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軍悍將,改投清廷,參與剿殺石達開,官至四川提督,壽終正寢

起義軍悍將,改投清廷,參與剿殺石達開,官至四川提督,壽終正寢

一代梟雄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有名的名王之一,他的最後結局讓無數人為之惋惜。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與天王洪秀全交惡,不能相見容。

為避免二虎相爭局面出現,1857年6月,石達開決定讓城別走,離開天京,離開自己經營多年的大本營安慶,開闢第二戰場,另謀出路。

石達開將事業的發展基地定在四川,原因是四川號稱天府之國,物資富饒,可成王業之基。而且,四川位居長江上游,天京位居長江下游,若能居之,則太平天國坐擁長江之利,上下游遙相呼應,全國一盤棋下,從根本上改變當時反清的戰略形勢。

起義軍悍將,改投清廷,參與剿殺石達開,官至四川提督,壽終正寢

最重要的還有一點,李藍義軍正在四川攪得天翻地覆,並頻頻相邀石達開入蜀。

但是,石達開為了牽制清軍,減輕天京方面的壓力,在浙江、福建、江西展開了一系列攻略,甚至發起了曠日持久的寶慶戰役,且在寶慶失利後退入廣西休整,耽誤了時間,以至於1862年7月,石達開正式提師入蜀時,李藍義軍已經在清軍的鎮壓下轉入了低潮,石達開沒得到他們的有力策應,最終兵敗大渡河,遺恨千古。

其實,石達開在大渡河遭遇上的強敵唐友耕,就是來自李藍義軍、轉投入清軍陣營的敗類。

話說,在1850年至1856年間,雲南貴州交界地帶曾發生過大規模回、漢械鬥,雙方都有眾多民眾士紳死亡。

雲南大關縣翠華鎮人唐友耕,自小就膽大包天,經常幹一些偷雞摸狗的事,被當地人稱為“唐小賊”。

起義軍悍將,改投清廷,參與剿殺石達開,官至四川提督,壽終正寢

某次,他偷了回族人的牛,其父被牛主人殺死。

唐友耕大怒,夜屠仇家七口人,走上牛皮寨落草。

當時在牛皮寨佔山為王的是貴州藍朝鼎、 藍朝柱等漢人,他們最初聚眾結寨的目的是防禦回患,後來追求喝酒快活,以劫財為生。

邀請石達開入蜀的李藍義軍的領袖為李永和、藍大順。

藍大順是四川潼南縣塘壩鎮灌壩村人,早年在四川“跑灘”,從潼南往南方宜賓、犍為一帶做油菜籽、鹽巴生意,後來加入昭通到敘府一線的“煙幫”,深入到雲、貴與四川交界的崇山峻嶺從事鏢師押運。

藍大順和李永和發動了反清起義,接納了牛皮寨藍朝鼎部,唐友耕遂成為了義軍先鋒。

起義軍悍將,改投清廷,參與剿殺石達開,官至四川提督,壽終正寢

唐友耕殺人如麻,漠視別人生命。

義軍中有好漢名叫卯德興,原是煙幫裡的鏢師,瞧不起唐友耕為人。

唐友耕覺察後,在義軍攻打宜賓前,公開向卯德興叫板,提出比武。

第一次比武,卯德興把唐友耕挑落馬下,本欲補上一槍,結束其罪惡的一生。

唐友耕的妻舅兼侍衛卻跳出來用刀格擋,使唐友耕倖免一死。

卯德興譏嘲唐友耕比武靠人幫。

唐友耕獸性大發,起身殺了妻舅,把首級拋過去,要繼續較量。

起義軍悍將,改投清廷,參與剿殺石達開,官至四川提督,壽終正寢

第二番搏鬥,唐友耕仍被卯德興挑落馬下,且槍尖已經遞到了他的鼻尖!

幸好,他的坐騎通人性,見主人斜刺倒地,竟然後腿直立,前腳向對方奮踢……

卯德興意所未料,收槍後退,唐友耕又躲過一劫。

兩次比武敗陣,唐友耕自感顏面盡失,當晚即投向城內清軍,並向清將汪靚光告之義軍的所有情況。

義軍由此攻宜賓不克,繞城而去。

補一筆,唐友耕殺妻舅,不免遭受妻子數落。

唐友耕一怒之下,當眾抽刀將之斬殺。

起義軍悍將,改投清廷,參與剿殺石達開,官至四川提督,壽終正寢

還有,唐友耕在清廷為官,某次喝酒回家,發現小妾身上有一根紅線,便疑心她與裁縫有染,命人將她按在棺材裡釘上釘子活埋。

唐友耕之狠毒,可見一斑。

對於那匹曾救過自己性命的馬,唐友耕倒是很有感情,在它老死後,用白綢包裹,裝入上好的建昌板棺材,在成都武侯區隆重下葬,立碑“花千驄之墓”,碑上有“四川提督雲南唐澤波敬題”小字。

唐友耕投清後不久,李藍大軍建立在犍為縣龍孔場的根據地被四川布政使劉蓉攻破。藍大順被迫轉入陝南,攻佔義縣後建立政權,號“大漢顯王”。

1863年,藍大順部與西北太平軍陳德才、賴文光部聯合,藍大順受封為“太平天國文王”。

次年,西北太平軍東下馳援天京,與清軍激戰於周至縣。

藍大順在周至擊斃清軍悍將多隆阿,退回陝南。

起義軍悍將,改投清廷,參與剿殺石達開,官至四川提督,壽終正寢

1864年藍大順戰死於陝西漢陰縣,時年三十八歲,首級被官府割下示眾。

藍大順的同鄉部下只砍下他的一隻腳攜帶回鄉。

現在,藍大順的“腳板墳”尚在灌壩村村口,特別惹人注目。

相對於藍大順的悲慘下場,唐友耕靠鎮壓李藍義軍升任清軍參將和重慶鎮總兵。1863年率兵圍剿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於大渡河擒石解往成都,得授其雲南總督,並賞黃馬褂。同治八年率部鎮壓昭通回民起義。光緒六年(1880)署理四川提督,光緒八年壽終正寢於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