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完全集中不可能 大脑每分钟走神240次

注意力完全集中不可能 大脑每分钟走神240次

上周两篇发表在《神经元》(Neuron)期刊上的研究都发现了类似的结果,人类的注意力是频繁分散的。按照他们的估计,人类大脑平均每分钟“开小差”240次。

据科技网站Inverse报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一个团队对人类的研究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另一个团队对猕猴的研究,都发现人类的大脑分散注意力的频次相当高,大约每秒钟4次,相当于一分钟240次。大脑频繁分神 现实实为幻象

普林斯顿神经科学研究所(Princeton Neuroscience Institute)的博士Ian Fiebelkorn说:“大脑就是设计有分神的能力的,我们是一阵一阵集中注意力的,在之间有分心的空档,这时大脑需要感知外在环境是否有重要的信息。这种聚焦的节奏无时不在主导着我们的行为。”

为了解释“聚焦节奏”的说法,Fiebelkorn说,想像一下新年除夕夜站在纽约的时代广场,被周围人流、车辆、音乐簇拥著。这种环境够让人应接不暇的,因此大脑用两种方式来处理信息。一方面,聚焦在一个兴奋点上——比如街角你认识的熟人,或者在人群中搜罗采访对象的电台名主持人;另一方面,就像拍电影一样,大脑把周围环境定格成一个个画面传输给大脑,大脑把它们拼接起来,让人觉得是一个连贯的情景。

我们认为这些情景是连贯的,而实际上,我们只“采样”了周围环境特定的片段。大脑把这些时刻拼接起来,并自动填补中间的空隙,给我们一个“连贯”的场景的假象。

这两份分别对人类和猕猴大脑的研究,观测到人类和猕猴的大脑几乎有着一样的神经聚焦节奏。

正如很多宗教都提到类似“现实其实是幻象”的观点一样,报告的首要作者Randolph Helfrich博士说:“我觉得与其说这是科学问题,不如说这属於哲学内容。”

分神可感知周围危险

现在人们普遍以为分心是不好的,但是Fiebelkorn说其实也有好处。只需几毫秒的时间,人们就能感知周遭环境的变化或者是危险,于是作出反应。

“比方说树上有个又红又亮的苹果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是Fiebelkorn说:“你想去采它,但你得知道旁边有没有牙齿更大的动物也在觊觎这个苹果。因此,大脑的这些分神空档可以帮助你感知威胁。”

不适合新时代的大脑机制

当今社会快节奏、一心多用的生活模式对传统的大脑机制形成了挑战。搞科研、写文章、在高速路上开车都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的情形下,分心就很麻烦。

“想像一下你在开车,又喝咖啡,还在讲电话,这意味着你的注意力要快速地在三件事中不断切换。稍不留神,可能就会酿成大祸。”

被广告商充分利用的机制

精明的商人已晓得充分利用人类大脑分神的机制。高速路边的广告牌位价格不菲。研究显示,哪怕人们以时速80英里的速度驾驶,仍能从容地接收到路边告示牌上他们感兴趣的广告信息。

注意力高度集中基本不可能

Fiebelkorn说,这两份研究类似的结果让人类更加真实地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可能是达不到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