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 三毛 ·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文 /Nancy

音樂 | 三毛 《遠方》

1991年1月4日,三毛用一雙尼龍絲襪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她把生命定格在了48歲。

三毛曾說過: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的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 1 -

她是想做"拾荒者"的真實孩子

1943年,三毛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往臺灣。

三毛,原名陳懋平。因為"懋"字難寫,所以她直接把它省掉,叫自己陳平。

上學後,有一次老師佈置作業:"寫一個作文:我的理想。"

大家都寫:"科學家"、"醫生"、"企業家"……

三毛覺得"很多同學寫這些,其實並不是真的喜歡,而是為了討好老師。"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她不想說違心的話,於是寫了一篇《我想做一名拾荒者》:

"拾荒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又可以大街小巷的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

老師敲著黑板刷大罵:"你的理想是撿垃圾,那還念什麼書了,趕緊滾出去。"

後來三毛的文字受到大家的歡迎,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她的真實。

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卻字字句句傳遞著她最真實的情感,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 2 -

她曾因自閉症輟學在家

三毛從小就喜歡看書,《紅樓夢》、《會真記》、《兒女英雄傳》……

上初中的時候,她嚴重的偏科:語文很好,數學很差。

後來三毛髮現,老師出的考題,幾乎都是課本後面的練習題,於是她拼命琢磨背誦課後練習題,之後六次小考,三毛都得了滿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讓她十分鐘做完一份初三考題,結果不出所料,三毛考了0分。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數學課,老師把三毛叫上講臺,嘲諷地說:"陳平同學喜歡吃鴨蛋,今天我請她吃兩個。"

她用毛筆蘸滿墨汁,在三毛眼睛周圍畫了兩個大圈。

墨汁順著臉頰淌下來,滲到三毛嘴裡,老師還意猶未盡,又讓三毛去走廊走一圈。

在全校學校的鬨笑中,三毛的天空塌了。

"從此我就得了自閉症。"

得了自閉症的三毛越來越討厭學校,最後發展到一進考場就暈倒,最後爸媽只好讓她休學回家。

現在看來數學老師的行為很欠妥當,甚至有些可惡,然而從後來的發展看,這或許是三毛的必經之路。

- 3 -

學過插花、鋼琴,最終邂逅寫作

面對三毛,父母終日愁眉:"如何是好啊?"

他們想讓三毛學點謀生之技,先是送她去學插花,學了幾周,三毛便不願去了。

後來又送三毛去學鋼琴,學國畫,最終都是學了幾周,便固執的不去了。

在家呆了一年後的三毛,因為姐姐的朋友知道了顧福生,聽著他們對顧先生的崇拜與欣賞,三毛萌生了跟顧福生學習油畫的念頭。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顧福生是臺北文藝圈知名的美男子,而且為人儒雅善良。他對三毛很有耐心,然而三毛畫了兩個月,筆下東西仍然慘不忍睹,最終還是放棄了。

看著十幾歲的三毛心灰意冷,顧先生卻突發奇想得建議她嘗試寫文章。

三毛第一篇《惑》,一個月後發表在了《現代文學》上。

一位哲人說:人的一生中有兩個生日,一個是自己誕生的日子,一個是找到畢生所愛的日子。

這一天,三毛又重新迎來了新生,迎來了另一個生日。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通過寫作,三毛找回了自信,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失學7年的三毛,終於重回校園。

在尋求的路上,有人妥協了,有人放棄了,而對於自己來說,還有什麼比發自內心的喜歡來的更重要呢。

- 4 -

真正的愛情,是靈魂相配

26歲那年,三毛認識了荷西。那一年,三毛在馬德里大學讀大三,而荷西,正在唸高三。

三毛曾描述她眼裡的愛情:

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真正的愛情,就是不緊張,就是可以在他面前無所顧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愛你的人,就是那個你可以不洗臉、不梳頭、不化妝見到的那個人。

而荷西就是那個骨子裡愛著三毛的人,即使所有人反對,他也依然支持三毛去撒哈拉定居。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他們住在阿尤恩墳場區,一個三十多平米的小房裡。

屋子又小又破,磚縫清晰可見,牆頂還有個缺口,屋裡更是空空,沒有一件成形家居,而這就是兩人的新房。

然後,三毛開始了變戲法:

她將駱駝頭骨用鐵皮和玻璃做了一盞風燈;

舊輪胎清理乾淨,填上紅布坐墊,一個鳥巢式沙發就閃亮登場了;

接著又拾回來一塊快腐爛的羊皮,用鹽和明礬硝出來,就成了一張坐墊;

家裡沒有綠意,她就冒險爬進總督矮牆,偷回幾株花,屋裡便有了生機。

一所空心磚壘就的破舊房子,就這樣變成了"全沙漠最美麗的家"。

儘管生活在荒蕪的沙漠,三毛和荷西卻將生活過的繁花似錦,充滿生機和幸福。

- 5 -

尋求愛和自由,但愛沒了

"我過得不好,都是因為我沒有錢。"在很多人眼裡,生活品質等同於有錢。

而三毛的生活告訴我們:真正左右生活品質的並不是錢,而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就這樣,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和加那利群島生活了六年。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1979年9月30日,荷西潛水時,意外溺水身亡,三毛的生活一下子坍塌了。

屍體打撈上來那天,正好是中秋節。

三毛將朋友都趕了出去,她說這是屬於他們夫妻的最後一晚,她要為荷西守靈:

"日已盡潮水已去,皓月當空的夜晚交出了,再不能看我再不能說話的你,同一條手帕擦你的血拭我的淚。"

荷西走了,三毛在父母的挾持下,回到了臺灣。

當初想要尋求愛和自由,而如今荷西的愛消失不見了,三毛便只去尋求那廣闊的自由:

去墨西哥邂逅自殺小神,買一件"蹦裘"穿穿;

去洪都拉斯坐一回"青鳥",到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品嚐哀愁;

住進厄瓜多爾原始印第安人家裡,跟他們做一回"天涯若比鄰"的朋友……

幾年中,三毛暢遊了幾十個國家,她在文章裡寫道:

"你問我追求什麼,我想我追求的是認識自己的生命。你問我追求什麼,我相信這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燃燒。"

- 6 -

最後,她選擇安靜的離開人世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1991年1月2日,三毛因病住院,但只是老毛病,並不嚴重。

可誰都不曾想到,4日凌晨,三毛用尼龍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去了有荷西在的世界。

三毛一直擁有自己美好單純的世界,她一直都是天真爛漫的少女,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求一個幸福的歸宿。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喜歡三毛的書,喜歡她的文字。

北大教授張頤武這樣評價三毛:"三毛的成就主要不是在文學上,而是在生活方式上。"

當忙忙碌碌的我們,過著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的時候,三毛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獨特壯闊的生活方式。

活出自己,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事;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要活著就算了,要活得熱烈而起勁;

活得簡單、活得真實,不虛妄、不矯飾;

好好享受生命帶來的每一種體驗;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三毛只活了短短48歲,但她短暫的一生,勝過我們十世。

荷西走後,三毛一直鬱鬱寡歡

三毛曾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懷念三毛,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