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商務合作聯繫QQ:3158521867 或加微信號:jujiaozhijiao

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後,有人考入普通高中,參加普通高考,入讀普通大學,幸運一點的就從普通中野蠻生長,活成陳獨秀。

也有半壁江山,因為家庭、成績、興趣等原因,進入職業高級中學(職高)就讀,成為別人口中並不光彩的職高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軌道。

據教育部公佈的《2017年教育發展統計公報》,全國有職業高中3617所,比上年減少109所;招生148.40萬人,比上年減少3.04萬人;職業高中畢業生128.99萬人,比上年減少12.88萬人。近五六年來,職高就讀人數呈下降之勢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能讀普高就別讀職高”的社會趨勢之下,仍在讀著職高的,是怎樣的一群年輕人?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學歷這道門檻,絆倒了多少年輕人。圖/dayoo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是無限可能還是海市蜃樓?


我國的中等職業學校有四類,中等專業學校(中專)、技工學校(技校)、職高和成人中專。中專畢業生認可度較低、技校又以技術實踐為中心,職高便成了成績一般但懷有大學夢的初中畢業生們的理想選擇。

職高與普高在學歷上並無差別,職高要求知識性和技術性並重,普高則更重視文化性。

十年前,中職教育紅火時,全國共有5916所職高,招生超過300萬,畢業生近191萬。在當時,念職高不算是最優解,也總算是一種被看好的可能性。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中職教育在很多人眼中向來都不是主流。圖/pconline


職高生要上本科,只能通過普通高考。雖然山東、上海、福建等地推出了針對中職生的春季高考,但要和接受了三年系統學術訓練的普高生在同一個戰場上廝殺,職高生的戰況顯然不容樂觀,偶有凱旋者,大都只上了二本。

退而求其次,職高生上專科大學更現實,渠道也更多。除了普通高考,還有為中職學生準備的大專院校對口升學、高等職業院校單招。這些考試難度較低,職高生一般都能念上“溫飽書”,至於教育質量和文憑含金量如何,便是後話了。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高考考場上,職高生的戰況不容樂觀。圖/youzy.cn


不過,高校和高中的頻頻擴招,讓本科生遍地開花,一紙學士文憑成了大部分體面工作的敲門磚。選擇了文化課較遜的職高,就像自願放棄了普通高考的入場券。

入讀普通本科的機會名存實亡,比每年潮水般湧入就業市場的700多萬本科畢業生低了一個臺階,職高學生日後面臨的就業空間擠壓和歧視,僅僅開了個頭。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是正經學生還是社會青年?


職高學生長久以來被定型,被社會共識粗暴地貼上“不學無術、渾渾噩噩”的劣等標籤。

孩子上了職高,全家就得共同忍受好幾年在家族裡、鄰居間甚至菜市場中抬不起頭的屈辱體驗。連“你在哪裡讀書”這種簡單問題,都能成為高職生心中永遠的痛。

早前,在浙江某中學發給學生家長的一則短信通知中,“不要與社會不良青少年或職高學生混在一起,以防上當受騙或被欺負”這一內容,就被當作是“溫馨提示”告知給家長。

職高生們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會被整個社會傲慢對待?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全是職高生們的錯嗎?


誠然,職高生中有抽菸紋身打群架的人,可這群“扎眼”的人被樹立成壞典型,卻自動為全體職高生代言。

人們往往忘記,在他們身後,其實還有一群剛在中考鎩羽而歸、情緒低落的普通學生。還沒從中考失利的陰影中緩過神來,他們又被扣上了烏煙瘴氣的大帽子。

迫不及待地為他們打上殘次品標籤,也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教育大綱上為職高生刻畫出文技雙全的標準美好形象,不過是塊讓人們會心一笑的遮羞布。那些刻苦學習、參加競賽、爭取獎助金的身影,也在社會的嘲笑和同學的排斥中被埋沒。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不被理解的痛苦,永遠也沒辦法自愈。


社會惡意巨大,學校氛圍一般,連老師都呈半放棄狀態,最怕的是學生們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迎合“在爛學校就該好好做個爛人”的所謂社會期待,最後連自己都主動歧視自己,為不上進找藉口——“畢竟只是個職高生,努力又有什麼用呢”。

有網友說,一位職高老師對學生的寄語是“一技傍身,不要學壞”。簡樸的八個字,道出了職高師生在學校鄙視鏈底端掙扎的辛酸。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是前途無量還是為他人做嫁衣?


同是讀會計,職高重操作,雙眼緊盯賬簿,不聞窗外事;大學重理論,除了會計還得學經濟、管理。課程設置的寬窄,造成了職高會計和大學會計待遇的天壤之別。

職高造基層,大學造管理層,早已是教育體系中心照不宣的走位。管理層人才都多得快溢出來了,基層的用武之地又從何談起。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據統計,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為92.1%,首次超過本科。圖/nyjy.cn


通往本科的道路陰霾密佈,高等職業院校(高職)的發展則為職高生的升學深造開了一扇窗。

2006年,國家啟動了高職版的“211工程”,目前全國有209所重點高級院校供考生報讀。今年八月底,全國高職榜排名第一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宣佈將會建設世界一流職業院校,是全國首例。

目前高職院校的數量佔據了高等學校的一半,師生比與本科院校基本持平。麥可思最近發佈的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近10年應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穩步上升,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為92.1%,首次超過本科。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2016年5月8日,兩名選手參加高職組電子產品芯片級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比賽。圖/新華社


但職高生真的就能借助高職院校的發展,獲得學歷自由嗎?並不盡然。

本科院校的歷史沉澱、資源深度、人才積累,都毫無疑問吊打年輕的高職院校。同是做科研,本科學校的經費支持強勢得多,課題重點偏學術,更容易取得關注和突破。

諷刺的是,職高生越想突破瓶頸,向上尋求高等教育,就越能感受到薄弱的基礎和短淺的眼界對他們的束縛有多深。

急於求學是出自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也讓非法辦學機構嗅到了商機。每年高考招生詐騙發生最多的,正是在牽繫著無數職高生求學希望的高職批次。

“聽好了,不要和職高學生混在一起”


無論是在充滿了Top3大學畢業生的知乎,還是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職高學生都沒有發言權的。那些積極參加技能比賽、學科競賽,成功抖落陰影的職高畢業生們,留給後來者的,僅有一句“不要變得跟他們一樣”。

和“職高生”劃清界限,才是職高生成功的法寶,聽起來真是十分微妙。

作者丨阿錢

來源丨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間大學 youjian-universi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