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過是走了一些彎路,你還是會抵達重點」寫給考試失利的你們

有句老話叫“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一般在中考高考結束後,這句話多用於家長勸解那些沒考好的孩子。

何為沒考好?穩定發揮是重點高中,985的成績,一不留神就溜到了普高,211。

但鳳尾也是好歹也是鳳凰啊,這時候孩子的心裡們多容易出現——落差。

落差,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感知落差,是痛苦的。

落差就像立在芸芸眾生上的一道門:跨過去了,往後的路走的更加平穩,跨不過去,對自信心的打擊非常沉重。

“你不過是走了一些彎路,你還是會抵達重點”寫給考試失利的你們

我有一個朋友,年少時意氣風發,走路都帶風。

他頭腦聰明成績出眾,更是彈得一手好吉他,很受同學、老師的歡迎,家裡人也都把他寵上了天,逢人便誇“我家這小子,以後肯定北大清華”簡直是“別人家孩子”的標準答案。

“誒,那小誰,真優秀啊”聽的我耳朵都疼了。

這樣的經歷一直持續到他中考失利,與那所彷彿渡了一層金邊的高校失之交臂,進了一所普通高中。

一直以來的期待與現實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他用了一個暑假也很難接受這個事實。開學之後,更是從掌聲圍繞的初中變成了寂靜無聲的高中,待遇大不相同。

但他畢竟是有實力的,痛定思痛下,分班考給他考了個全班第一,給他增添了不少信心,他也逐漸意識到了,普通高中又如何,真正決定命運的是“高考”,因此重新抖擻精神,決定苦讀三年,揚眉吐氣。

競選班長,組織活動,維護班級秩序,建立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班級,把班級打造了井井有條,老師也很喜歡他。學校裡他恢復到了往日的風光。

“你不過是走了一些彎路,你還是會抵達重點”寫給考試失利的你們

他家裡卻接受不了考試失利,關心都轉到舅舅家上小學的兒子上了。

家裡的落差比學校還要可怕得多,以前那些舅舅、叔叔還帶著孩子來向他取經,現在卻一個個不見蹤影,好像他從腰纏萬貫變成了一文不值。

他無力扭轉家人的觀點,而家人有意無意的也翻出中考的舊賬,這讓他心煩意亂。這種影響是深遠的,慢慢的,他自己也開始質疑自己。

一直以來積壓的東西化作了實際障礙,成績排名也開始掉,他那一直以來的優越感,正是學習賦予給他的,由於學習始終無法投入,自信心終於崩塌。

他乾脆隨波逐流,變成大家認為的那樣,渾渾噩噩的三年後,考進了一所普通大學。大家眼中的天才,終於泯然眾人矣。

去年偶然見他,再也沒有意氣風發的樣子,規規矩矩的穿著正裝,帶著黑色鏡框,和我想象中的他千差萬別,三杯熱酒下肚,我問起他的改變,他才給我講了這個故事。

人有失誤,馬有失蹄,這都是人生必須經歷的事情。身邊很多學生沒有考入理想的學校,便開始自我懷疑,家長們也紛紛指責推波助瀾,最後都變成我朋友那般。

我是替朋友惋惜的,因為在這段故事中,他做到了正確對待落差,最後打敗他的,是父母的態度。

“你不過是走了一些彎路,你還是會抵達重點”寫給考試失利的你們

如何正確看待落差

“你不過是走了一些彎路,你還是會抵達重點”寫給考試失利的你們

自己:

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三四口都吃不完的包子,有的人一口就沒了。在有限的差距中競爭是上進, 和魚比游泳那就純屬給自己找不痛快了。

不如和自己較勁,勝則加勉,敗則反思。

一次的失敗不能代表什麼,況且身處一個周圍人起點都比你低環境。只要你努力,自信心很容易找。

與其築高臺,不如積跬步。

儘管你曾經狠狠地跌倒過,只要你認真爬起來,擦乾泥土髒水,你就還是那個曾經無所不能的人。

家長:

有的家長看見自己孩子有點天賦,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捧到天上去了,萬一孩子落下來了,那得摔得多疼?你要記得,是你把他捧那麼高的。

在孩子失利後,要緊張的是孩子的心態。肯定他對學習的付出,告訴他失誤是人之常情,你作為爸媽並沒有失望,願意陪著他再重摺信心。

有些孩子,努力學習,就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他努力那麼久,你卻因為一次失誤而否定,孩子的傷心不言而喻。

“你不過是走了一些彎路,你還是會抵達重點”寫給考試失利的你們

希望現在坐在課堂,不滿意現在的環境,還在中考失誤中懊悔,還在想著與你失之交臂的大學的你們。

忘記那一次的失敗,用努力獲得一個個小成功,積少成多。

你不過是走了一點彎路,你終會抵達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