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世紀人生》的人都知道,董竹君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堪稱一株青蓮,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 愈挫愈勇,憑藉著過人的膽識和毅力,隻身在上海灘闖出了一片天下。
董竹君出生在上海的貧民窟,父親靠拉黑黃包車衛生,目前靠幫傭衛生,十歲左右的時候,因為父親病重,家裡實在無力為繼,將他抵押給當地青樓做 清倌人,賣藝不賣身,想著時間一到,可以贖身。
可是,眼看著一天天出落得亭亭玉立,越發招人喜愛,妓院老鴇怎麼會放她走,就在她最彷徨無助的時候,遇到了當時的革命黨人夏之時。當時的夏之時,二十出頭,英俊博學,心懷抱負,董竹君清麗可人,氣質出眾,倆人一見傾心。最終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董竹君逃出妓院和夏之時有情人終成眷屬,後赴日留學數年。
護國戰爭爆發,夏之時回國主持四川時政大局,時任四川都督,董竹君不得已中斷學業,回到夏之時老家四川,此期間遇到了因為出身問題,遇到重重阻礙和困境,她都勇敢堅強的挺過來了。但是夏之時後來仕途不順,開始頹廢墮落,將所有的不如意都發洩在董竹君身上,董竹君一次次嘗試挽留這段來之不易的感情,最終以心死而告終。在四川期間,為維持整個大家族的開支,董竹君創立了織襪廠和黃包車租賃公司,雖然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但是為其後來的事業提供了經驗參考。
董竹君十分重視孩子教育,但失意的夏之時已經不是當年意氣奮發,溫柔體貼的夏之時了,經歷了一次次失望,和挽留無望之後,董竹君決定獨自帶著三個女兒在上海紮根,讓孩子們能夠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剛到上海的幾年,她當掉了所有能當的東西,整天三餐不濟,如此,她也未曾有過放棄的念頭,後來在老鄉的幫助下,成立了上海第一家女子創辦的棉紡廠,情況剛有所好轉,適逢上海遭遇大轟炸,一切又化為烏有,家徒四壁又到處欠債,她真是走投無路,當時真的想到過自殺。但是天性堅強的董竹君還是堅持了下來,敵軍轟炸過後,她開始思考,生逢亂世,民以食為天,吃飯無論到什麼情況下也是需要的,於是她四處奔走,東拼西湊,終於在上海法租界租了一棟三層房子,“錦江川菜館”就這樣開業了。
開業當天,上海灘有頭有臉的都到了,黃金榮,杜月笙,陳嘯林...“錦江川菜館”不同於上海的其他川菜館,董竹君早年對於中西文化的研究和極高的文化造詣此刻幫了大忙,在這個飯館內,一樓平價菜品,二三樓隔開雅間,三樓陽臺為廚房,防止油煙影響食客進食。在餐館的內部裝飾上,更是考究,從傳統的梅蘭菊竹,到文人字畫,再到雕欄畫棟,魚缸,油畫,她將過道,雅間,等都裝修的別有情致,以至於在當時的上海灘,去錦江川菜館吃飯,成了一種風尚,不僅因為其珍饈美味,更因為在此進餐的文化薰陶和享受,就連當時的上海灘大亨們在此就餐也要訂票排隊的。因為突出的個人魅力及出眾品牌經營效應,董竹君一時間在上海灘名聲大噪,她乘勢而上,擴增了餐館,同時還開設了錦江茶室,同時僱傭女服務員,及解決了就業問題,也為當時的女性獨立做出了重要啟蒙和貢獻。
後來新中國成立,需要一個接待外賓和高級官員的場所,有人建議將錦江兩店合併遷入沙遜大廈,併為“錦江飯店”,推舉董竹君擔此大任。董竹君當即受命,後來亦是將自己多年奮鬥所得也無嘗捐給新中國。
晚年回顧自己一生,董竹君對自己的苦難,沒有一絲抱怨,生逢亂世,能夠從貧民窟裡的清倌人成長為叱吒風雲的商界女傳奇,實屬不易。但能夠成功,董竹君身上的堅忍不屈,逢低估而不自輕自賤,不放棄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在最艱難無望的時候也堅持三女兒的學業未間斷,後來三個女兒均學有所成。她的一生教會我們很多,無論身處怎樣的困境,都要不忘初心,堅守自我,積極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閱讀更多 愛講故事的釘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