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中秋寫篆體家書 用傳統方式表達思念

 “久未歸家,不知父母尚安好否……中秋佳節將至,兒思至親甚矣……”

大學生中秋寫篆體家書 用傳統方式表達思念

大學生中秋寫篆體家書 用傳統方式表達思念

  中秋節前夕,就讀於南京林業大學傢俱設計專業大二的王穎丹用篆書寫了封家書用以表達念家之情。王穎丹向澎湃新聞介紹,用篆書寫家書是學校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的一項校文化活動,從9月17日開始,“輔導員在群裡通知學院有這個活動,想參加的人就一塊兒買了信紙寫”。

大學生中秋寫篆體家書 用傳統方式表達思念

  “不會寫的篆書先在網上查,寫完以後拍給父母看,順便翻譯成簡體給他們。”王穎丹說,這是她第一次不在家過中秋,心裡有點愧疚,所以嘗試用這樣的形式向父母表達,“因為覺得用篆書寫白話文有些違和,就寫了文言文。他們看到以後比較驚喜,也比較欣慰,沒有想到我會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思念。”

  對於同樣就讀於傢俱設計專業大二的張嘉鈺而言,這是她不在家過的第二個中秋,因此也“不像大一時那麼想家”,但還是在家書中叮囑父母“要照顧好身體,要每天都有好心情,我也會繼續努力,代問爺爺奶奶”。她告訴澎湃新聞:“媽媽(把照片)拿給爺爺看,爺爺是書法家,他說我寫得蠻好的。”

  發起這項活動的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輔導員李雍告訴澎湃新聞,這次活動共有三十多名大二學生參加。“這能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深處關於情感表達的含蓄之美,學會讓自己的情感表達更有儀式感。通過這種方式,我想遠方的父母也會更加感動。”李雍認為,這是需要傳承的文化力量。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用文字跟父母表達,就是一種中國人含蓄的情感抒發吧。”王穎丹說,自己平時不擅長用言語表達對父母的感情。張嘉鈺則認為,在中秋這樣的傳統節日,“用傳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思念,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