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潤我家好故事:《外公的三件傻事》

德法润我家好故事:《外公的三件傻事》

德法润我家好故事:《外公的三件傻事》

《外公的三件傻事》——國家稅務總局泰興市稅務局﹒張瀚文

德法润我家好故事:《外公的三件傻事》

“老陳,你說你傻不傻,你都退休這麼多年了,每年還一毛不落地交黨費。人家都不問你要,你還主動跑過去交,你看那些個和你一起退休的同事有幾個像你這麼積極的?”一回家我就聽見外婆的數落聲。

外婆一邊洗著碗,一邊跟我抱怨道:“有誰比你外公更傻喲!你看看他,一把歲數了,還要去交黨費。你說他都退休二十多年了,誰還管他呢?每個月幾十塊,一年下來就是幾百塊,不給他交還不樂意。有這點錢省下來幹什麼不好?”這一說,外公卻頓時正色起來,他挺直了腰板,對著我們說:“啥錢都可以省,唯獨這共產黨員的黨費不能省!只要一天是共產黨員,就應該交黨費!”

外公就是這樣一個人,從來不喜歡佔別人一點便宜,尤其是不會貪公家的便宜,不僅如此,還常常做點旁人看不懂的傻事。外婆說外公就是太死腦筋了,做事總是一板一眼的,有時候吃了虧還滿不在乎。她開始一件一件地跟我抱怨外公做過的傻事。

德法润我家好故事:《外公的三件傻事》

1

這第一件傻事,就是不讓外婆當老師。外公曾是鎮上的小學老師,收入微薄,一家老少都倚仗著外公這點工資過活,日子過得十分清貧。好在外公學識高,教書教得好,得到校長賞識,過了幾年變成教務處主任。那時候常常有人勸他,也讓外婆來學校裡工作,兩個人都收入,日子會好過些。憑外公和校長的交情,別人都覺得讓外婆過來教書並不費事。外公起初很猶豫,因為外婆文化水平不高,怕她教不好,就讓外婆來學校裡教教看,他去旁聽。沒想到一節課聽下來,外公就死活不讓外婆來教書了。他說外婆的普通話不好,教的拼音發音都是錯的,不能誤人子弟。為這事,他倆鬥氣了許久。其實就算外婆沒有什麼文化,一年級倒是可以教的,那時候低年級的孩子也都是學著玩,可外公不這樣想,不管外婆怎麼死纏爛打,他愣是沒有同意讓她去教書。後來外婆還是經常拿這件事來數落外公,說有個女的比她教的還差,拜託關係當了老師,人家現在拿著高高的退休工資享福哩,都怪外公太執拗了,沒見過這麼傻的人。

德法润我家好故事:《外公的三件傻事》

2

第二件傻事就是幫人治病從來不收錢。外公年輕時候是極為聰明的,而且特別好學。當老師是他的職業,但他業餘時間特別愛鑽研針灸。因為我的大姨小時候生過一場重病,到醫院沒有醫生敢收留,後來是鄉里的赤腳中醫,用針灸把大姨針好的。從此以後,外公就跟在赤腳中醫後面,抱著針灸的書籍,潛心摸索。後來,一個親戚中了風,落了個半身不遂,去了大小醫院都沒見好,實在是沒辦法,來請我外公試試。結果外公紮了些時日,卻真的把這個親戚治好了。之後,鎮上越來越多的人找到外公針灸。那時候,行醫治病也沒有什麼門檻,按道理,外公應該賺得盆滿缽滿了,可外公卻從來沒曾收過病人一分錢,家裡照樣是窮得揭不開鍋。外婆經常埋怨外公廣施善心卻不圖回報。可外公說,來找他治病的都是鄰里鄰外的鄉親,怎好意思去收錢?他學針灸起初只是為了醫治家人,也未曾想把它當做事業來做。況且找他治病的,有很多都是窮苦人家,實在沒有辦法才到他這裡,別人尚且不計較風險,自己又怎麼可以有所企圖,能夠治病救人也是一種莫大的樂趣。

德法润我家好故事:《外公的三件傻事》

3

第三件傻事就是越是有油水可撈的差事就越躲得遠遠的。外公快退休前,學校安排他負責學校物資的採購。聽說那時一個遠房親戚做了幾年的採購,家裡就買了棟大樓房。旁人都覺得外公是得到了一個肥差事,羨慕得不得了。可外公卻是戰戰兢兢,絲毫不敢馬虎。每一筆賬目都算的清清楚楚,未曾中飽私囊一分。一直到外公退休,家裡也不見得多添了一塊磚或一片瓦。外公退休後常說,撈公家的油水不僅良心不安,也是犯法的,清清白白,才能心安理得。回想起我畢業後在外地工作,每次逢年過節回家時,外公總是要把我拉到跟前,叮嚀我幾句。讓我牢記自己的身份是國家公職人員,千萬不能貪圖別人的小恩小惠,別人的好處收不得,違法的事情更是做不得。

德法润我家好故事:《外公的三件傻事》

外婆還在唸叨著:“你外公這一輩子幹的傻事太多了,我也數不過來了,跟著他沒過上什麼好日子,苦了一輩子到晚年才享享福,但你外公心腸好,做的好事多,他那些老同學、學生到現在還記著他,經常過來看望他,都這麼大歲數還能這樣讓別人惦記也不容易。。。。”

是啊,有多少 “聰明”的人,只懂得投機取巧,便宜佔盡,而這個傻傻的外公即便守著清貧,也甘之如飴。莫言說“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外公就是把這五分聰明留給了我們,教會我們在浮躁的世界中,要成長為一個正直、善良、無私的人。

德法润我家好故事:《外公的三件傻事》

法治長城始於一磚一石

道德文明來自一言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