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明知到處人山人海爲什麼還要出遊?

十一明知到處人山人海為什麼還要出遊?

文 風青楊

每年小長假和黃金週的新聞都差不多,從九寨溝到八達嶺,由南往北,鼓浪嶼要被踩沉,廬山堵得人發瘋。10萬遊客進泰山,8萬好漢登長城。18萬人入故宮,23萬中山陵。高速堵、車站堵、景區堵、旅店堵、餐館堵……坐車排隊,坐船排隊,連走路也要排隊;吃飯排隊,看戲排隊,連上廁所也要排隊;買票排隊,進景區門排隊,拍照片排隊……逢假必堵,出遊不再是遊客放鬆休閒的方式,而是成為觀看人山人海的一種負擔。難怪有網友調侃“毀掉一個嚮往之地的方法就是:五一十一去那裡。”

如今,帶相機出去給一個朋友拍照,回來整理照片,發現一張單人的都沒有!全是合影!出遊在外,無處不堵,原本用來放鬆休閒的小長假,如今卻成為人們疲於奔命的一場噩夢。人們明明知道會出現人山人海的現象,卻依然選擇在這個時間外出。

既然選擇出遊實在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如此多的旅客依然樂此不疲地奔赴在出遊的路上呢?

“人山人海”的景區,“車山車海”的道路,出行變成了受罪,旅遊成了一種負擔。於是一部分人選擇宅在家裡,他們的理由是:為什麼就不能呆在家裡,好好看看書,跑跑步,睡睡覺,做做飯,會會朋友,跟親人團聚?非要去坐最貴的飛機,最擁擠的車,看被人頭淹沒了的風景,住最貴的酒店,吃最敷衍潦草的飯菜?難道僅僅為了表示我們不甘寂寞嗎?還有自駕Ber,滿懷信心能找到一個山清水秀人跡罕至的地方,結果他們全找到了一塊兒。旅遊是為好心情,人多之處不可行。不要從眾避高峰,人生處處是風景。

但不爽歸不爽,吐槽歸吐槽,每年不管是五一小長假還是國慶黃金週,旅遊出行仍然是國人度假的首選,“年年出遊年年堵,年年擁堵年年遊”,逐漸形成了一種常態。明知會堵成這樣,還偏向虎山行就挺有意思了。

是啊,有的人寧願欠銀行幾百萬,一輩子還房貸,也要舉全家之力到處借債付首付買個房子;

有的人寧願被堵車在高速公路上,或吃不好、住不舒服、看個景點排幾小時的隊,享受人山人海,也不能呆在家裡讓親朋好友瞧不起。

很多時候,我們所受的很多折磨,相當一部分都是因為要了面子,賠了裡子。

這樣說有一部分可能出於假期陪父母出行的人可能不高興了。但我真不知道讓父母堵在高速公路上,吃不好、住不好、到景區排隊、上廁所也排隊的情況下,父母能感受到哪些快樂?

“怎麼玩、去哪玩”的確讓人頭疼,但那些選擇五一十一出行人,他們也有自己不得己的苦衷:大多家庭只有到了小長假或黃金週,才“有的玩”,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夫婦倆都有各自的工作,加上小孩上學,利用小長假出行,仍是這些家庭實現全家遊願望的主要途徑。假期出行真的不是湊熱鬧,而是真的只有此時才能讓大家都騰出一些時間。

何況一年中僅有兩次長假,即便許多人玩得“鬧心”,人們也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沒有集中休假這樣的制度,很難想像社會會給我們這麼多時間去幹自己想幹的事情,更多的人期盼彈性休假制度能早點兒推行。

是啊,為什麼不讓國人各自休年徦?這樣不是就可以錯開各種擁堵高峰嗎?與其全國人民一年中都集中在國慶出行,還不如分散到不同節日只讓部分地區的人們出行,不同地區的人們大家每年輪流出行一次,比如:清明節,西北西南地區休7天,其他地區休3天;勞動節,東北華北華南地區休7天,其他地區休3天;國慶節,華東華中地區休7天,其他地區休3天。這樣每個節日,只有部分休7天的地區出遊,這樣不僅減輕各景點壓力,還可以享受到交通、住宿、餐飲業和其他行業的較好服務。

在歐洲,休假是天大的事。最為重要的是,休假的傳統已經成為一種價值觀,深植於人們的心中。美國的聖誕節法定假日也只有三天,加上雙休日調休也不過一週左右,但是很多人會選擇和年假一起休,所以往往就是半個月。而反觀中國,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關於帶薪年假的制度,但實際執行中,很多單位的員工卻無法享受。儘管《勞動法》第4章第45條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但是,現在許多地方連法定的休息日都未得到嚴格的履行,更別說帶薪休假了。

十幾億人同時放假,全國一致的放假時間,再加上統一的調休節奏,必然帶來糟糕的出行體驗。這些年全體國民的擁擠經歷,已對現行“黃金週”長假制度構成挑戰,許多人呼喚更靈活、更自由的放假制度。

不過有一點還好,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一個愛熱鬧的民族。哪裡人多往哪裡湊一直是我們的優良傳統!

作者:風青楊 :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