多漢人覺得留辮子就是他們原有的習俗,即使很多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曾被逼迫著剪辮子,但是後來也逐漸習慣了這種髮型。而且,許多滿人到覺得這大辮子頭是漢人的傳統。

京劇大師梅蘭芳於1912年6月剪掉了辮子,但是身邊的助理無論他怎麼動員,都不願剪掉辮子,梅蘭芳只好趁他們睡著了偷偷給他們咔嚓了。為此,那幾個助理還悶悶不樂了好久,以為剪掉頭髮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很大影響。千百年來,封建社會對頭上的東西十分看重,這便是習慣和信仰的力量。


朕史


肯定不是了,而是儒家所教授的忠君=報國思想讓這些豎儒認為寧死不剪辮子就是在給皇帝盡忠給大清國盡忠。這就是所謂的儒家,一群是非不分的笨蛋。

在清代,由於經過兩百多年將近三百年的滿清統治,清朝統治者不斷的給他們進行奴化教育,把大清當成正統王朝,向這些蠢驢灌輸生為大清人死為大清鬼的思想。

其次,儒家一直都有反抗現政府鼓推舊社會的前科。在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所謂的書生走上街頭抗議新生政權的事,這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真的蠢,他們以君死臣活為恥並以為君殉節為光榮事,所以他們就愛這麼折騰一下,比如明代時期的方孝孺,明明人家叔侄相爭皇位,關他個外人屁事,結果在朱棣拜皇陵的時候去聚集自己的門生故吏鬧事,當眾忤逆朱棣並挑釁朱棣最終導致被滅十族。

另外一個則是假裝的,目的是通過對前代皇帝表忠心來引起新皇帝的重視,會讓人覺得他很忠很有氣節,這樣新皇帝就會再次重用於他。比如,唐代武周時期的一些唐朝儒家。


優己


首先我向提問者提出個質疑,滿清倒臺後,滿族人排隊排剪辮子,而漢族人卻寧死不屈,也就是說不肯剪辮子,這話你是從哪裡聽到的呢?你確實看見了這樣的事了嗎?你瞭解當時的辛亥革命嗎?





清朝時期留在男人腦後的那條辮子,那是滿清統治者強行留給中原人的,留頭不留髮,留法不留頭,有的人說漢族人沒有血性,那是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古人,迫於無奈,中原的百姓只好扮起了滿清人的裝束。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在制度上打倒了滿清王朝,也是封建社會到此結束。

滿清倒臺後,一部分滿族人不肯剪辮子,因為那是他們老祖宗留下來的風俗習慣,不願捨去,而剪掉辮子滿族人,也並非是害怕革命黨的迫害,因為此時,國家已經成為共和。


至於說是他們的姓氏改變,那是老早的事了,因為一大串字的漢字姓氏,使他們與漢族人實在無法交流,有的放棄了老姓,有的甚至忘記了自己的老姓,他們與漢族人雜居以後,乾脆也姓起了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在漢族人這裡,有那麼一些善於投機鑽營的人,就像魯迅筆下的一些假洋鬼子,把辮子盤在頭頂上,戴起了禮帽,拿著文明棍搖擺走路,革命黨來了,他們就是革命黨,撈取一些政治資本,討個一官半職,保證他的後半生榮華富貴。

保皇黨來了,摘掉禮帽,露出辮子他們就是滿清的功臣,討上幾房姨太太,捐個縣官兒,坐上八抬大轎招搖過市,既可光宗耀祖,又能得到他人的阿意奉承,美哉,樂哉。


讓我們再看看天下的百姓,是如何對待辛亥革命的。

據村裡的老一輩人講,大清亡了,革命黨來了,號召剪辮子,這個消息傳到哪裡,哪裡就是一片沸騰,男人們紛紛的割掉辮子,可以說是一夜之間,男人們便剪掉了辮子,留下的只是齊耳短髮。

教私塾的先生告訴大夥,滿族人強迫我們留著近300年的辮子,終於割掉了。

留著齊耳短髮,穿著裙子的農村女教師,帶領著學生們,走向街頭,號召婦女們棄裹放足,把這個殘害了婦女幾千年的裹足陋習,徹底掘棄。


當然也有著一些人不願意割掉辮子,但那是極少數,極少數的人,留著辮子並不是光彩的事,而是被人恥笑,就連他的大號名字都沒了,取而代之的卻是張大辮子,李大辮子就是他們的稱謂。

當然了,由於當時的文化不發達,信息傳遞的不暢通,甚至信息閉塞的一些偏遠山村,還保留著裹足的陋習,因為他們覺得這不是滿清留給他們的,而是漢族人近千年的風俗習慣,而一陋習直到解放初期才徹底掃除。這一說是漢族人不肯剪掉辮子,但是對漢族人的蔑視,以及對歷史的不瞭解所致,甚至有幕後黑手,推動反華宣傳之嫌疑。


趙志軍001


這是一段十分悲哀而又尷尬的歷史。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之後,由中華民國江西軍政府決定,全國剪掉辮子,特發出如下告示:“自武昌起義推翻清帝,重振漢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辮。”

這段話說明了革命人士對清政府的憤恨之情,同時,規定漢室同胞剪掉辮子,從頭開始。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時大部分人都表現出了牴觸情緒,反而是一些滿族人不約而同的剪掉了辮子。



那麼為何漢人不願意剪掉辮子呢?大家都知道,這辮子頭是滿清入關時強烈讓漢人留的髮型,在他們來之前,明朝人可都是一頭秀髮的。但是,剃髮易服後,經過了兩百多年,清朝入關時規定的辮子,實際上也是越留越粗,較之最初的又細又醜的小辮子有了較大改觀。


再加上滿清閉口不提剃髮易服的事,使許多漢人覺得留辮子就是他們原有的習俗,即使很多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曾被逼迫著剪辮子,但是後來也逐漸習慣了這種髮型。而且,許多滿人覺得這大辮子頭是漢人的傳統。京劇大師梅蘭芳於1912年6月剪掉了辮子,但是身邊的助理無論他怎麼動員,都不願剪掉辮子,梅蘭芳只好趁他們睡著了偷偷給他們咔嚓了。為此,那幾個助理還悶悶不樂了好久,以為剪掉頭髮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很大影響。千百年來,封建社會對頭上的東西十分看重,這便是習慣和信仰的力量。


歷史密探


你想多了。

大量的農村地區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還有大量的人留著辮子,這些人留辮子的原因一來是地方偏僻,二來是以當時人的審美來看,留辮子更威武。下圖為民國時期一位老農民在勞作後休息,可見他仍然留著辮子。

第二種就是清朝遺民,這種很好理解,人家畢生不用民國年號、國號,終身奉清室正朔。對於遺民來說,一般都是當時傳統知識分子,他們根據傳統文化忠君愛國的理念,選擇了忠於清室,比如夏震武、牛兆濂等人(這二位大師都是一輩子束髮古裝)。不過也有另類,就比如辜鴻銘、鄭孝胥、羅振玉、王國維等,辜鴻銘本身就是學自歐美,鄭孝胥、羅振玉、王國維原先都是立憲派,清帝退位後選擇了忠於舊主。當然,還有部分人是入了民國後發現民國實在不如大清而選擇做了遺民,不過這批人裡面不少都剪了辮子。

其實說到底,民國所謂的剪辮子本質上違反了民主自由之精神,遭到了很多人的牴觸,當然,後期民國給自己玩了個四分五裂就更加沒人管剪辮子的事了。


北洋海軍炮手


這種有悖於常理的現象卻是有其深層原因,不能簡單歸咎於怕復辟報復,那滿人就不怕報復嗎?

1912年清滅後,有司下令剪辮子。滿人排隊剪辮子,為什麼滿人這麼順從?因為當時颳起的正是排滿風,極強的民族主義會摧毀一切,他們知道昔日明亡時,留髮不留人的可怕,所以非常擔心有留辮不留人的規定下來。故而心中很不情願卻又很順服很配合地剪辮,為的也正是保平安。他日就是清朝復辟了,他們因為滿人身份還有被迫原因尤其法不責眾因素,也不會受到很大的懲戒的。

而漢人呢?一是無知。二是嚇怕了。三是習慣了。漢人是清朝的主體民族,同樣的窮困的、沒文化的民眾也是漢人佔絕大多數。他們以為清朝衣冠髮飾就是華夏一直傳襲千年的,所以剪辮子,他們反對。有文化的漢人比滿人更知道當時薙髮令,當時留頭不留髮的恐怖,加上所受的忠君教育,擔心復辟會被報復。第三是習慣了,時間會改變一切,清初有留髮不留頭的,清末有司強制剪辮子而民眾有抗拒剪辮子鬧事的。如嘉興縣民眾千人聚集剪辮鄉紳府中而洩憤打砸搶。南京、成都、武漢、昆明等士兵拿著剪刀強制剪辮民眾的辮子,引發民眾仇恨,甚至鬧出血案。而大知識分子中也有遺老遺少如王國維、辜鴻銘等人。

從1912年起開始剪辮子直到1930年鄉村還保留著辮子。80後的福垊依稀記著小時候孩童還流行留老人辮(也叫長壽辮,長命辮,百歲辮)。甚至至今偏遠地區的一些人還流行老人辮——百歲辮——百度百科有詞條。時間能改變一切!從薙髮難道剪辮難,除了上述三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就是,任何變更都需要時間,而強制總會引發反彈!可以勸慰可以影響不應該強制,無論你認為多好的事情,理解接受需要時間!


福垊


如題所述這種情況看起來荒誕不經,確實歷史真實發生過的,但漢人不剪辮子主要不是怕清朝復辟而是另有原因。

清朝統一中國之後,為了讓漢族臣服,清廷多次下令對被征服的漢人一律強令改變髮式、更換服裝。在順治初年清朝推出了治下百姓的剃髮標準,就是所謂的金錢鼠尾,具體來說就是把頭頂剃光,只許留下銅錢大小的一縷,如果所留的範圍大於銅錢的範圍就要處死。

由於漢民族自幼接受的古訓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所以這個剃髮激起了漢人的強烈反抗。為了能貫徹滿族人的剃髮意志,清廷出臺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殘酷法令。

到了晚清時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袁世凱坐上了總統的寶座,他開始號召全國人民剪掉辮子。但剪辮子公告貼出去之後,可笑的事情發生了,滿人為了自保紛紛剪去了辮子,甚至放棄了滿族姓氏,但並沒有得到漢人的擁護,老百姓認為剪辮子是忘記老祖宗的行為,剪辮子的人都是不忠不孝的敗類。在山東甚至有百姓聚眾打死剪辮子宣傳隊的事情出現。

其實出現這種怪異現象的原因無非有有兩點。

一、習慣的力量。滿清政府統治中國將近三百年,老百姓留辮子也近三百年,留了三百年的髮型說變就變,一般人心裡肯定接受不了。就像一個人習慣了天天吃米飯,你讓他天天吃麵食開始肯定難以接受。

二、文化的堅持。三百年的時間滿漢早已同化,清朝後期基本不存在民族矛盾,老百姓早已淡忘明朝正統的概念,認為滿清文化才是自己的正統文化。所以留辮子被認為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正如三百年前那幫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肯剃髮的人一樣,當時百姓也認為辮子也是”身體髮膚“不可剪斷。就連當時的著名文人辜鴻銘都以不剪辮子而自得。


視頻百樂門


除了滿清滅亡時剪辮子,還有一次重大的”剪髮運動”,就是滿清入關後要求漢人剃頭。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當時許多漢人為了保住自己額前的一片頭髮揭竿而起反抗清朝廷。即使再滿清強烈的打壓之下,還是有許多漢人未曾屈服,喊出了“寧為束髮鬼,不做剃頭人的口號”。他們不當當只是為了保住那一抹頭髮。《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他們也為了保住自己的尊嚴與信仰。

但是反抗最終還是失敗了,大部分的漢人都把自己額前的那一片頭髮給剃了。

而滿清滅亡後,革命軍要求減去辮子,漢人依舊寧死不屈。我認為其原因跟前面滿清逼迫漢人扎辮子一樣。


一、孝道

雖然前面經歷了扎辮子事件,但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思想依舊沒有破滅。所以抵抗剪辮子會體現他的孝心。

二、習慣

經歷了三百年的扎辮子生活,突然你要我去剪掉辮子,那肯定一時半會兒不能接受,許多的人還會寧死不從。


不羈得有學問


在過去沒有洗髮水的時代,滿人認識到留髮的危害,王安石見皇帝時從容的捫蝨而談,太不講衛生了,還有女人的小腳,滿洲人三令五申人們剃到頭髮,最後不得不以留髮不留頭相威脅,群眾才改到留長髮的惡習,女人的小腳卻怎麼逼也不改,氣得大清只得下令“滿洲女人不得小腳”“小腳女人不得進宮”,這個文明的法令得到全體滿蒙漢八旗的支持,直到清和平移交政權至今。

漢人,尤其南方的漢人在古代有很多惡習,如留長頭髮,吃老鼠,民國初,政府認識到短髮更衛生,號召全國人民留短髮,滿洲人與時俱進,積極響應這次愛國衛生運動,只是南方的漢人太不講衛生,從心理抵擋。

現在好了,衛生條件進步了,人們反而不喜歡留頭髮了,這都是我大清的功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