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異地他鄉奮鬥的年輕人:可憐天下父母心

昨日,中秋佳節完美落下帷幕。節後第一天上班,贛小編就被一篇文章吸引了。

文章講述的是發生在江西省撫州市一戶普通家庭的故事,撫州臨川區羅湖鎮一個村莊的一戶家庭,他們的孩子外出工作,至今已有8年未曾與家人聯繫。年歲漸長的父母日夜思念多年未歸、生死未卜的孩子。

中秋佳節闔家團圓的氛圍還未遠去,今天卻看到了這樣的消息,贛小編不免百感交集……

致異地他鄉奮鬥的年輕人:可憐天下父母心


致異地他鄉奮鬥的年輕人: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偌大的城市裡,無數年輕人選擇離別家人與故土,在陌生的他鄉工作、奮鬥。支撐他們的,或是養家餬口的責任,或是夢想信念的指引。

同為漂泊他鄉,為工作打拼的一員,贛小編從來不覺得外出奮鬥的選擇是錯誤的,因為外面的機會總是要比家裡多一些,而且年輕人總要去多見識外面的世界才不枉這一腔青春熱血。

只是,外出奮鬥不應該跟先跟家裡人報平安嗎?

難道他們就不清楚,聯繫父母才能確定你還活的好好的。

不聯繫父母的,讓遠在他鄉的父母擔驚受怕,他們於心何忍呢?

致異地他鄉奮鬥的年輕人:可憐天下父母心

以前也看過一則新聞,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畢業後在留在城市奮鬥。但他工作失意,多年未取得令人值得稱讚的成就。他自覺愧對父母,消失了十幾年。

這十幾年裡,他的父母不停的找尋這個家中的獨子,但一直沒有消息。他的母親在尋子過程中身心疲憊,以致病故。

十餘年後,當他終於有所回應主動打電話給父母時,他的父親老淚縱橫、不敢相信,而他的母親卻永遠的抱憾離世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工作失意的大學生,不知在他離家的十餘年裡,是否會想起家中慈母的殷殷期盼?又是否悔恨自己沒有早日回家陪伴父母身旁?

致異地他鄉奮鬥的年輕人: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們工作了,踏入社會了,一年難得與父母見一次面。

為了更好地聯繫我們,年過半百的父母,甚至開始主動學習使用我們常玩的通信工具,比如微信、微博、抖音,小心翼翼學習新技能的他們,只希望從網絡上儘量找些能跟我們交流的方式與話題。

對於他們頻繁的問候,我們可能有點兒煩了。

只是在這前提下,我希望我們都能記住:我們畢竟是他們從小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啊!

“假使你的父母現在60歲,父母餘下的壽命是20年,並且你沒有跟父母同住,那麼,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的時間大概是11小時!所以: 20年×6天×11小時= 1320小時,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當時贛小編看完這本書的心情不用多說,根據這樣統計下來,你有沒有發現你其實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了?

因為到時候我們要成家立業,也要開始為人父母。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可能我們奮鬥的速度跟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但是我們應該要不斷努力的不讓父母擔憂。

希望我們每個身在異鄉的人,每天都能記得給家中父母報上一個平安。

希望我們每個正在奮鬥的人,就算對世界很失望,也要記得家裡有愛我們的人。

希望我們每個為夢想努力的人,都能早一點成功,然後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中的父母。


致異地他鄉奮鬥的年輕人:可憐天下父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