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清朝滅亡前後,中國上海作為全球大熔爐,很早就已經遇到了全球化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譬如生活方式、跨種族婚姻……在二十世紀早期的上海,中外學者已經開始認真研討這些問題,並得出了一些具有經驗性的成果。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深入瞭解他們的研究成果,對於今天觀察、化解全球化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各種各樣因素混雜在一起,近代的上海也因此率先進入全球化,成為國際上屈指可數的大都市。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據統計,大約有六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定居在上海。當時全球化的上海呈現出一番豐富的景象,民國二十年前後,曾有外國人這樣繪出一幅上海圖景:“在上海,你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膚色各不相同的人,進入了南京路,你會發覺你如同身處在好像一個世界各民族的大聚會之中。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不出幾步,你就會看見身材高大留著鬍子的俄國人、來自德國的大胖子……當然,你甚至會一不小心就撞上一個清瘦但又昂頭挺胸向前邁去的日本軍人,就好像他覺得自己是日本民族的精英一般,可以輕易拿下整個世界;中上層的中國人通常坐在馬車裡,資產不多的美國人則會乘黃包車出行。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馬路上摩托車震耳欲聾,速度太快幾乎撞到一個乘轎子的中國官太太或貴婦人。多數法國人還能在上海狹窄的道路上向他們尊敬的人脫帽致敬,而帽子可能就恰好打到一位身穿精美彩色絲綢面料服裝的印度人肩上……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民國以前,在上海這些外國人以英國人為主,以是美法德日葡等其他國家的人為輔。民國三年前後,居留在上海的日本人超過了英國人,在這段時間裡。

大多數來自歐美的人以經商為主業,法國人更多以傳教士為職,但俄國人卻顯得與眾不同,他們與中國人生活在同一社區、街道里,這就加大了俄國對上海社會生活的影響。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民國十年以後,公共租界裡出現了更多的俄國人。1927年,上海的國立音專學校成立,許多來自俄國的音樂人士在學校裡負責教學工作,這所學校的外國學生基本上都來自俄國。民國前定居上海的日本人並不多,1894年前日本人在上海的地位非常低下。

民國四年,日本人蜂擁而至,在上海形成了聚集區,甚至把虹口某些區域打造得如同東京一般,還建造了廟宇。此外,上海也有少數來自印度、韓國的人。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當時上海已經開始出現五花八門的紙幣。許多外國銀行在上海發行各自的紙幣,面值、文字、顏色、圖案、頭像各不相同,這些紙幣幾乎同時出現在了上海。

即使是發達國家的國際金融城市,當時也沒有這麼多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住在上海的外國人,也把自家文化帶進了這座城,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上海設立了同鄉會、俱樂部等等,方便大家聚會、玩樂。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各個組織都是每個國家的人進行社交的場所,對這些外國人來說,找到認同自己文化的組織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們建造充滿自家文化的房屋、樓宇,最終形成了如今上海的特色建築群。

如果資金充足,外國人會特別考究房屋的建造,甚至會把房子裝飾得風情萬種。其實不只有是外灘,每個外來民族在上海的生活都是按照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文化風格建造自己的房子,因此我們可以從外國人自己蓋的房子中體會他們文化的不同。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除了房屋,還要建造花園。花園是指風格迥異的公園,表現出各自帶來的文化。現在的復興公園以前由法國人建造,解放前中山公園是上海市的郊野公園,歐美國家的人通常會在重大的城市裡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公園。

虹口的日本人特別多,現在的虹口公園就是當時日本文化集中表現的地方。外灘公園以英國文化為主,同時也融入其他國家、地區的元素。

解放前的中國上海,曾經當時最“全球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此外,上海還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比如棋牌、球類遊戲。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文化都聚集到了這裡。當年在世博會上,很多國家都帶來了自己優秀文化。

但在近代的上海,他們卻是自願這麼做的。就如同中國人建造唐人街,會把自己的文化表現出來,上海在當時就是一個全球各族相繼展示自己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