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她不遠千里來看兵哥哥升旗

10月1日上午9時30分,重慶市北碚區天奇廣場。晨露微涼,一千多名等著觀看升旗的群眾,把整個廣場圍得水洩不通,翹首以待機動支隊儀仗隊將國旗升起的神聖時刻。

國慶節,她不遠千里來看兵哥哥升旗

10月1日,武警重慶總隊機動支隊儀仗隊的戰士們在重慶市北碚區天奇廣場進行莊嚴的升旗儀式

儀仗隊雄姿英發,昂首闊步,走向萬眾矚目的升旗區域。激動人心的時刻即將來臨。為了看得更清楚,等待的人們踮起腳尖,伸長脖子,或是讓小朋友騎在肩頭,或是一直把老人抱起……國歌奏響,人們屏住呼吸、脫帽致敬,目光隨著上升的國旗緩緩上移,不少人熱淚盈眶。

國慶節,她不遠千里來看兵哥哥升旗

圖為2018年10月1日,武警重慶總隊機動支隊儀仗隊的戰士們在重慶市北碚區天奇廣場進行莊嚴的升旗儀式

對於李奔和他的戰友們來說,這是每年雷打不動的一次再熟悉不過的任務。作為重慶市唯一一支儀仗隊,每年的大型節日裡,在重慶各個廣場的旗杆前,總會有他們颯爽的英姿。

時光轉瞬即逝,今年已經是李奔入伍的第八個年頭,他已經不記得是第多少次踏入這樣的廣場,但他確切地知道,這是最後一次。

國慶節,她不遠千里來看兵哥哥升旗

圖為黃妍和李奔自拍

凌晨6點整,和往常的這個日子一樣,李奔起床洗漱後換上禮賓服,腦子裡一遍遍放映著升旗的每個動作細節,儘管這些動作在平時已經訓練過無數次。

9點整,重慶市北碚區天奇廣場已經湧入了大量群眾,國慶日雖不能親臨天安門感受升旗儀式的莊嚴,但對重慶人民來說,廣場就是他們心中的天安門。

在人頭攢動的人群中,有一位等待很久的特殊觀眾,她叫黃妍,是李奔的妻子,是一名電信營業員。工作繁忙的她本來今天加班,但她早早地給單位請了假從成都趕過來,為了不錯過屬於李奔的最後一次榮譽時刻,這也是她第一次來現場看李奔升旗。

國慶節,她不遠千里來看兵哥哥升旗

圖為黃妍注視著李奔帥氣的臉龐

9時30分,升旗儀式開始,李奔和他的戰友們踏著鏗鏘的步伐邁入廣場,平時反覆地操練和付出的汗水保證他們零失誤完成了整個升旗流程。

妻子坦言,原來國旗下的李奔才是他最帥的樣子。

而李奔說,這也是他升旗最緊張的一次。

小兩口今年7月份領了證,這次是婚後首次見面,還依舊帶著新婚小夫妻的羞澀。

八年轉眼一瞬,李奔覺得新兵訓練彷彿還在昨天。

國慶節,她不遠千里來看兵哥哥升旗

圖為李奔深情地親吻國旗

憑著山東人樸實而又能吃苦的個性,李奔訓練刻苦,心態沉穩,作為一個好苗子,在新兵連結束後便被選入儀仗隊預備隊。當他作為新兵第一次到重慶市人民大禮堂觀看老兵升國旗時,聽到國歌響起,看見鮮紅的國旗緩緩升起,心裡為之一震,熱血在胸膛裡洶湧澎湃,從此便暗自下決心一定要進入到升旗方隊之中。

國慶節,她不遠千里來看兵哥哥升旗

圖為升旗前黃妍為李奔整理衣冠

然而夢想是美好的,而通往夢想的道路是坎坷的。當記者問起儀仗隊的日常訓練時,李奔告訴記者,一是“站功”: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或三四個小時,一動不動,貼著牆壁迎著太陽練;二是“走功”:用尺子量步幅,用秒錶卡步速,迎著風、頂著雨,全天候在各種天氣下完成任務;三是“持槍功”:護旗兵用的是鍍鉻禮賓槍重7.5斤,在手中靈活運用不容易,夏天手出汗容易滑落,冬天手都是凍瘡握不住槍,為達到操槍一個聲音、一條直線,隊員們在槍托上吊上磚頭練臂力,在腋窩下夾上石頭練定位,直到手掌拍腫了、虎口震裂了、右肩磕紫了,才闖過這道關。“每過一關,都要流幾斤汗,脫幾層皮,掉幾斤肉。晚上最晚時要訓練到凌晨1點,練託槍,肘下夾著石子跑步,肘部早已經是厚厚的一層繭。

國慶節,她不遠千里來看兵哥哥升旗

圖為李奔與黃妍在國旗前合影

這麼多年來,背十字架,衣領上別大條針,兩腿和腋窩間夾撲克牌的傳統訓練方式,依然保持著。而冬天穿厚了太臃腫,夏天穿短袖有失莊嚴,“冬不穿棉、夏不穿單”也一直是“戒律”。 在晉升為上等兵的時候,李奔就光榮地成為方隊中的一員,而這一待,便是七年。

而如今,作為中隊為數不多的“80後”老班長,李奔已經將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部隊。

對李奔來講,國旗早已成為他不可割捨的另一半,而馬上,他的另一半屬於他深愛的妻子。

這是李奔的流金歲月,是他隨國旗飄揚的青春軍旅,也是他和妻子小家庭新篇章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