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


区块链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


在现在这个时代,对很多人来讲,接到骚扰电话已经成为了习以为常的事情,于是我们也许会了拒绝说:不,不要,不可以。身处在这个万物互联互通的时代,信息泄露事件时常发生已经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对于自己信息的泄露,除了恼怒外,更多的是无奈。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人在“暗网交易市场”网站上以两个比特币为标价出售“3亿条顺丰快递用户数据”。而在这条新闻曝光的前几日,另一起“华住集团旗下连锁酒店住客信息被曝疑似泄露”的新闻已经引起了舆论哗然。网曝此家集团旗下的酒店将包括官网注册资料、酒店入住登记身份证信息、酒店开房记录三部分的用户数据售卖到暗网。

华住集团2010年在美股上市,客房总数超过三38万间(截止到今年3月),华住本月23日公布的未经审计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净营收为25.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净利为5.58亿元人民币,远超友商,现已跻身全球酒店十强,如果这么大的企业都出问题,其他的酒店怎能保证安全?在财产和身份信用风险的阴云之下,恐怕只有三和大神才能高枕无忧。

全球十强并不能代表数据安全管理到位,即使是科技强国美国,这样的事故也屡见不鲜。2016年,美国的网约车公司优步5700万乘客和司机信息被盗,事件在次年被爆出。2017年7月,美国的电信公司Verizon的失误造成了超过1400万客户个人信息外泄。近期美国社交巨头Facebook的数据泄密事件涉及到的人数升至8700万,惊动了国会,导致4月参众两院对CEO进行了质询。

网购、移动支付、网约车、外卖……短短几年时间,网络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信息安全产生了巨大影响,让我们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我们的隐私受到了侵犯。个人或组织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属于公共领域。第三方会监控,存储并利用个人及组织的数据、模式、爱好(首选项)和所参与的活动。许多新兴商业模式依赖于收集、处理和转售我们的个人数据。

区块链技术可能会限制这种隐私被侵犯的影响,尽管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用户隐私保护时仍会泄露一些个人信息。比如,一个用户可以将个人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上,并公开该个人信息的部分临时信息来接受服务。比特币和其他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已经表明:利用点对点分布式网络和公共账本技术可以实现可信且透明地计算。

在区块链公有链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获得完整的数据备份,所有交易数据都是公开和透明的,这个区块链的优势特点,比如区块链技术可以直接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赤链团队开发的IPFS Figtoo(无花果)也是刚好也采用的是这种分布式的云存储。

但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区块链应用方来说,这个特点又是致命的。因为很多时候,不仅仅用户本身希望他的帐户隐私和交易信息被保护,就商业机构来说,很多帐户和交易信息更是这些机构的重要资产和商业机密,不希望公开分享給同行。

比特币对隐私保护的解决思路是,通过隔断交易地址和地址持有人真实身份的关联,来达到匿名的效果。所以虽然能够看到每一笔转账记录的发送方和接受方的地址,但无法对应到现实世界中的具体某个人。

目前国内身份验证普遍使用传统的关联比对法,用户需提交姓名、身份证号,甚至手机号、住址,才能认定身份。它存在两大严重问题:无法确认本人真实意愿;认证方存在系统风险。现在,我们的私人信息仍集中于互联网上和公司的数据库中,因此这些数据被少数“玩家”掌控。 呈现出指数增长率的新增数据量和数据收集量预示着:未来我们的隐私还是很可能会被侵犯。个人隐私安全已上升为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解决刻不容缓。

基于区块链或受区块链启发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保护我们的隐私数据,同时也使我们能够从更快的交易,更好的服务以及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中受益。希望区块链技术经过不断地发展、壮大,让我们的个人信息真正实现“隐私”,而不是“明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