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這羣人……

盼望著,盼望著…

國慶小長假終於等到你。

不料,

小微卻被一條新聞震驚了!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某高校新招十名輔導員,

一年後只剩三人。”

請問這是什麼節奏?

今天,

小微就和你嘮嘮

大學輔導員為什麼

頻頻…離…職…~

↓↓↓請看網友得知此消息的反應:

@堅果強:有事就找輔導員,輔導員有事找誰啊?怪不得要離職。


@遠夏sky:本以為輔導員是大學裡最輕鬆的活兒,不用上課也沒有課題研究,可是……


@王者吃雞者:平常總是抱怨看不見輔導員,現在好了,永遠看不見,以後還是要多多關心一下。


@¥¥錢多多:輔導員們不容易啊,之前班上一同學半夜生病,急忙趕到宿舍樓下陪同。


@啊柯南:他們是人,不是神,需要社會公平對待。

嚴格的管教換來的是學生們的抱怨,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卻不一定得到學校的認可,一年又一年的過去工資卻不見漲。這樣的生存環境,哪個輔導員能安心工作?他們究竟是老師還是什麼?

高校裡,身份最尬的“老師”

在高校裡,他們是“保姆”,牽掛學生的身心與生活;他們是“萬金油”,幫助學生求解日常遭遇的方方面面難題;他們被叫作“老師”,但許多人無法登上講臺。身份“尷尬”,常常被誤解的一個群體就是大學輔導員。

此前,小微推送了一篇《輔導員,我叫你一聲大學老師,你敢答應嗎?》,就引起了很多大學老師的共鳴。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24小時在線大管家

在很多人看來,輔導員就像一個大管家,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上課查遲到、早退,晚上查寢、排查夜不歸宿,週末組織活動。更不必說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心理狀態,手機24小時開機更是輔導員的“標配”。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一週五晚11點,某高校的一名輔導員還在接聽學生電話:“我們會按照學校文件公平公正地執行,絕不會出現走後門、拉關係的情況,請你一定放心。”這名輔導員苦笑著說,這段時間搞綜合測評和貧困生認定,有些同學擔心不公正,經常來問。

不僅如此,開學期間迎新生、帶軍訓、走訪宿舍,每天要填十幾份表格……不少高校的輔導員都調侃自己快成“表”姐了。

學生們的“度娘”

僅僅把時間給了學生也並不夠,除了用時還要用心。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中國有句古話“倉廩實而知禮節”。現在的大學生倒是不擔心物質,反而考慮的是精神層面的思考:“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會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他們在自我審視的過程中會把自己的不足放大,情緒上很容易產生波動。學生們經常有很多“小確喪”,面對細膩敏感的新一代大學生,輔導員的溝通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他們不光要記住學生的名字和容貌,關鍵還要熟悉他們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接受老師,自然而然老師也能通過交流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學生的問題太多,輔導員要解決的更多。因此,很多人說輔導員是像“度娘”一樣的存在。

不上課的教師,沒待遇的幹部

都說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是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等。但現實,往往讓人唏噓,不經感嘆一句輔導員真累!他們除本職工作外,還要挑起學校或院系的多副擔子,黨支部、團委、工會的任務都得出力。這都還不夠,宿舍分配、收水電卡,就連清理寢室資產都離不開輔導員。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部分高校輔導員既無法像任課教師那樣評職稱,也不能享受行政幹部的職務待遇。要知道,通常是畢業生中最優秀的那一撥兒才會被選做輔導員,但是有些輔導員可能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到頭來卻還不如自己當白領的大學同學掙得多。

24小時×365天的工作強度,顯然輔導員們的工作壓力很大,再加上種種不如意,這輔導員隊伍流動性可不就大了嗎!不少人幹不了幾年就離職或轉崗。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看到這裡,你可能也覺得心酸了,不過小微想告訴大家輔導員的“春天”即將到來。

教育部文件助推輔導員建設

文件明確規定: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幹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推動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專職輔導員職稱評聘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這些規定都值得我們去期待哦~~~

一些地方和院校已實行或探索辦法,為輔導員發展創造條件。復旦大學率先構建“雙線晉升”發展路徑,選任幹部時優先考慮具有一線輔導員工作經歷的人員;雲南大學即將開展輔導員職稱職級專項評審……

搭建輔導員職業規劃平臺

此前,武漢大學希望通過對輔導員職業發展道路的規劃幫助其提升自信心,推動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促使輔導員成為學生的學業促進者、生活指導者、思想解惑者,還搭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輔導員培訓平臺。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武漢大學的做法值得很多高校參考,增加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讓輔導員工作走上專業化、職業化的道路,是他們最終走出職業尷尬的有效路徑。

堅持“三型三化”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

長安大學為了給輔導員一個更好的“春天”,制定了“三型三化”來幫助輔導員提升職業能力,這能力高了,薪水自然也就高了。

一、加

強選配管理,不斷優化輔導員隊伍結構。每年派出工作組赴各地招聘宣傳,規範選聘環節,重視心理、思政等專業選留,不斷配齊配強輔導員隊伍。讓輔導員和1:400說ByeBye!

二、注重培訓培養,提升輔導員職業化水平。舉辦輔導員沙龍和學工論壇、開設輔導員網絡培訓課程、輔導員英語口語培訓班、二級心理諮詢師培訓班等,著力提升輔導員理論素養和綜合素質。

三、加強頂層設計,暢通輔導員發展渠道。落實輔導員“雙線晉升”,要求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輔導員從事科學研究。對此,中央對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設立思政專項,每項支持1萬元;積極鼓勵和帶動輔導員申報、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思政專項。

最後的最後,我們都是朋友。小微要透露一個高校老師永葆青春心態的秘密!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輔導員生活在象牙塔裡,被綠植圍繞,吸收著天然的負氧離子,肌膚好!

遠離塵世的喧囂,沉浸在書香的氣息裡,氣質隨即UP!UP!UP!

校園生活單純,雖偶爾學生調皮,但也能給人生帶來樂趣,心情好!

這不老傳說自然而然就不只是娛樂圈的專屬,還有我們的大學輔導員呢~

本文綜合整理自半月談網、中國青年報、長安大學官網。

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新招十人只剩三人,高校里最尬的这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