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不堪重負,自己來養老

社保不堪重負,自己來養老

當期延遲納稅1元,就可以建立20元的養老保險基金

| 真話財經(ID:zhenhuacaijing)原創

中國已經開始為解決養老問題尋找新的途徑。

昨天,財政部、稅務總局等五部門稱,5月1日起將在上海、福建省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下稱“稅延險”)試點。

01

先來解釋一下試點的內容,否則下面的文章沒法繼續看下去。

稅延險實質上是國家在政策上給予購買養老保險的個人在稅收方面的優惠。

具體原理是這樣的,如果現在購買商業養老保險,計入個人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

1、對國家來說,找到了新的養老途徑,國家養老基金裡的錢可以少花一些,社保壓力就小了。

2、對保險公司來說,可以促進商業養老保險的銷售,提升業績。

3、對個人來說,退休後除了領取現在在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還可以另外領一份保險公司的保險。

個人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把一部分錢存到保險公司,舉個例子:

北京一名30歲的普通工薪階層,每月工資計稅金額10000元,每月另外購買700元稅延險。

按照現在的稅率表,其收入所對應20%的稅率,稅延政策使他延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每月140元,一年即為1680元。

30年後,該員工達到退休年齡,從個人賬戶支取商業養老金,然後再根據30年後起徵點及稅率進行繳稅。

由於退休後的收入通常不會高於工作時的收入,因此退休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較低,再扣除通脹因素,稅收負擔就更輕了。

這就是這個政策的初衷。

02

試點《通知》由財政部、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與證監會等五部門聯合發佈。

試點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兩條:

1、對試點地區個人通過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一定標準內稅前扣除。

2、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

和之前相比,第1條是新加的,購買商業保險抵扣個稅並不新鮮,但之前是商業健康險,這次擴大到商業養老險。

按照規定,個人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舉個例子,在北京工作的小明每月工資10000元,如果購買了商業養老保險,當月的計稅金額除了減去必要的保險費用,還會減去600元。

關於第2條,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是這樣規定的,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03

其實,說直白一點,“稅延養老”就是為了舒緩養老財政壓力,彌補養老資金缺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專家朱明方之前就表示,表面上看,個稅的緩期繳納,會減少財政收入,但保險公司會隨著業務量和營業額的大幅度增長,上繳的營業稅和所得稅也會大比例增長。

顯然,這項政策可以間接地通過保險公司所增加的稅款來彌補個稅減少的那一部分。

據保險公司內部測算,試點將為上海帶來年均逾100億元的保費增量。若將來向全國推廣,則將為全國保費增量提供不竭動力。

試點對養老保險基金也是有利的,據權威人士的測算,當期延遲納稅1元,就可以建立20元的養老保險基金,該試點的啟動,可以舒緩我國養老的財政壓力。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現狀是基本養老獨大,養老保險體系發展不平衡。稅延養老保險方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這種失衡狀況。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超過9億人,積累基金超4.6萬億元,“全覆蓋、保基本”的目標基本實現。

不過,根據2017年底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2016》,全國已經有13個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的可支付月數不足1年,個別地區赤字超過200億元。

04

3月份的時候,新華社發佈了一篇題為《財經觀察:多支柱養老金體系助力破解全球養老難題》的文章,核心意思就是“養老不能全靠政府,趁早增加個人投入”。

新華社還舉了很多國外的例子:

比如在德國,法定公共養老保險是主體,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是補充。

數據顯示,到2040年,德國領取養老金與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之比將從53比100升至73比100。為此,德國政府正試圖擴大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在整個保險體系中的佔比。

再看看法國,從上世紀末開始,法國政府逐步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調整,不斷提高法定退休年齡,降低養老金的給付標準。

比利時也面臨養老資金不足問題。比利時的養老金由公共養老金、職業養老金及個人養老金三大支柱構成。

新華社還說,目前個人養老投入成趨勢。

按照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的解說,“商業養老保險是一種市場化、門檻低、靈活度高的個人商業養老方式,既能為社會養老保險補缺口,緩解基本養老和財政壓力,也能為企業年金補短板。”

當前仍有大部分人認為,個人的養老問題應該靠政府來完成。可現實的窘迫就擺在那裡,作為典型的未富先老人口大國,我國面臨的養老挑戰遠比其他國家嚴峻。

所以,你準備好為自己購買一份商業養老保險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