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6 節 特殊點線面的選取 (peculiar)「blender」

Vertex Path 選取頂點路徑——

Vertex Path選取頂點路徑命令的作用是Select shortest path between two vertices by distance type 依據距離的類型選取兩個頂點間最短的路徑。Path selection requires that exactly two verteices be selected 注意:Vertex Path選取頂點路徑命令只能在Vertex頂點模式下使用,且必須先選中兩個頂點,不能多也不能少。可以在UV Sphere經緯球上很輕鬆地實驗Vertex Path選取頂點路徑命令的實用方法。

執行Vertex Path選取頂點路徑命令之後,View視圖左邊的Tool Shelf工具欄下方變成了Select Vertex Path選取頂點路徑欄目,其中的Type類型下拉菜單按鈕,用於選擇Method to compute distance計算距離的方法,有兩項可選:默認是Edge Length 稜線長度,另一個是 Topological 拓撲。

第 3.2.6 節 特殊點線面的選取 (peculiar)「blender」

取頂點路徑

Sharp Edges 選取尖銳稜線——

Sharp Edges尖銳稜線命令是用於Mark selected edges as sharp挑選出兩個基面夾角小於指定角度的這兩個基面之間共享的稜線。注意:Sharp Edges尖銳稜線命令只能在Vertex頂點選取模式和Edge稜線選取模式下使用。執行這個命令之後,View視圖左邊的Tool Shelf工具欄下方變成了Select Sharp Edges選取尖銳稜線欄目,其中的Sharpness尖銳度參數用於指定兩個基面夾角度數,默認是0.010,取值範圍0°~180°,數值越大,被選中的頂點或稜線就越多。

* View視圖裡默認已有並已選中Cube立方體 ⇒ X 刪除,回車確定 ⇒ Shift A 添加 ⇒ Mesh 網格物體 ⇒ Monkey 猴臉 ⇒ Tab 切換到Edit編輯模式 ⇒ A 全不選 ⇒ 滾動鼠標滾輪,放大顯示,按著鼠標中鍵旋轉視圖到合適位置 ⇒ ⇒ 左側Tool Shelf工具欄下方的Select Sharp Edges選取尖銳稜線欄目 ⇒ 鼠標點按並拖動Sharpness尖銳度的參數 ⇒ 可以看到,當數值到達50左右時,猴臉兩側的耳朵有零星的一些頂點被選中了;當數值到達75左右時,猴臉的兩眼也有一些頂點被選中了;當數值到達95左右時,猴臉的眼眶、嘴巴和兩耳外輪廓也一些頂點被選中了;當數值到達180時,猴臉全部被選中了。

第 3.2.6 節 特殊點線面的選取 (peculiar)「blender」

選取尖銳稜線

Every N Number of Verts 每逢N數選取頂點——

Every N Number of Verts每逢N數選取頂點這個命令的作用是Selects vertices that are multiples of N. 在已經選中的一批點線面中,調節為每間隔N-1個點線面(即每逢N個點線面)就選中下一個點線面。這命令在Vertex頂點、Edge稜線、Face基面三個選取模式下都有效。執行了這個命令後,左側Tool Shelf工具欄下方的Operator操作參數欄目變成Select Nth 逢N選取欄目,可以調節其中的Nth Selection逢N選取項目參數為自己需要的間隔距離。注意:最後被選中的活動頂點的位置,決定了計算間隔的起始位置,被選中頂點是以活動頂點為軸線兩邊對稱的。

* View視圖裡默認已有並已選中Cube立方體 ⇒ X 刪除,回車確定 ⇒ Shift A 添加 ⇒ Mesh 網格物體 ⇒ UV Sphere 經緯球 ⇒ Tab 切換到Edit編輯模式 ⇒ 滾動鼠標滾輪,放大顯示 ⇒ A 全不選 ⇒ 按著Shift鍵不放,鼠標右鍵點擊選中緯線上連著的一排5個頂點,最後一個被選中的頂點在最右邊(也就是說,只能看到每逢N數選取頂點這個命令效果的半邊) ⇒ 視圖下方Select選取菜單 ⇒ Every N Number of Verts 每逢N數選取頂點 ⇒ 可以看到,5個頂點少了2個,現在被選中的相鄰頂點是

間隔1(每逢2) ⇒ 左側Tool Shelf工具欄下方的Select Nth 逢N選取欄目 ⇒ Nth Selection 逢N選取項目參數默認是 2,鼠標逐下點擊參數右邊的小三角按鈕,參數變為3 ⇒ 可以看到,被選中的只剩下2個,且是間隔2(每逢3) ⇒ Nth Selection 逢N選取項目參數修改為4,時,就只剩下一個頂點了。這說明Every N Number of Verts每逢N數選取頂點命令只在原先所選取的頂點範圍內有效。不會超出範圍去選取別的其它頂點。

* 繼續上例,現在仍是處在Vertex頂點選取模式 ⇒ 數字鍵盤 7 切換為Top頂視圖觀察 ⇒ 按著Alt鍵不放 ⇒ 鼠標右鍵點擊一條橫向稜線 Loop 圍選一圈頂點(請參考第 3.2.2 節) ⇒ 視圖下方Select選取菜單 ⇒ Every N Number of Verts 每逢N數選取頂點 ⇒ Nth Selection 逢N選取項目參數修改為 2,然後鼠標逐下點擊參數右邊的小三角按鈕 ⇒ 可以看到View視圖裡被選中的一圈頂點,原本是間隔1(每逢2),隨著數值的增大,間隔也隨之增大 ⇒ 注意,當Nth Selection 逢N選取項目參數大於3之後,經緯球上的被選中頂點並沒有均勻分佈,但被選中頂點仍是以活動頂點為軸線兩邊對稱的。這是因為球體迴轉環繞的特性造成的,左邊一系列頂點的尾部和右邊一系列頂點的尾部重疊了,所以變成看上去似乎“不均勻”的感覺,但被選中頂點仍是以活動頂點為軸線兩邊對稱的。

第 3.2.6 節 特殊點線面的選取 (peculiar)「blender」

每逢N數選取頂點

Blender 2.63版起新增功能:執行每逢N數選取頂點命令之後,左側Tool Shelf工具欄下方的Select Nth 逢N選取欄目下多了一個Offset偏移量項目參數,這個參數用於調節間隔起始計算的偏移量。注意:如果Offset偏移量大於每逢N數則沒有任何變化。

* 繼續上例 ⇒ 修改Nth Selection 逢N選取項目參數為4 ⇒ 現在可以看到有2個被選中頂點的間隔為1,它們的對面另2個被選中頂點的間隔為5 ⇒ 調節Offset偏移量項目參數為1 ⇒ 可以看到所有被選中頂點都移動了一下,現在所有被選中頂點的間隔都為3 ⇒ 調節Offset偏移量項目參數為1 ⇒ 現在可以看到有間隔為1的2個被選中頂點現在間隔為5,它們的對面原本間隔為5的2個被選中頂點現在間隔為1 ⇒ 調節Offset偏移量項目參數為3 ⇒ 現在所有被選中頂點又一次間隔都為3,但位置與上次Offset偏移量為1時不同 ⇒ 調節Offset偏移量項目參數為4 ⇒ 現又和Offset偏移量為0時一樣有2個被選中頂點的間隔為1,它們的對面另2個被選中頂點的間隔為5 ⇒ 繼續調節Offset偏移量項目參數為5或更大 ⇒ 因為偏移量已經大於每逢N數,所以沒有任何變化。

* 繼續上例,現在仍是在Top頂視圖中 ⇒ A 全不選 ⇒ A 全選 ⇒ 按著Shift鍵不放,鼠標右鍵點擊正下方中央的一個頂點,再次選擇鼠標右鍵點擊這個頂點,讓它成為白色的活動頂點 ⇒ 視圖下方Select選取菜單 ⇒ Every N Number of Verts 每逢N數選取頂點 ⇒ Nth Selection 逢N選取項目參數修改為 2 ⇒ 可以看到,經緯球下半部分頂點的間隔都是正確的2,而上半部分的頂點好像有些亂,“不正確” ⇒ 別急,按著鼠標中鍵旋轉View視圖觀察 ⇒ 鼠標逐下點擊 Nth Selection 逢N選取項目參數右邊的小三角按鈕 ⇒ 可以看到,隨著數值的增大,經緯球上被選中的頂點好像霓虹燈一樣在變化,排列成很漂亮的“人”字隊形,實際上,“人”字的左邊一撇正是右邊一系列頂點的尾部,繞著球體來到左邊了,另一側也是一樣。每兩重“人”之間剛好是間隔N-1(即每逢N就有一個“人”字)。

第 3.2.6 節 特殊點線面的選取 (peculiar)「blender」

每逢N數選取頂點操作實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