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漲大跌間,51信用卡爲何遭錯殺

大漲大跌間,51信用卡為何遭錯殺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8年是赴港上市的大年,但對許多赴港上市的新經濟科技公司而言,這年未必是順風順水的。大盤走勢不樂觀攪動市場情緒,昨天大漲今天大跌便成了常態。今年7月於港交所掛牌的互聯網新秀51信用卡(02051-HK)上市至今,股價已經跌逾28%(按收盤價計算),這兩天更是經歷了一次大跌大漲。面對P2P頻爆雷,國家頻出整治細則,儘管51信用卡的採取“更保守策略並限制貸款產品的貸款撮合量”,但到底還是受到了牽連。

擁有複合年增長率為50%的龐大的註冊用戶基數,51信用卡一直引以自豪其信用卡-賬單-借貸-投資一體化的生態系統。理論上講,P2P爆雷的風波即使殃及池魚,也該是短暫的陣痛,相比掛牌首日的風光,往後劇情的發展卻略顯狗血。

信用卡服務方興未艾

作為中國最大的線上信用卡管理平臺,51信用卡提供個人信用卡管理服務、信用卡科技服務以及線上信貸撮合及投資服務,三項主營業務的主要內容是:管理涉及不同髮卡銀行的多張信用卡、新信用卡申請及信用卡賬單還款服務;與中小型銀行展開深入合作以發行聯名信用卡,並數據應用、信用分析及風險分析方面提供服務;通過公司的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快捷簡便的信貸。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51信用卡上市後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

大漲大跌間,51信用卡為何遭錯殺

從整體上來看,截至2018年6月30 日,公司錄得12.8億人民幣收益,同比增長50.5%;經調整錄得純利2.5億,同比增長48.9%,成績不錯。看收益的分類,其中科技服務費一欄出現的156.2%的增長確實奪目耀眼,中報內解釋大增的原因在於用戶對申請辦理信用卡的需求有所增加,以及與51信用卡合作的銀行數目也增加。這分部業績是51信用卡今年以來力推的業務,也是公司運行整個生態系統的中心。為了很好地推動信用卡服務,公司將個人信用卡管理服務作為用戶流量的接入口(個人信用卡管理服務是不產生收入的),此策略以高用戶基數的獲取宣告大捷。截至2017年年末,51信用卡管家應用的註冊用戶累計數目達到6.2千萬,2015至2017年複合年增長率50%,而公司管理信用卡累計數目1.06億張,複合年增長率為47.5%。由於在2017年該業務產生的收益基數小,在國家緊盯P2P借貸的大環境下,轉移陣營明顯受到成效,且方興未艾。

借貸仍是創收的主力

投入總是需要成本的。既然51信用卡並無就個人信用管理服務向用戶收費,那麼這項“不盈利”業務的投入成本哪裡來?看看信貸撮合及服務費一欄。實際上,這一欄與“信貸介紹服務費”一欄記錄的收益均來自於同一項業務——信貸產生的服務費(撮合、介紹)及逾期利息。51信用卡招股書反覆陳述,於往年業績記錄期間,年利率超過36%的貸款產品所貢獻的收益只佔據同期總收益的0、0.4%及3.7%(2015年到2017年)。比重雖小,但是增長卻驚人——2017年年利率超過36%的貸款產品錄得8.4千萬的收益,同比增長3570%。回到今年中報上收益細分的欄目,“其他收益”同樣錄得同比增長超過150%的收益,中報解釋大增主要因為公司設立的信託發放的資產負債表貸款確認的發放予客戶的貸款利息收入增加3520萬元以及逾期費用及其他款項增加5500萬元。疊加收益合計貢獻近89%的“信貸撮合及服務費”和“信貸介紹服務費”,借貸才是51信用卡錄得同比高增長的主要原因。

大漲大跌間,51信用卡為何遭錯殺

提現困難、清盤退出、停業跑路成了今年P2P借貸的標籤。由於上半年金融監管趨嚴,貨幣信貸供給不斷收緊,對互聯網金融來講,現階段發展的突破口還是在於信用卡服務。51信用卡的招股書內橫向比較中日美的信用卡滲透率,中國的平均一人只有0.6張信用卡,為三國中最低;而美日兩國都至少人均2張,由此可見國內信用卡的增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為信用卡業務的向前發展提供了大前提。作為中國最大的獨立線上信用卡申請平臺,51信用卡擁有較為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與銀行、金融機構合作的經驗,打造完善的信用卡應用體系將會是現階段互聯網信用卡公司的發展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