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沒有中職能實現嗎?

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沒有中職能實現嗎?


商務合作聯繫QQ:3158521867 或加微信號:jujiaozhijiao

本文原為去年中國教育報約稿、評論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而寫。最近國家又重申2020普及高中這一目標,要求各地加快進度。

一些地區傳言,要大幅擴招普高,壓縮中職,引起巨大爭議。但相關討論多侷限於於高中階段,刻舟求劍,很少有從高中-高等教育體系變革角度思考問題。為此,重新發布此文,以助深化討論。


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沒有中職能實現嗎?

一、2020年,能否普及高中教育?


教育部等四部門近期頒佈《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攻堅計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國及各省(區、市)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中西部貧困地區毛入學率顯著提升。

這是繼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以來,我國在提升國民教育水平、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又一劃時代政策舉措。

然而,實現這一政策目標的難度究竟有多大?難點究竟在什麼地方?如何破解?

與義務教育階段不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僅需要供給側的改革與擴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對需求的激勵,以及相應的供-需匹配機制。

1.接受高中階段教育並沒有強制性的法律約束,而且除了上學的直接成本之外,還有放棄工作收入的機會成本。

例如,對於一個急需額外收入的農村家庭而言,其子女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很可能會去城市去打工掙錢,而不是繼續接受高中階段的教育,任何人也不能強制他們去繼續求學。

從這個角度來說,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任務要更為複雜。

2. 隨著義務教育高的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學齡人口持續下降,中間階段的高中教育近年來也發展迅速。

從全國層面來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2010年的82.5%上升到2016年的87.5%,平均每年上升0.83個百分點;照此速度穩步推進,2020年完全可以實現90%以上的目標。

從分省層面來看,目前有22個省份的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其餘省份中有6個省份毛入學率已經超過了85%,只有3個省份毛入學率尚未達到85%,而且都是少數民族地區,人口相對較少。

這樣來看,到2020年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任務似乎並不重。

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沒有中職能實現嗎?

二、擴容挑戰:學齡人口的恢復性上升



但如果考慮齡人口波動因素,這一任務卻並不輕鬆。

與2015年之前學齡人口持續下降不同,從2016年開始,初中在校生數和畢業生數都在恢復性增長,這種增長趨勢將持續到2021年。這對高中階段教育目前的承載力構成一定的挑戰。

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曾設定目標,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40%。雖然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在2010年之後基本穩定,但這一目標還是在2015年就提前實現了,主要原因是學齡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與高等教育相比,普及高中教育不會有這樣的“人口下降紅利”,不可能自發實現。相反,近期學齡人口的增加和初中生的恢復性增長,高中教育階段需要繼續擴容、應對挑戰。

這個趨勢在一些地區可能更為顯著,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沒有中職能實現嗎?


數據來源:2010-2016年數據來自歷年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7-2030年數據根據秦玉友、宗曉華(2017)的預測。

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沒有中職能實現嗎?

三、薄弱地區與社會底層:看不到上高中的收益?



從各區域來看,目前東部省份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都超過了90%,中西部也有多數省份接近90%的目標,距離普及目標較大的主要是基礎較為薄弱的民族地區、貧困地區。

從供給側來看,僅靠市、縣政府及其自有財力,無法解決普及高中所需經費,需要中央和省級政府加大轉移支付,加大高中階段教育的人、財、物投入力度,保證願意繼續求學的初中畢業生都能有學上、有合適的學上。

從需求側來看,一些地區由於自然地理條件所限,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滯後,就業和發展機會有限,一些家庭尤其是社會底層群體,看不到接受高中教育的意義和收益,也難以承擔更長期的教育投資成本和風險,造成很多孩子初中畢業就失學了。

對於這類問題,一方面需要在高層政府的支持下,在這些地區儘早推行高中階段免費政策,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從經濟上降低求學的成本、提高上學的激勵;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進行紮實的組織、動員和教育工作。

在民族文化差異較大的地區,應探索群眾更易認可和接受的教育形式、方法和內容,加強學校組織與當地群眾的文化交流和溝通。

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沒有中職能實現嗎?

四、中等職業教育:一種“無奈的選擇”?


無論從多元智能理論下的教育分流角度來看,還是從產業對技能型勞動力的需求層次來看,初中畢業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更適合直接接受中等職業教育。

然而,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下降問題突出,很多地區出現了普職結構失調,直接影響和制約高中階段的普及。

中職教育的吸引力不強,有內部和外部多重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體制原因是將中等職業教育辦成了“斷頭教育”,而不是一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成長的完整、貫通和開放的通道。

未來必須打通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甚至到專業型碩士、專業博士的通道。

然而,由於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長期辦學分割,構建銜接貫通的職業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軌道的努力,遭遇了很多障礙甚至抵制。一些本科院校對於嚮應用型轉型認識不到位,“升格”情結嚴重,熱衷於申辦碩士點、博士點,對於銜接職業教育有很強的牴觸和歧視情緒。

解決這類問題,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需要更為綜合化的改革,更為成熟的頂層設計。

整齊劃一的高考,是否應該進行分類高考?3+X模式中的X,是否可以包含職業類科目?

相應地,中等職業教育是否也應強化文化基礎課程,為人才培養層次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打好基礎?

在辦學模式上,中職教育和普高教育兩個端點,是否都可以向中間靠攏一點,適應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新要求?


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沒有中職能實現嗎?

五、迴歸初心:高質量的普及才有意義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和勞動力的競爭力。因此,只有高質量地普及高中教育才有意義。

首先,在打響普及高中教育攻堅戰的過程中,決不能忽視義務教育,而是要鞏固義務教育的普及成果,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為高中階段輸送素質過硬的生源。

尤其是職業教育的生源,大部分來自於農村家庭和社會底層。辦好農村中小學校和薄弱學校,縮小義務教育質量的城鄉差距、校際差距和階層差距,是保證高質量高中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的基礎。

其次,提高高中階段學校的辦學質量,重在一般學校和薄弱學校。

高中階段學校發展很不均衡,無論是普通高中還是中等職業學校,每個區域都有“重點學校”、“名校”、“示範校”等,它們的教育投入、設施條件和教師素質都要遠遠高於一般學校和薄弱學校。

攻堅重點是改善一般學校和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與辦學質量。

可以考慮由省級和地級市政府統籌,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跨區域招生政策,擴大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和產業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共享範圍。

對於人口流入集中的發達地區,不僅要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對隨遷子女的招生覆蓋面,更要關注在城市務工的初中畢業生,為他們提供半工半讀的教育機會。

最後,通過各種途徑,激發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投入和努力程度。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尊重學生的選擇,發現和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理念。

要打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完整、貫通、開放的通道,使得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只代表人才培養的不同路徑,只是開發每類人才特長的必要分工和階段,而不是人才篩選和分層的標籤。

來源丨南雍筆記

作者丨宗曉華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