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優質高職校如何開展建設,又該建設什麼?

來源 |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7月)

本文授權轉載自教育管理雜誌社(ID:JYGLZZS)

導讀

開展優質高職院校建設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職院校強化內涵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優化優質職業教育供給、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和貢獻力的重要基礎。本文闡釋了開展優質院校建設的現實意義,分析了優質院校建設的基本條件、政策設計、內容體系,提出了優質院校建設成效的判斷表徵,以期為各地、各校推進此項工作提供借鑑和參考。


國家級優質高職校如何開展建設,又該建設什麼?


繼“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後,教育部發布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簡稱《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優質學校建設”,對進一步集聚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激發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活力,推動高等職業院校特色化創新發展,從根本上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和貢獻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建設實踐來看,各省優質院校建設內容各有側重,不盡相同,這其中建設邏輯是否具有共性,是否具有“標準”畫像,如何開展建設、建設什麼、是否有統一評判標準等已經成為優質院校建設普遍關注的問題。

一、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現實意義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亦從注重外延走向注重內涵、由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和特色發展的新階段。在此背景下開展優質院校建設,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

1. 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2014年,《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等系列政策,作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戰略部署。高等職業教育具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雙重屬性,在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優化高等教育結構與佈局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15年教育部印發《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18年,支持地方建設200所左右的優質院校”。[1]至此,優質院校建設作為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頭雁”項目,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領域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成為各地、各院校落地最快、分量最重的重點項目。

2. 助力和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主動作為

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契合中高端產業發展需求,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勞動力結構和素質水平,高等職業教育需要在與國家戰略同向同行、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中,勇擔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主體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優質院校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回應現代產業體系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升級的重大改革,通過改革發展與創新引領,構建起適應產業中高端發展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在助力和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發展中主動作為。

3. 引領和推動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有效載體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我國職業教育規模世界最大,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公平作用日益彰顯,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但是,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職業教育體量大而不強、校企合而不深、質量有待提高、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優質、多層、多樣職業教育的迫切需要。面對國家發展戰略新要求和產業革命新趨勢,通過優質院校建設,創新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和培養模式,推動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使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產業革命。

4. 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舉

高等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從注重外延式發展向注重內涵式發展轉軌,升級發展模式。但是,目前這種升級還面臨諸多挑戰。[2]從發展背景上看,當前高職教育同時面臨著“中國製造2025”的產業背景、“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教育需求多樣化的生源背景等多重壓力;從發展路徑上看,校際競爭、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加快推進優質院校建設就是要應對這些現實挑戰,加速形成高等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才能有助於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實現規模、速度、質量和效益均衡的高質量發展。


二、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基本條件


《行動計劃》提出建設一批“辦學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社會服務能力強、綜合辦學水平領先、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契合度高、行業優勢突出”的優質院校。[3]這明確了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基本條件。

第一,辦學定位準確。辦學定位是學校根據自身辦學條件和服務面向,對辦學理念與定位、思路與目標,辦學規模與水平進行的制度性安排和設計,是學校確定發展方向、制定發展戰略的邏輯起點。所謂“準確”就是優質院校的辦學定位基於自身辦學傳統和資源優勢,契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凸顯優勢、特色和個性。

第二,專業特色鮮明。專業特色是指學校在一定辦學定位指導下與長期辦學實踐中,在不斷加強傳統品牌特色專業建設的同時,對接地方現代產業發展需求增設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興特色專業,逐步形成的特有品質。所謂“鮮明”就是優質院校的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已產生較好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能夠體現高標準、高水平和高質量,進而彰顯專業領域的特有優勢。

第三,社會服務能力強。社會服務能力是指學校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社會培訓和管理諮詢等方面的服務能力。所謂“強”就是優質院校基於學校辦學定位和特色,以特色專業為依託,確定社會服務方向和服務領域,實現其針對性、有效性和品牌效應。

第四,綜合辦學水平領先。綜合辦學水平是對學校在辦學理念、辦學規模、辦學體制機制、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社會服務能力、學生成長成才、科研成果轉化等諸多方面的全方位考量。所謂“領先”就是優質院校的綜合辦學水平位居本區域、本行業的最前列或絕大多數方面位居前列。

第五,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契合度高。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契合度是指學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保障的貢獻程度。所謂“高”就是優質院校辦學定位緊扣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依託區域龍頭企業創新適合自身的校企合作模式,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數量足夠、質量優良、結構合理的技術技能人才。

第六,行業優勢突出。行業優勢是指學校依託當地行業或產業,充分考慮行業重大關切,打造深層次合作平臺,凸顯植根行業的先天優勢。所謂“突出”就是優質院校與行業發展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同頻共振,學校聚焦行業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培養“無縫對接”的技術技能人才,進而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又為學校發展提供外部環境條件,進而有效促進學校的人才培養。

三、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政策設計


優質院校建設也是順應政府積極轉變職能、實行“放管服”的重要體現,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高職院校的主體責任,著力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基本制度和政策環境。

1. 基本原則:引領發展

“以示範建設引領發展”,就是延續國家示範(骨幹)高職院校項目引領戰線創新發展的成功做法,推動國家(省)示範(骨幹)院校將前期改革成果進行全面深化、及時推廣,著力固化、[4]整體優化,堅持扶優扶強、鼓勵競爭原則。第一,全面深化、及時推廣。國家(省)示範(骨幹)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多采用項目化推進方式,較多集中於當時立項的、佔全校專業總數約1/10的重點建設專業上,具有很強的個案性和典型性。優質院校建設就是要將國家(省)示範(骨幹)高等職業院校的建設成果,在重點建設專業上進行全面深化,在本校其他專業進行推廣,使其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使廣大教師、學生受益。第二,著力固化、整體優化。優質院校建設是要把那些經過證明成熟的、可以推而廣之的、確有實際辦學成效的理念、標準和機制,按照“經驗—制度—文化—行動”等步驟積累沉澱下來,讓改革經驗上升成管理制度,讓管理制度昇華為學校文化,在學校文化氛圍薰陶下變成全體教職員工的自覺行動,逐步形成學校人才培養以及教育教學管理等各項工作的規範化、標準化,最終形成一種健康有序、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制度範式。第三,扶優扶強、鼓勵競爭。優質院校建設就是要傳承扶優扶強、鼓勵競爭的原則,傳導滾動發展、不進則退的壓力。據不完全統計,[5]在19個已公佈優質院校建設名單的省份中,遼寧、安徽、湖南、黑龍江、江蘇、四川、內蒙古等省份的10所國家示範(骨幹)院校未能獲得省級優質院校立項建設資格。

2. 建設機制:地方為主

“鼓勵支持地方建設”,明確了優質院校“統一規劃、自主承接、先行建設、檢查認定”的建設機制。第一,統一規劃。按照“堅持頂層設計與支持地方先行先試相結合”、“堅持扶優扶強與提升整體保障水平相結合”的原則,統一規劃“建設200所左右的優質院校”,統一制定建設策略和機制,從實設計建設內容,分年度採集併發布績效數據。第二,自主承接。優質院校建設是由地方根據實際需要自願提出的自主承接、自主安排。2016年初共有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擬自願承建328所優質院校,承諾預估投入經費約60億元。[6]第三,先行建設。根據各地執行情況和績效統計數據顯示,[7]至2017年底,已有31個省份(含兵團)共計投入33.8億元,先行啟動了429所優質院校建設。第四,檢查認定。教育部將依據各地承建成效對優質院校做好事中監督管理、事後檢查認定工作,待2018年《行動計劃》執行期滿後,在各地立項建設的優質院校中認定一批國家優質院校。

四、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內容體系


《行動計劃》提出了“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幅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實質性擴大國際交流合作、培養傑出技術技能人才,增強專業教師和畢業生在行業企業的影響力,提升學校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爭創國際先進水平”。[8]這就明確了優質院校建設的內容和任務,為各地、各院校推動此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以學習者為中心改革教育教學。由“教”主導“學”,向“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的轉變,是高等職業教育回應“受教育者”個性化需求的必然之舉。教育教學改革是人才培養改革重中之重。當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需要以“課堂革命”更新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校企共建打造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實現人才培養從標準化向差異化、多樣化、個性化轉變,[9]以教學改革推動“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新範式建構。優質院校依然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弘揚工匠精神,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既要注重學生嚴謹專注、敬業專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質養成,還要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加強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

第二,以先進性為要求提升綜合辦學條件。只重視硬件建設而不重視軟件建設,內涵建設就會失去靈魂;只重視軟件建設而不重視硬件建設,內涵建設就會失去基礎。優質院校既應擁有前瞻性的規劃、完善的基礎設施、完備的實訓(模擬)設備及良好的實習實訓環境;還應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深厚的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品牌文化、高效務實的管理文化、豐富濃郁的產業文化,形成獨具校本特色的團隊精神、價值追求、制度體系和發展願景。同時還需完善信息化設施、構建信息化環境,並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與評價方式,改進管理方法與手段。

第三,以學校為責任主體構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過去一個時期多采用績效指標以及資源分配相關聯的等級評分規則進行建設成效評價,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校間的相互模仿,弱化了多樣化發展。作為人才培養的第一責任主體,優質院校必須以實現質量自治為目標,建立健全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切實推進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建立常態化的院校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機制,通過質量生成過程的分析,尋找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控制點(環節),通過制度規範、程序支持、文化自覺等,實現質量持續改進和提高。

第四,以適應現代產業發展為宗旨建設高水平專業群。單個專業建設向專業群建設的轉變,是高等職業教育回應產業需求的必然之舉,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形成與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專業新形態。專業集群發展是高等職業教育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實現專業複合發展的重要策略,也是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的增長點。抓好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高職院校要從市場需求側和人才供給側入手,尊重辦學積澱、立足服務面向、對接產業結構,釐清群內專業關係,明確管理運行方式和評價機制,畫好專業群與產業群(崗位群)的映射圖、群內各專業關係的邏輯圖、主要建設內容的魚骨圖和建設進程管理的甘特圖。

第五,以“雙師型”為主題培育卓越教師隊伍。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的能力決定了一所學校履行自身社會角色定位的水平。如何培育自己的名師巨匠、建設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團隊,是優質院校亟待破解的難題。優質院校要圍繞“雙師型”主線,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專任與兼職相結合,在引進高層次人才、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激勵機制和兼職教師有效管理等方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新理念、新模式;以校企合作為切入點,推動高職院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提升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效能。

第六,以服務需求為主導鍛造超強社會服務能力。所謂“超強”,就是要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實現職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所謂“社會服務”,就是要緊盯“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倡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精準扶貧等國家重大戰略,紮根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強化技術技能積累,支撐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精準對接服務社會發展需求。優質院校建設需要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邏輯起點,持續擴大影響、贏得支持、匯聚資源,進而實現社會服務能力再提升,才能為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第七,以內涵特色為名片打造市場辨識度。特色是建立在質量基礎上的特色,沒有質量的特色只能是包裝出來的特色。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初期,特色是籠統的、模糊的,如“就業率高”、“錄取分數高”、“社會影響力大”等。在示範(骨幹)校項目建設階段,特色是學校整體的、教育內部的,諸如“示範校”、“骨幹校”、“驗收優秀”等。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階段,特色已經走向具體化,其評價主體將由教育內部轉向外部社會,評價對象也將從院校整體走向專業群。因此,學校應研究如何實現專業鏈和產業鏈緊密對接,找準專業群服務地方和產業的切入點,堅持長期投入、持之以恆建設,通過提升專業群建設水平來彰顯特色,打造顯著市場辨識度。

第八,以標準輸出為訴求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要融入世界職業教育話語體系,必須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要確立在世界職業教育體系中的身份地位,必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職業品牌。因此,結合“引進來”、“走出去”、“再提升”的國際化辦學三部曲,全面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積累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中國經驗”,打造“中國方案”。學校除了“引進來”,更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和企業協同“走出去”,在吸收借鑑國際優秀經驗的同時展示中國特色並提供中國經驗,成為國際事務的參與者、國際標準的建設者、國際資源的提供者和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協同者。

五、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成效表徵


優質院校建設是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目的在於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引領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因此,優質院校建設成效評價不能簡單通過一套統一固定的評價指標體系來判定。

第一,夯實內涵、彰顯特色、提升服務已經成為優質院校的自覺行動。從發展方式上看,從過去粗放式發展,轉成穩定規模、整合資源、夯實基礎、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內涵發展方式。從發展動能上看,從過去政府主導、項目拉動、資金集中投入的要素驅動轉向政府規範管理、院校自主辦學、主動服務需求的創新驅動轉變。從服務質量上看,從“一頭獨大”的學歷教育轉向“三足鼎立”的學歷教育、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最終達到“五位一體”的學歷教育、社會培訓、技術服務、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

第二,利益相關方認可程度已經成為優質院校的價值取向。政府、行業(企業)、教師、學生等利益相關方認同程度,是學校辦學質量的直接體現。從政府視角看,學校人才培養契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服務調結構轉方式大局,利於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勞動力高水平就業和再就業,實現“地方離不開”。從行業視角看,畢業生的知識技能結構與生產企業崗位無縫對接,來校招聘的企業多、檔次高,合作企業對學校依賴性強,實現“業內都認可”。從教師視角看,學校對高水平師資的吸引力大,能夠提供更多專業發展機會,有價值認同和情感歸屬,實現“教師願意教”。從學生視角看,學校生源好,尊重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學習需求,幫助提高職業技能、促進生涯發展,獲得較高就業競爭力,實現“學生樂意學”。從國際視角看,對接國際標準,深入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向世界提供中國職教智慧和職教方案,實現“國際能交流”。

第三,建成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幹專業已經成為優質院校的奮鬥目標。“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幹專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高地”,[10]是國家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戰略性佈局,是推進實現職業教育基本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必然趨勢。“一批”是指數量定位,就是要重點支持起點高、積澱厚和勢頭好的少量優質學校;“世界”是指視野定位,就是要紮根中國大地,放眼世界視野,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提供職業教育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一流”是指品格定位,就是要形成一等品質、時代標誌、自成流派和引領產業的質量品格;“職業院校和骨幹專業”是指載體定位,就是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實力、水平、聲譽和品牌的職業院校和骨幹專業,這既是實施的中堅力量也是實施的重要載體;“國際競爭力”是指能力定位,就是要通過市場競爭、優勢比較、選擇分化,形成有國際水平的能力擔當;“人才培養”是指價值定位,這既是學校的核心價值,也是學校質量生成、形成不可替代性的中心任務;“高地”是指目標定位,就是形成中國職業教育參與世界競爭的制高點,建成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旗幟和標杆。

當前,《行動計劃》進入收官之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步入更高起點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建好一批優質院校任重道遠,需要各地把握滾動發展、不進則退、傳導壓力的原則,引導地方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迫切要求高職院校主動補短板、揚優勢,強化競爭意識,堅持傳承與創新,辦出特色、形成品牌。隨著優質院校建設的實施,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的新一輪角逐已經悄然登場,這也必將對我國未來高等職業院校的佈局、發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責任編輯:葉桂倉)

作者簡介:任佔營,男,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職發展處副處長,主要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等研究。

參考文獻:

[1][3][8]教育部.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 年)(教職成〔2015〕9 號)[Z]. 2015-10-19.

[2]高志研. 高職教育:如何創新發展?[N]. 光明日報,2015-11-24(14).

[4]王曉東. 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專題調研報告[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5):15-18,42.

[5]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 各省“優質校建設”名單大彙總[EB/OL].https://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80320190333522&cata_id=

N039, 2018-3-20.

[6]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 關於確定《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任務(項目)承接單位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30號)[Z]. 2016-3-16.

[7]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 關於2017年《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執行情況及有關工作完成情況的通報(教職成司函〔2018〕51)[Z]. 2018-4-12.

[9]任佔營. 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的思考[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3):41-46.

[10]國務院. 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 號)[Z]. 2014-5-2.

本文刊載於《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第7期(總第24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