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的孩子《亮剑》李云龙一样说话

“二营长,把他娘的意大利炮给我拿上来”

看到这句话,脑子里理科浮现《亮剑》里那个嗓门震天、暴跳如雷的汉子李云龙呢。

教你的孩子《亮剑》李云龙一样说话

虽然李团长动不动就骂人,还是个大老粗,性子急躁、蛮不讲理、我行我素….缺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我们听到他那洪亮的声音时,还是可以感受到他那股子发自内心的骄傲劲儿。

学过戏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可以从很多地方流露出来,比如神态、眼神、动作。一个好的演员连眉毛里都是戏,大家一定都在课本里学过《鸿门宴》这一章。

樊哙在鸿门宴上朝项羽怒目而视,坐在盔甲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无比豪迈,这些举动都可以看出樊哙面对项羽视死如归的心理,所以他将最真实的愤怒给了项羽。但真正立功的确实他堪称呵斥的那番话语。

教你的孩子《亮剑》李云龙一样说话

而心理最直白的出口还是声音和语言,也就是说话。

你难过,你只要大声说一句“我真的好想哭”,就能非常准确的传递给别人。

不用酝酿情感让眼泪夺眶而出,等一个机会“不小心”让人看到,才让别人知道你很难过。

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情感能自然的从眼神,举止中流淌而出,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当演员了。

所以由此可得:说话是表达自己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如何去说话,去表达就显得非常重要。

说话方式不正确造成的自信心缺失是长久的。

举个例子:有个小男孩天生说话声音就小,和朋友玩的时候,发表的意见经常被“不小心忽略”,长久下来在朋友中会陷入自我怀疑中,怀疑“大家可能不喜欢我”

习惯性自卑源于重复的挫折打击,大脑逐渐形成的负面反馈链。小男孩本来也是个健康的孩子,但长久下来也会慢慢自卑。

害怕被忽视,小男孩说话也就犹犹豫豫,说话大多都是疑问句。

A:“那个,阿姨,请问我可以买两个包子吗?”

B:“那个,同学,你能不能帮我捡一下橡皮?麻烦你了”

喜欢道歉,出了状况习惯爱把所有的问题都揽到自己身上,然后疯狂解释。

A:“小朋友,包子卖完啦”

“啊..对不起,我之前不知道包子卖完了”

B:“当然可以,嗯?橡皮掉哪儿去啦”

“啊...对不起,我胳膊太用力了才会把橡皮撞到你脚下面”

通过这两段对话,是不是一个声音很小,说话颤抖,唯唯诺诺,有些忧郁的小男孩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教你的孩子《亮剑》李云龙一样说话

接下来我们就来帮助他,重试自信——说话既然能表达人的自信,当然也可以修补自信心。

1、说话时放大声音(不是声调变尖,而是音量放大)

慢慢练习,在潜意识里会起到一种定心剂(说话不再磕磕巴巴)

2、说话时先在心理默念一遍。

要说的话现在心理梳理一遍,会让我们更好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3、不要依赖疑问句,不要经常道歉。

用疑问句固然可以使人看起来很有礼貌,这恰恰也会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屏障。

经常道歉势必让自己的道歉变得廉价,和疑问句一样,长期使用也会让人处于一种弱势的心理地位,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一定要在该道歉的时候道歉。

做到以上这三点后,小男孩最起码说话上面,已经看不出是一个自卑的小男孩了。

4、但凡想要改变的前提永远只有一个,就是坚持。

信心的缺乏弥补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坚持,与人交谈的点滴中吸取力量克服障碍。

5、读书是让谈话艺术发芽的土壤。

读书会让自己的灵魂变得厚重丰盈,心灵变得强大,说话也会变得有底气。

最后我想强调一个误区——用说话伪装自己和用说话锻炼自己是两回事儿。

小男孩成长的动机是改变自卑,但通过说话累计到了一定经验的时候,会发现通过语言渲染出一个虚假的自我比改变自身要容易许多,很多人就此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

但这终究是外道,一旦被人戳穿华丽的外壳,懦弱自卑的自我就赤裸裸的暴露出来——语言技巧终究不是用来包装自我而发明的。

希望大家都能让心中的那个小男孩慢慢长大,就算变不成李云龙那样的英雄,也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