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不下張良,用兵堪比韓信,終因君臣生疑而慘敗

雲臺二十八將(九):計謀不下張良,用兵堪比韓信,終因君臣生疑而慘敗(下)

公元24年,劉秀平定河北,派手下大將鄧禹西征,想要趁赤眉軍和劉玄二虎相爭時漁翁得利,吞併關中。同年劉秀於河北稱帝,封鄧禹為大司徒,封贊候(當年劉邦封蕭何為贊候),鄧禹時年二十四。鄧禹在劉秀諸將中所得的封賞是最高的,鄧禹的功勞也絕對有資格享受這樣的待遇。

計謀不下張良,用兵堪比韓信,終因君臣生疑而慘敗

鄧禹從領兵西征以來,經歷了很多的艱險與磨難,情況最糟糕的時候差點全軍覆沒。要不是鄧禹的堅持可能這支西征的隊伍已經死在了王匡的十萬大軍下,但是鄧禹挺住了,用幾萬疲憊之師大破王匡十萬大軍。這一仗的艱難程度不下於昆陽血戰,鄧禹一戰成名,讓那些對這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持懷疑態度的人耳目一新。

即便一直在打勝仗,對於一支沒有後援持之的隊伍也是舉步維艱。殺人一千自損八百,這是永遠的定律,鄧禹從河北帶來的幾萬精銳已經死傷過半,但是鄧禹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因為此時關中正在進行著一場政變,鄧禹需要抓住這個機會,吞併關中。

劉玄之死,君臣反目

從王莽敗亡劉玄遷都長安之後,自以為天下已定,就開始了驕奢淫逸的生活。自己整天在後宮和妃子飲酒作樂,為了不被人打擾,甚至讓人假冒自己隔著簾子接見手下將領,導致手下將領怨聲載道。而此時有兩股強大的軍事力量正在向長安進軍,一是號稱百萬之眾的赤眉軍,二是鄧禹的西征軍。

劉玄派李松和朱鮪截擊赤眉軍,想拒敵於關外,結果大敗,被殺數萬人。李松跑回長安,朱鮪跑回洛陽。此時赤眉軍離長安只有咫尺之遙,而王匡,張昂等原綠林軍將領又被鄧禹擊敗,導致人心惶惶。這時候當年極力擁戴劉玄當天子的張昂覺得不能在長安這等死,不如集合兵力向南陽突圍,畢竟南陽還在咱們手上,等到了南陽以後東山再起也不遲,退一萬步講就算到時候連南陽也丟了,在回到綠林中,當綠林好漢也是快哉快哉。

計謀不下張良,用兵堪比韓信,終因君臣生疑而慘敗

所以張昂究極了幾個綠林軍將領向劉玄建議回南陽,其實回南陽對於劉玄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過慣了紙醉金迷生活的劉玄不想在回到綠林中,當強盜,所以劉玄這次硬氣了一把,誓死也要死守長安。劉玄覺得雖然長安現在岌岌可危,但畢竟在洛陽還有朱鮪和李軼的三十萬大軍,只要我們在長安死守,朱鮪率大軍增援還是有希望打敗赤眉軍的。

但是此時張昂已經等不及了,張昂決定來硬的,劫持劉玄,然後集合軍隊,帶上財寶,殺回南陽。可人算不如天算,張昂的計謀被人告訴了劉玄,於是在長安城內一場血拼就開始了,最後劉玄不敵率領數百人跑到了自己的老丈人趙萌哪裡。此時的劉玄對所有的綠林軍將領都不再信任,劉玄誘殺了綠林軍元老陳牧、成丹,正是他們幫助劉玄登上了帝位,沒想到現在卻成了劉玄的刀下鬼。劉玄此時能依靠的只有趙萌和李松,王匡與張昂等綠林軍將領聯合,雙方在長安城內大戰月餘,最後王匡戰敗,投靠赤眉軍。

劉玄的這場內鬥葬送了綠林軍的所有勝利果實,王匡投降赤眉軍不久,就和赤眉軍一起攻陷了長安城,劉玄成為了俘虜。劉玄也算是一個奇蹟了,起兵不到一年就當了皇帝,天下共尊為主,當皇帝不到兩年就成了階下囚,並將永久的退出歷史的舞臺。

劉秀與鄧禹君臣生疑

鄧禹目睹了劉玄的敗亡,但是他並不著急者進軍長安,他現在需要的是修養生息。而赤眉軍剛剛佔領長安,其鋒不能當,但是對於一群盜賊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沒有共同的敵人,沒有共同的敵人就必然會內鬥,內鬥就生亂,到時候趁亂而起,將赤眉一舉殲滅則事半功倍。

所以不管手下將領和關中豪傑如何苦勸攻佔長安,鄧禹都不為所動,而是攻佔上郡、北地、安定三郡,這三個地方土廣人稀,正好適合修養士卒,以待時變。其實鄧禹的對策只要加以時日必然會成功的,而且後來劉秀也是採取的這樣的對策。隨著鄧禹在關中立住了腳跟,鄧禹的名聲越來越大,關中豪傑歸附鄧禹的也越來越多。如果鄧禹最後擊敗了赤眉軍,佔據關中那這些關中豪傑會不會立鄧禹為主,鄧禹會不會學當年的韓信自立為王,都未可知。

計謀不下張良,用兵堪比韓信,終因君臣生疑而慘敗

所以劉秀開始對鄧禹有些不放心了,劉秀多次下詔書讓鄧禹進兵,攻打長安, 劉秀明白憑著此時鄧禹的實力是很難消滅赤眉軍的,而鄧禹採取的休兵養士以待其弊的戰略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劉秀還是一再催促鄧禹進兵,可是鄧禹似乎沒有意識到劉秀對自己的懷疑,亦或是他覺得自己有朝一日真的可以與劉秀分庭抗禮,所以鄧禹還是不進兵。

這時發生的一件事讓鄧禹明白,自己相對於劉秀還是太年輕,自己稱王關中不過是黃粱一夢而已。先是鄧禹派手下大將馮愔、宗歆守栒邑,這兩個人爭權相攻,馮愔殺死了宗歆並去攻打鄧禹;然後鄧禹向劉秀報告了此事,劉秀對鄧禹說沒事,並斷定到時候和宗歆關係好的黃防一定會把他綁了來投降的;最後果然黃防綁來了馮愔投降了鄧禹,而馮愔最後也沒有被劉秀處死。整個這件事實在是太蹊蹺了,蹊蹺到感覺是有人編排好的一樣。鄧禹意識到自己不能再休兵養士了,就算全軍覆沒也要拼死一戰。

赤眉軍在長安待的時間長了,長安城內搶空了,就到周圍郡縣去強糧食搶金銀財寶去了。鄧禹趁機一舉拿下長安,雖然拿下了長安但是鄧禹還是高興不起來,他知道很快就會有大規模赤眉軍反撲過來。自西征以來,河北帶來的銳卒已經死傷殆盡,已經無力與赤眉在打一場大仗,而赤眉則士氣正盛,而又人數眾多。

赤眉軍得知鄧禹攻陷長安後,馬上率大軍返回長安,赤眉軍的人數十倍於鄧禹,鄧禹大敗。鄧禹帶著殘兵一路向東,遇到了劉秀派來接替自己的馮異。鄧禹想聯合馮異與赤眉大戰,可馮異卻堅守不出,這正是鄧禹對待赤眉軍的策略。並且劉秀下詔書,言“赤眉無谷自將東來,我將自擊之,不要與其死戰”。

計謀不下張良,用兵堪比韓信,終因君臣生疑而慘敗

劉秀先否定了鄧禹的戰略,讓鄧禹失敗,然後再換別人執行鄧禹的戰略,箇中原因就不必說破了。鄧禹也明白這一切,雖然不甘心,可是不甘心也沒有辦法,他知道此後再無機會馳騁疆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